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世纪80 年代末 90 年代初,邓公针对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国际形势冷战结束发生大的变化的国际症侯,提出了"冷静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付、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绝不当头"外交政策方针,30年来这也成了中国改革开放稳中求胜的发展基石。
如今随着国际国内的发展,中国在当今世界的真正影响力日益加大,中国是否敢于向世界提出自己的主张,排挤超级大国,追求世界领袖地位。特别是在军事上,避免冲突和一味忍让的方针如今并不能跟随形式与时俱进,邓公对铁娘子那番 “ 中国不惧怕战争、也不回避战争 ” ,的强硬的攻击立场能否在今天得以具体体现,中国能否与任何敌人对抗角力,如今都以摆上台面成为不能回避的现实.
有人口吐莲花,说甚么:如今天下是三分--------是"美、中、苏之间的现代版三国演义".....更把早年苏美冷战喻为现代时的赤壁,呵呵,”冷战“在二十年前就已随着"苏东坡"成为翻了篇的历史。难得今日仍有人魂牵梦萦念念不忘,依旧用冷战的思维揣测这变化多端的世界。现实中,俄国佬根本不会象傻狍子似的去研究甚么三国六地之论,而大西洋彼岸的蓝眼珠洋大人更不会迂腐地按甚么几千年前老子的《道德经》左右自己的行为, 现实就是现实-------利益才是关键。看看周边的弹丸小国个儿个蠢蠢欲动为的就是想从你锅里分一杯羹, 就连远在天边的海盗后裔也都磨刀霍霍,梦想着有朝一日再从你身上割一块肥肉。你想独善其身,嘿嘿....想得美啊,这恐怕只是中国的一厢情愿罢了.
远的且不说,看一看当年大清帝国的“韬晦”政策给中国带来的灾难吧。
--------1904 年,爆发了日俄战争。这场战争一个最荒诞不经的特点是:战争是在中国的领土上进行的,但中国却是 “ 中立国 ” 。在日俄相互宣战 3 天后, 老太后颁发了一道堪称千古奇闻的谕旨: “ 日俄两国,失和用兵,朝廷轸念彼此均系友邦,应按局外中立之例办理,着各省将军督抚,通饬所属文武,并晓谕军民人等,一体钦遵,以笃邦交而维大局,勿得疏误!特此通谕知之!钦此。 ” 清廷决定 “ 韬晦 ”“ 中立 ” ,虽然做到了 “ 笃邦交而维大局 ” ,但却使作为主战场的东北地区蒙受了空前的浩劫。在长达 19 个月的时间里,东北民众惨遭兵燹之灾,伤亡无计其数。日俄两军建筑炮台、挖掘战壕、修建车道时,拆毁民房、毁坏民地、砍伐树木、驱使民工,无一不使东北民众遭难。
清廷的“ 韬晦中立 ” 政策,并没有像他们预想的那样为“练兵”和改变“ 财力极窘 ”的状况赢得时间,清王朝反而因此丧失了最后一点合法性,在日俄战争结束之后仅仅 6 年就灭亡了。而日本在战胜俄国之后,获得了在东北驻屯军队的特权,这为以后的 “ 九 · 一八 ” 事变及对中国的全面入侵埋下了伏笔,中华民族几乎由此堕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再看一下新中国缔造者毛爷的手段。
-----1964 年,中国的第一颗原子弹已经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但当时对于是不是立即试爆,决策层有着很大的分歧。负责“两弹”的领导小组反复研究,提出了两个方案,一个是 “ 早试 ” ,一个是 “晚试”。“晚试”的目的就是要“韬光养晦”,免露锋芒,先抓好当时的三线建设。报告打到了毛爷那里,巨人权衡再三,一锤定音:原子弹是吓人的,不一定用,既然是吓人的就要早响。 随着毛爷的“吓人”之举,中国显得“锋芒毕露”把自己推到了世界的风头浪尖上,但这并没有“增加它国人民和中国人民的不安全感 ”。相反,自那以后,中国遭受它国大规模入侵的危险,基本上是一劳永逸地消失了。
如今中国的全球政策将决定未来的国际地位。近两届中国领导人一直表示中国仍是发展中国家,宣布中国是超级强国的时机还未成熟。但,中国早已是“大国”谦虚地说起码也是“地区强国” 。近十年间中国经历了和平与发展时期,但局部和全球危机更让中国人关注中国在国际关系的地位。随着这种趋势逐步成为现实,自然就产生了这样的问题:为实现这种转变,仅仅依靠经济实力是不够的,必须将军事实力提高到一个适当水平。从PLA更换武器装备的计划和升级速度及战略力量的不断壮大来看,中国的领导人已经清醒地意识到这点。“胡萝匍与大棒”相结合的外交政策这才是一个大国应有的风范。
有人总是怕别人喊:中国威胁论:中国强硬论:嘿嘿。。。。。多少年来怎从没见人嚷嚷:山姆威胁论:山姆强硬论呢? 老虎怕了羊,谁之过???全都是惯出来的毛病。近期,中国海船出入钓鱼岛成了常态,日本人慢慢就习惯了。。。。如果飞机常去勘探勘探,相信------慢慢地他们也会习惯的。
所以说“韬光养晦”如今已跟不上中国的发展形势了,因为中国的战略意图“和平崛起”早已昭示天下。即使反复强调“和平”,而其它跟屁国家读懂得仍是“崛起”的味道。故此,中国大可不必将“韬”什么“养”什么常挂在嘴边,因为别人也不会给你机会让你继续“韬”,继续“养”。现在,中国要做的就是堂堂正正的做一个有责任的大国:维护国家利益第一,合作共赢第二。谁挑衅我们,谁就将受到惩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