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老兵,让我带你回家(ZT)

(2011-11-04 12:50:26) 下一个

 
回家后,老兵王子安在姐姐的墓碑前长跪不起

孙春龙

在缅甸,中文写着的“日本人墓地”

国殇墓园,漫山遍野的远征军墓碑

9位流落缅甸的老兵回国,受到一路礼遇

*******************************



  
        战争结束66年了,没有人知道,吞噬了数万勇士的野人山,到底是什么模样;

  没有人知道,胡康河上的白骨,是否有人精心拾起;

  没有人知道,那些没有回家的孩子,到底身藏何处;

  没有人知道,在深山老林里面,是否还有幸存的老兵,在等待着,等待着我们接他回家……

  2011年4月10日,孙春龙在他的微博上留下这样一段文字:

  日本防卫厅研究所战史室著《缅甸作战》记载,日军在缅甸投入兵力308501人,战死185149人,回国118352人。同样一场战争,中国战死在缅甸的军人的数量,目前还只能精确到“万”,而且说法不一,更可悲的是,大多数人甚至连名字都没有留下来。

  孙春龙,1976年出生,陕西铜川人,新华社《瞭望东方周刊》社会调查部主任。 从2008年开始,他持续关注、报道并帮助中国远征军老兵。

  他刚刚从缅甸回来,历时月余,总共访问了25位老兵,包括新发现的4名老兵;杭州的一个朋友托他带去了5.5万元,给老兵们每人发了两三千元的慰问金;他此行的目的之一,是联系当地华侨,以重建中国远征军阵亡将士纪念碑。

  “我想做的,就是让那些真正的英雄,在迟暮之年,能感受到这个他们用生命和鲜血庇护过的国家的子民,对于他们的礼遇和尊重。”

  (01)

  请宽恕我的无知

  请宽恕我的无知!

  在我出版的《异域1945》以及公开演讲中,我开头都说了这句话。

  真正意识到自己的无知,是2005年的夏天,我去缅甸“金三角”采访,偶尔碰到一位国民党老兵。他得知我是北京来的记者时,突然异常激动地指着我的鼻子说:“你说我们不抗日,那么你去国殇墓园看一看,看看我们那么多兄弟是怎么死的?”

  老人的指责让我无所适从。我努力回忆着我所接受的历史教育,期望能搜索到一丝一缕的信息回应他,但我的脑子一片空白,我甚至连国殇墓园是怎么回事也一无所知。

  我的迟疑与平静,让他的激情荡然无存。之后,是沉默。我能感觉到其中的绝望,但意识不到其中隐含着的震撼。后来,偶然的机会,我来到国殇墓园,伫立在满山遍野的墓碑前时,那种震撼如排山倒海般袭来……

  李锡全是我采访的第一个中国远征军老兵。他的远征,直到2008年10月才结束。

  2008年3月,我在缅甸密支那采访了他。抗战结束后,李锡全流落于此,再也没有回过湖南常德的老家。得知他竟然70年来和家人没有一丝联系时,我毫不犹豫地告诉他,等我回国后帮他找家。

  回国后,根据李锡全写下的有关家乡记忆的信息,我在博客上发了一个贴子。5月9日下午,仅仅一天时间,李锡全老人的家就找到了。他的侄子李谷伯得知叔父还在世时,在电话里激动得不能言语。

  (02)

  我一定要接你回家

  我立即托缅甸华侨董宝印将这消息转告李锡全。次日,董宝印告诉我,李锡全在听到消息后痛哭不止。这并不是我想像中的激动和高兴。

  董宝印说:“他哪敢再去想回家的事啊,年轻的时候想回去,但找不到,也不敢回,现在年纪大了,也没攒下钱,不去想这事了,死心了,家却找到了,你说他能不伤心吗?”

  听了这话,我终于明白当初我告诉李锡全要为他找家时,为什么他神情漠然。年迈的李锡全靠卖柴火为生,每捆柴火卖1000缅币,仅仅相当于6元人民币。我坚定地告诉董宝印,请他转告李锡全,我来帮他回家。

  就在准备帮助李锡全回家的准备过程中,汶川地震发生了,我又去了灾区采访。有一天,手机响了,传来李锡全颤抖而又急切的声音,“祖国发生地震了,我还能回得了家吗?”我毫不犹豫地告诉他:我一定要接你回家,一定!

