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世界军事形势依然严峻 (zt)

(2012-02-03 12:50:51) 下一个

   在和平、合作、发展的主流之下,2012年世界经济形势所面临的不确定因素和风险依然很大,军事安全形势也错综复杂,和平与动荡、合作与对抗、打压与拉拢、紧张与缓和、遏制与反遏制、围堵与反围堵、恐怖与反恐怖等问题依然相互交织。

(一)大国竞争加剧

大国竞争是影响世界军事安全的最重要因素。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乏力,而以中、印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国家的经济发展较快,这一定程度上动摇了由西方主导已久的世界经济体系。联合国经济与社会事务部新近发布的《2012年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报告说,世界一些主要发达经济体再次陷入衰退的风险正在加大。这必将进一步加剧西方大国作为传统经济领跑者的焦虑感和危机感,并会对其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的战略调整产生连锁反应。在主要力量进一步展开战略调整的过程中,美国战略的调整仍将是牵动国际格局变化的最重要的力量,其他大国的战略调整仍将大多针对或随着美国战略的变化来展开。



    首先,亚太地区已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世界经济重心日渐向亚太地区转移。经济重心的转移,必然带来权力争夺焦点的转移和地区力量格局的转变。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为了应对中国的快速崛起,美国酝酿已久的“战略重心东移”计划步入快车道,极大地撬动了亚太局势。最为明显的信号就是,美国积极插手南海问题,美澳签署了新军事合作协议,奥巴马称“将加强并保持在亚太的长期军事存在”。美国除了进一步加强与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的同盟关系,还积极在非洲、东南亚、南亚寻找新伙伴。目前,美海军陆战队的一半兵力,11艘航母中的6艘和60%的核潜艇已部署在亚太地区。还有,在2011年举行的APEC峰会上,强势推进TPP框架协定,塑造新的亚太经贸版图,积极争取掌握亚太区域统合的主导权。美国国务卿希拉里表示:20世纪美国与欧洲盟友成功建立跨大西洋体系,现在需要一个跨太平洋体系,“美国在跨大西洋体系中扮演了核心角色,在跨太平洋体系中也正在扮演同样角色”。这将使得,在亚太地区多边机制的建构与解构这两大进程中,大国之间的博弈变得更加激烈。



    其次,在中东、东欧等其他关键地区,大国之间也将继续展开激烈角逐。美国虽然2011年底从伊拉克撤出全部军队,并开始从阿富汗撤军,但其仍然不会放松对中东局势的掌控,美、俄、中、欧等国在中东地区的争夺不会减弱。这不仅是油气资源之争,也是地缘战略之争。另外,在东欧俄罗斯与美国围绕在欧洲部署导弹防御系统的争斗依然将非常激烈。梅德韦杰夫11月23日强硬表态,如果美国一意孤行,俄罗斯已做好准备退出《削减和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并拒绝进一步裁军。
另外,2012年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中的美国、法国、俄罗斯都将迎来大选。亚太地区的韩国、台湾地区等也将迎来大选。选举中议题的炒作,可能给地区国际关系调整带来新的压力和动力。
以上这些迹象都显示出,2012年大国激烈博弈之下世界军事安全形势的错综复杂性。

(二)局部地区军事安全关系紧张

领土领海争端问题的跌宕起伏,成为影响当前世界军事安全最为显性和最为直接的因素。这一问题在2012年会导致局部地区军事安全关系的紧张。



    首先,亚太地区依然将会是领土领海争端的主战场。在亚太当前最主要的还是南海问题。近两年来由于国际局势、地区形势的变化,南海骤然升温。从国际局势上来看,美国已经开始从伊拉克、阿富汗收身,“战略东移”的战略部署开始展开。从地区形势上来看,东盟有些国家内部矛盾重重,政治矛盾和经济矛盾相互交织,一方面在经济上想靠中国发展,另一方面在安全上又想靠美国协防。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导致南海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尤其是越南和菲律宾两国无视《南海各方行为宣言》,依然会在战略上不断提出南海岛礁的主权要求,在军事上不断扩充军备,在策略上不断推动南海问题的国际化。这些方面在2012年依然会比较突出,如果某些国家继续渲染争端、激化矛盾,不断挑战中国的底线和耐心,那么“擦枪走火”的可能性就会增加。



