2013 (1)
2016 (1)
2017 (1)
三百里时速的京沪段高铁在国外舆论的赞叹及嫉妒声中已经通车,这是值得国人纪念和骄傲的事。从国外发达国家的经验看,这种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就应赶早不赶晚。这种建设要赶在土地更贵、拆迁更困难之前就干好。
但是,这种项目是要花钱的,尤其是引进的那些国外技术,哪一项不是耗资巨大?中国目前已是世界第一大美元储蓄国。相比九十年代前国人及国家口袋里外汇的寒酸,可谓天上地下。那个时候,谁要能向省级地区引进个几十万美元的项目,都是大事。少不了受到一把手的“接见”。
中国是怎么就不差钱了?
华国锋当政的时候曾经提出学南斯拉夫,学罗马尼亚,做来料加工的生意。当时国内外舆论都不看好,认为这种粗加工都被东欧和亚洲四小抢光了。后来老华政治上失事,此做法还在高层受到批判。
后来有个书生,把华的做法理论化,系统化了,他就是王建。他在1987年发表了《关于国际大循环经济发展战略的构想》一文,说我们国家按人头算实际是自然资源贫乏,但优势是人力丰盛。因此国家发展战略应该是是两头在外,大进大出。。深得时任国务院总理的赵紫阳的支持。于是又是一轮群众运动,全民、全军、全党经商开始。记得当时的学校机关都有三产部门。那时学校还不收费。中小学一放假,教室就改成了旅馆,派出小面包车去火车及长途车站拉客,斯文书生们当起了服务员。。。
在混乱中,我们走到今天。
中国宏观经济学会常务副秘书长-王建
我很喜欢你的文章,我们在一起的叙旧中能得点知识。
中国人现在不差钱,最应感激你应该是人民自己,几位国家领导发揮了不少的主意,东一榔头西一棒,许多也是试着模仿,特别真如你所说的,一轮一番的运动群众,一切还是人民在辛劳。我的学府、科学研究院也搞什么产学研,当然不要全盘否定它们的积极面,但我想这也並不是十分得当,学校与科学院的首要任务是育人、搞研究。-------
十三、四亿的人口大国,嘴多口杂,要烹调出一盘合大家的口味的佳肴,绝非轻而易举、小事一桩。
既然是回忆,首先是真实可靠,从历史中记取经验和教训。半个多世纪前的文革动乱给我民族造成的损失已是十分惨重的了,中国人有挫折和损失,无疑会对世界有影响,中国的发展牵动着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