  始料未及的是,帮助李锡全回家的困难远远大于我的预想。筹集资金是第一道槛,屡遭挫折之后,我将预算压缩到两万元钱,依然没有人愿意资助。甚至有两家企业的老板,开始时表示出极大的兴趣,但听完我的讲述,得知李锡全是国民党的老兵时,气愤地对我说:“你到底想做什么?”

  (03)

  母亲,我回来晚了

  幸运的是,在我最无助的时候,在《潇湘晨报》的帮助下,李锡全回家一事终于募到了路费。

  然而,更大的困难还在后头。李锡全没有身份证,也没有护照,入境最多按边民身份对待,只能在云南省内活动。要想抵达他的老家湖南,政策是不允许的。

  无奈之下,只好铤而走险,在无法办妥合法证件的情况下,大家为李锡全买了从昆明到长沙的火车票。10月19日17:45,李锡全乘坐的K472次列车抵达长沙火车站。

  虽然晚点4个多小时,但在长沙火车站,依然有上百人自发地打出“热烈欢迎中国远征军英雄李锡全荣归故里”等横幅,欢迎这位英雄回家。李锡全走出火车站的时候,人们突然唱起了《义勇军进行曲》。参加过国际维和部队的国防科技大学教员李洪乾,上前向他行了一个标准的军礼。

  李锡全随身所带物品中,有一本上个世纪80年代买于密支那的中国地图册,装订已经开胶,页码散开。见到我们,他拿出这本地图册,一页页地翻,在湖南那一页停下来说:“我的家就在这里,想家的时候,我就会拿出来看。”那一页,被翻得最烂。

  回到家乡的次日,小雨中、母亲墓前,李锡全长跪道:“母亲,我回来晚了,我回来晚了!” 

 

  (04)

  走啊,我带你们回家

  李锡全的回家引起了媒体广泛关注,他也入选当年的感动中国候选人。有一天,一位朋友忽然问我:“在缅甸还有多少像李锡全这样的老人?”我知道,自己又该启程了。

  2009年2月,我即将启程再次前往缅甸的时候,电视连续剧《我的团长我的团》开始热播。“走啊,我带你们回家”,成为剧中经典的台词。有点神经质的伪团长龙文章,就是利用这句话,给了那群溃兵一个希望,让溃不成军的败兵走在了一起。

  “走啊,我带你们回家。”路上,我就不停地默念着这句话。

  在缅甸仰光、曼德勒、腊戍等地,我又找到了林峰、张富鳞、刘召回、经明清、韩天海、王之平、张浩东、王子安、陈华、张家长等老兵,他们大部分从来没有回过家,有近乎一半和家人失去联系。

  媒体同行们给了我极大的支持,他们相继为老兵找到了失散70年的亲人。刘召回在四川广安的弟媳怎么也不敢相信自己的哥哥还活着,即使我把刘召回的照片传真过去,她还是不敢相信,我只好告诉她:等我把大活人给你接回来吧。

  2009年5月30日中午1时许,9名流落缅甸的中国远征军老兵组成的回国寻亲团,顺利抵达缅甸边境九谷。这一次,由我所供职的《瞭望东方周刊》主办,云南省公安厅以及瑞丽市委、市政府提供了极大的支持。

 (05)

  让老兵有尊严地回家

  跨过畹町桥,就是祖国。但意外再次出现,老兵们在缅方口岸办理出境手续时,突然遭到了拒绝,对面盛大的欢迎场面让缅方的工作人员变得谨慎起来。

  在多次交涉无果的情况下,一位心急的老兵悄悄告诉我,畹町桥旁边有很多小道,不用办任何手续,他们从这些小路就可以跨越国境。我断然否定了这位老兵的建议,我说,要让你们光明正大、理直气壮地回到自己的祖国,你们不需要再做偷偷摸摸的事情了。

  已经等待了70年,还在乎多耽搁一两天时间吗?尊严已经被践踏了半个多世纪,在生命的最后时刻,难道还不能以一种体面的姿态回到自己的祖国吗?