    其次,巴以领土争端出现了新动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2011年10月31日以压倒多数,通过了巴勒斯坦以成员国身份加入该组织的提案,这是巴以成员国身份加入的首个联合国机构。但对投票结果,美国代表指责该提案只会起反作用,不利于巴以和谈。美国作为该组织最大出资国(占总会费的22%),11月1日宣布中止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支付的6000万美元会费。加拿大、以色列也宣布停交会费,两国的会费各占总会费的3%。以方对此进行强烈回应,以外交部称巴“单方面行动令达成和平协议的可能性更加渺茫”。随即,以内阁讨论对巴制裁措施。据媒体分析,尽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不是政治组织,接纳巴勒斯坦的象征意义更大。虽然巴的建国主张已旷日持久,并被奥巴马政府倡导的“两国方案”所认可,但当巴以边界、难民等重大问题在政治层面仍悬而未决时,巴勒斯坦国际法地位的骤然升级对于巴以关系以及中东秩序无疑会造成巨大冲击,这显然是以色列与美国无法接受的。巴方当前的政治胜利,将使巴美以关系更紧张,为2012年的巴以关系蒙上了一层阴影,可能会加剧两国的军事冲突。



    再次,英阿马岛问题在沉寂已久之后再起波澜,两国关系再度紧张。自从1982年马尔维纳斯群岛(英国称福克兰群岛)战争之后,英国和阿根廷之间已平静了近30年。但2009年12月,两国又开始了新一轮冲突,并持续升温。阿根廷议会当月通过一项法律,宣称马岛属于该国领土。2010年1月,英国政府“口头知会”阿根廷表示抗议,但阿根廷对此不予理睬。2010年2月16日,阿根廷政府派军舰封锁马岛海路,英国亦不甘示弱,立即派出驱逐舰“约克号”为主的舰队“捍卫主权”。2011年10月,南美洲国家联盟对英国在马尔维纳斯群岛进行军事演习的计划提出强烈抗议,表示坚决支持阿根廷对马岛的主权要求。阿根廷认为这是一种挑衅。2011年10月27日,阿根廷外交部发表声明,强烈谴责英国皇家海军“蒙特罗斯号”主力护卫舰在马尔维纳斯群岛海域执行任务,称这不仅是对阿根廷主权和领海的侵犯,而且威胁整个南美地区的和平与安全。2011年11月10日,英国皇家空军宣布威廉王子将在2012年2月至3月前往福克兰群岛服役,执行空中搜救任务。此举引起阿根廷政府强烈抗议。另据英国《每日电讯报》12月5日报道,阿根廷日前发起封锁马岛的海上行动,扣押了12艘西班牙渔船,称他们违反了阿根廷的马岛海峡封锁令,此举标志着阿根廷与英国之间的紧张关系进一步升级。英国外交部已经对阿根廷采取的行动提出正式抗议。阿根廷国防部长安东尼奥•普里塞利12月8日进一步称,阿根廷将在本世纪收回马尔维纳斯群岛的主权。
英阿两国在马岛争端问题上持续升温的趋势,如果处置不当,在未来一年里可能会导致两国再次剑拔弩张,给该地区安全造成较大隐患。

(三)地区热点问题延续

近年来地区热点问题此起彼伏,未曾间断。以局部战争和地区冲突为例,据瑞典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统计,21世纪头10年,平均每年发生45场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远多于冷战期间的年均2.5场和冷战结束后前10年的年均10.5场。



    由于大部分地区热点,特别是武装叛乱、领土争端、民族矛盾、宗教对立等问题,具有内在的延续性,短期内不可能突然消逝,因此可以推测,2012年全球地区热点问题仍将延续近年来的走势,保持易发、多发态势。特别是中东、非洲、东北亚、南亚、东南亚和外高加索等地,仍将是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数量最多、安全形势最不稳定的地区。从目前看,以下几个地区热点,尤其值得关注。