  时间在一分一秒地过去,交涉一度陷入僵局。而畹町桥中方这边,两位着装整齐的武警礼兵已经就位,记者的长枪短炮对准了桥头,上百名前来欢迎的群众望眼欲穿。 终于,在当地侨领的不懈努力下,缅方终于答应为老兵们办理出境手续。这一归途,正如老兵们的一生,充满了悬念、曲折和变幻。

  在老兵们回到祖国的每时每刻,我都会刻意安排一些细节,让他们享受这种本应得到的荣光和礼遇。在国内的航班上,机长会向同舱的乘客广播这群特殊的客人,全体乘客均会以热烈的掌声向他们致敬,一些老兵还会被机长安排到头等舱;在老兵各自的家乡,有大批的志愿者,在机场、酒店拉起红色的条幅,手捧鲜花,夹道欢迎……

  (06)

  再也没有人能够讲述了

  当老兵步履蹒跚地跨过当年出征的畹町桥时,我一直有一种自责:如果在10年前,或者更早的时候,我就发起组织流落缅甸的中国远征军回国寻亲团……然而,时空已经无法穿越,遗憾也在不断地发生。

  生活在曼德勒的老兵韩天海,本来也要随着这支队伍回家的,但直到我去接老兵回家的当天,韩天海的家还没有找到,更让人担心的是,韩天海的手脚已经浮肿,身体十分虚弱。大家最终决定暂时不让他回国。

  2009年5月30日,老兵回到国内当天,缅甸一位华侨打来电话,说韩天海背着铺盖来到他家,说是要回家。我心里十分难受,立刻找四川的媒体,希望加大报道力度,尽快为韩天海找到家。

  幸运的是,《成都晚报》的消息,最终联系上了韩天海在四川的家人。我让韩天海的家人准备了两箱四川特产,他的孙女又给他写了一封信,带给了韩天海。一个月后,韩天海去世。

  我曾两次采访韩天海,每次他都不停地给我讲当年的战斗情景。我离开时,他都说,等有时间,我给你从头到尾讲一遍,可以写一本书的。而今,这个中国远征军老兵的故事,再也没有人能够讲述了。

  (07)

  除了认同,我们还有什么牵挂的事情呢

  当有一天,我们终于静下心来,意识到这段历史的弥足珍贵,想去倾听时,还能找到讲述者吗?

  老兵林峰送了我一本他写的回忆录,其实只是三张大16开的纸,配了一张封面,上面写着《第二次世界大战我的军旅生活》。字是手写复印的,侧面用胶带粘贴在一起。

  我让林峰签上名,他慨然应允,戴上老花镜,十分认真地写上自己的名字。许多老兵都有这样的回忆录,凌乱的描述与满篇错字的文字里,是历史的真实细节。但却因为经历者的卑微,被忽视,被遗忘。

  韩天海在得知亲人的消息,吃到家乡特产的一个月后离开了这个世界;而缅甸木姐的老兵王子安2009年5月回国探亲半年后,与世长辞。老兵去世后,他们身边的亲人第一时间告诉我消息时,我的第一反应是自责。

  但他们的亲人却异常感激地对我说,老人走得很是平静。

  在缅甸曼德勒采访老兵张富鳞的时候,他就曾用手指着我的鼻子质问我说:“你说,你说中央电视台为什么不来采访我?为什么?”我和张富鳞讲过一些老兵的心愿得到满足之后就撒手而去的事情,但张富鳞觉得,对于一个老兵来说,能这么满足地死去,本身就是一件幸福的事,“除了认同,我们还有什么牵挂的事情呢!”

  (08)

  无法弥补并不能成为放弃的理由

  2010年8月起,我开始利用微博为流落在缅甸、云南等地的中国远征军老兵找家。生活在云南施甸的董赵朝就是这样找到家的。董赵朝,原名刘黎剑,四川三台县人。为他找家是从2009年7月开始的,因为地名变化大,加上老人记忆模糊,一时没有消息。

  一位研究地名的朋友看到我的微博,找到了董赵朝老家现今的地名,并实地寻访,找到了他的家人,看到他家的族谱上有董赵朝“被抓壮丁后流落云南,后人失去联系”的记载。

  这让我非常激动,我立即打电话给云南的志愿者,让转告董赵朝已经找到家的消息,并做好回家的准备。但志愿者后来告诉我,老人已经去世好几个月了。

  缅甸曼德勒的老兵张家长,2010年的5月托人带话给我,希望能回广东老家探亲。我告诉他,广东天气正热,等到秋天吧,而老人最终没等到秋天到来。

  同样是曼德勒的老兵张富鳞,通过《齐鲁晚报》为他找到了山东济南的家人,当我赶往缅甸准备接他回家时,他却不愿意。或许是看出了我的无奈,沉默良久之后他突然说:我害怕自己死在路上。说完,指指墙角,我才发现,那是一块墓碑,写着:张富鳞先生墓。

  我常常想起二战史研究专家戈叔亚说过的一句话:对二战老兵的亏欠已经无法弥补。但无法弥补并不能成为放弃的理由。

  (09)

  帮助老兵实现一个心愿  

  2010年11月,我又联合陆川、王小山等,在新浪微博上发起了“帮助老兵实现一个心愿”活动,至今已帮助53名老兵实现了自己的心愿。参与者中,有姚晨、沈星、李小萌等知名人士,还有许多不知名的朋友。

  甚至有一位朋友告诉我:“我是一名刚刚从监狱里面出来的人,我还没有挣到钱,但我希望能帮助这些老兵。”和我一起组织这项活动的志愿者说,我们一定要坚持把这个活动做下去,直到送走最后一位老兵。

  帮助的是凤毛麟角的幸存老兵,但温暖的,却是一个民族。

  老兵的心愿各种各样,有的是希望请一个保姆照顾自己,有的只是希望能买一身新衣服,而更多的只是精神层面的需求,比如获得一枚纪念章,甚至找人聊聊天。

  生活在云南腾冲的老兵张金正,也是通过微博为其找到河南的亲人的。他的心愿是尽快见到自己从未谋面的弟弟。但因为身体原因,老人已无法回到河南。

  在热心人士的资助下,我们安排他的弟弟和侄子前往腾冲去看他。没想到,就在他的弟弟已经抵达保山市,再有两个小时就要到达腾冲的时候,老人却陷入了昏迷。这一消息牵动了许多朋友的心,大家焦急地在网上为老人祈祷。

  奇迹发生了。在家人告诉老人,他的弟弟马上就要赶到时,老人竟然开始说话了,最终见到了自己的亲弟弟。一个多星期后,老人离世。

 (10)

  要回家的,不仅是幸存老兵

  湖南老兵吴远焯,为了得到一枚抗战胜利60周年纪念章,让他的儿子到北京来找我。他的儿子是个老实的农民,一脸小心翼翼的样子,让我感到的是无地自容、是愧疚。

  我最终未能满足吴远焯的心愿。2010年9月28日,吴远焯抱憾而去。后来一位朋友发现淘宝网有一枚这样的纪念章在出售,重金买下寄给吴远焯的后人,嘱咐放在老人的遗像前,也算是一个安慰。

  吴远焯想得到的纪念章,是2005年由胡锦涛主席签名,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联合颁发的。这枚纪念章,显示的是一个大国的包容。但遗憾的是,仅有很少的国民党老兵得到了这枚纪念章。

  “明白告诉自己的官兵,国家从来没有也不会忘记和抛弃你们。”这是美国影片《护送钱斯》中让人印象深刻的台词。即使今天,美国依然不惜成本地寻找当年在朝鲜战场或者越南战场牺牲的官兵遗骸,将他们带回祖国安葬。

  但是在缅甸,还有数万名中国远征军战士的遗骸,不知所终。战争结束66年了,没有人知道,吞噬了数万勇士的野人山,到底是什么模样;没有人知道,胡康河上的白骨,是否有人精心拾起;没有人知道,那些没有回家的孩子,到底身藏何处;没有人知道,在深山老林里面,是否还有幸存的老兵,在等待着,等待着我们接他回家。

  要回家的,不仅仅是那些幸存的老兵,还有那数不清的、飘荡在异域的亡灵,以及,这段用中国军人的生命铸就的历史。


**************************************************孙春龙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