    一是美以两国是否会对伊朗动武。目前看来,双方短期内动武,特别是爆发大规模战争的可能性不大。现阶段,美国、以色列与伊朗间的互动关系呈现两种不同的模式。
美伊间是“隔空交锋”型。近几个月来,美伊两国频繁斗法:美国散布传言,指称伊朗试图刺杀沙特驻美大使;伊朗高调展示捕获的美国无人机,并暗示将在战时封锁霍尔木兹海峡。然而,从美国官员近来的言论可以看出,美现阶段并不急于攻打伊朗。而且,即便打伊,美军的作战部署也尚未完全到位。
以伊间是“彼此威慑”型。以色列国防部长巴拉克等高官已多次表示伊朗即将研发出核武器,以色列将“被迫”通过武力方式摧毁伊朗核设施。伊朗领导人则回应一旦遭到以色列攻击,将向以色列发射成千上万枚导弹。
2012年年末,美将迎来总统大选,奥巴马政府为了获得犹太人的支持,有可能在伊朗问题上支持以色列采取更强硬政策,但美国不太可能对伊大规模动武,这主要因为美已决定战略重心东移,而打伊很可能迫使美国继续深陷中东“泥潭”。在此前提下,以色列单方面对伊动武的可能性并不大,即便有所行动,也将局限于对伊敏感目标开展高密度空袭,同时依靠自身和美国的反导系统护卫国土安全。



    二是西方国家会否进一步封杀叙利亚。这个问题的答案是肯定的。自2010年年底西亚北非政局动荡以来,部分中东国家发生了政权更迭。在这场变局中,西方国家的推动是重要的外因。特别是在利比亚现执政当局推翻卡扎菲的过程中,北约发挥了举足轻重的关键作用。
由于叙利亚阿萨德政权亲近伊朗、俄罗斯,且与美国、西欧关系僵硬,西方国家有可能继续对叙国动乱煽风点火,但会否完全套用“利比亚战争模式”(即派遣军队帮助敌国反叛武装推翻现政权,但不占领敌国领土),目前看来可能性不大。这主要是由于叙反对派并无牢固的武力根基,而且叙政府军坚定效命于阿萨德本人。西方在叙利亚问题上,很可能“先文后武”,先通过强化制裁,恶化叙政权的收支情况,加剧叙民众的离心倾向,而后通过空袭促成叙政府高层四分五裂,从而达到迫使阿萨德下台的目的。



    三是朝鲜半岛紧张局势会否略微缓和。2010年“天安舰事件”和“延坪岛炮击事件”后,美韩与朝鲜之间严重对峙,一度使东北亚局势,特别是半岛形势急转直下。2011年,朝鲜半岛南北方之间的紧张局势略有缓和,但六方会谈并未重启。在朝鲜方面,2011年12月17日,朝最高领导人金正日突然去世,其子金正恩接任。如果金正恩依其父旧例,守孝3年,则朝方很可能会集中精力于内政。在美韩方面,值得关注的是,美韩会否趁金正日离世调整对朝政策。如果美韩领导人在2012这个大选年对朝态度较之以往略显平和,半岛的紧张局势有可能缓和。反这,则恐进一步恶化。

(四)网络空间和太空的军事化对军事安全形成挑战

近年以来,很多国家对海洋,尤其是网络、太空这两大公共空间的重视程度明显增加,战略投入不断增大,竞争日趋激烈。这必将会对世界军事安全形成新的重大挑战。
美国2011年发布的新版《国家军事战略报告》,认为“所有国家的安全和繁荣都依赖于海洋、太空和网络”,“美军在全球公地的自由行动越来越受到国家和非国家行为体的挑战”。对此,该战略报告将“确保美军在全球公地的自由进入和调动”视为“国家安全的核心要素”、“美军的永久使命”。美国对抢占全球公共空间问题的这种重视程度和迫切态度,也传导到了世界其他国家,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首先,各国竞相抢占网络空间军事制高点。网络战已成为未来的重要战场,被称为“没有硝烟的战场”。2010年5月美国高调宣布网络司令部成立,并于11月正式投入运转。2011年2月又出台了《国防网络安全战略》,5月公布的《网络空间国际战略》更是将其网络战推向了新高度。在这份文件中,美国高调宣布“网络攻击就是战争”,表示如果网络攻击威胁到美国国家安全,将不惜动用军事力量。法国5月宣布组建“网络战快速反应部队”,英国官方也公开承认正在研发网络武器,北约拟筹建网络假想敌——“网络红军”,并计划到2012年前将北约“计算机应急响应能力”提升为“全面作战能力”。美欧演练网络攻防战引来更多国家跟进,韩国信息保障司令部将于2012年投入实战,俄罗斯、朝鲜和以色列等国的网军组建可能取得新进展。一系列事态发展似乎表明,世界已经走到网络战的危险边缘。



    其次,近年来各大国太空战略发展步伐明显加快,2012年将会继续保持这一趋势。太空不仅以自己独特的优势成为真正的世界战略制高点,而且是争夺未来战争主动权的战略枢纽。2011年2月美国发布《国家安全太空战略报告》,提出了未来10年美国应对太空领域竞争的战略举措。继2010年后,2011年3月美国又成功发射了第二架X—37B轨道试验飞行器。俄罗斯2011年正式启动了其格洛纳斯星群的全面重建恢复计划,并已连续发射了6颗卫星。2011年10月21日,俄罗斯“联盟”运载火箭携带欧洲伽利略全球卫星导航系统首批2颗卫星发射升空,12月16日晚17日凌晨又将6颗法国影像和电子侦察卫星送入太空。
2012年的太空竞争将会继续上演,美国航天力量继续强势推进。即便“福布斯-土壤”火星探测器项目最终宣告失败,俄也不会因此而缩减俄联邦航天计划,日本续推进《2005-2025年航空航天规划》朝着2025年建立月球研究基地前进。意大施耗资百亿美元和为期10年的新航天计划。这种形势,使得加强太空合作和积极构建太空秩序等更显紧迫,未来太空竞争的程度由此也可见一斑。

(五)恐怖主义和海盗威胁存在日益猖獗的可能

2012年世界军事安全的非传统威胁,尤其是在阿富汗和巴基斯坦的恐怖主义,以及亚丁湾和西非几内亚湾的海盗袭击存在进一步加剧的可能。
美国在阿富汗的10年反恐战争远远没有大功告成,恐怖袭击依然频频发生,而且出现了越反越恐的趋势。美国2011年底之前将从阿富汗撤离1万名美军士兵,2012年夏季结束前总共撤离3.3万人,届时,美军在阿富汗的兵力将恢复至奥巴马2009年底宣布增兵之前的规模。但这并不代表阿富汗国内局势的安全稳定。2011年上半年,有1462名阿富汗平民在与战斗相关的暴力袭击中丧生,是阿富汗战争打响以来平民死亡最多的半年,同时,遭袭身亡的各级官员和政客也达到创纪录的191人。随着撤军的推进,塔利班的袭击活动将会更加肆无忌惮。塔利班高层甚至说:“只要外国军队撤离阿富汗,我们会在一个月内控制阿富汗全境,重新建立新的塔利班政权。”有媒体认为,鉴于阿富汗的安全状况,外国军队迅速撤离,也不利于维持社会的和平与稳定。美国参议院外委会最近发布的报告中也指出,如果西方国家匆忙离开阿富汗,可能会导致现政权崩溃,使悲剧重演。
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另一值得关注的是,海盗袭击2011年再次刷新记录,并出现了新的热点地区。据美《外交政策》杂志报道,2011年索马里海盗继续刷新纪录,截至10月份共发动了199次袭击,而去年同期是126起。而且,除了索马里海盗活动的亚丁湾之外,新的最热门海盗活动地盘是西非,该地区盛产石油的几内亚湾2011年海盗袭击猛增。据报道,2011年贝宁海岸附近发生了19次袭击事件,而2010年1次也没有。此外,尼日利亚海岸附近发生了6次袭击,加纳海岸附近3次。可能还有更多的事件未见诸报端。不仅非洲如此,印度尼西亚国际商会2011年发表报告称,海盗袭击处于2007年以来的最高水平。2011年前9个月总计发生了352次海盗袭击事件,创历史最高纪录。
由于种种原因所致,国际社会现行的打击海盗的方式最多只能治标,而不能治本,成效并不明显。海盗日益猖獗的趋势在未来几年可能会继续下去。可见,2012年打击海盗依然是值得国际社会重视的一个问题。


 


--------陈舟 肖铁峰 赵云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