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民梦园

闲云任漂浮,神魂系故土;此生似无乡,心安即归处。
正文

长伴此生的旋律

(2006-12-13 14:32:45) 下一个
                             长伴此生的旋律 

    “好花不常开——好景不长在——”,无论何时何地,只要耳际飘响这熟得不能再熟的旧歌老曲,内心深处自会感到无限温馨眷恋。思绪犹如迅即倒卷的录音录像带,旋即回到人生初始:三几岁时,躺在温暖母怀里待睡的状态,妈妈正是柔声徐缓地哼着这段曲调,轻拍着我身。在她不知重复了第几次愈哼愈轻微的歌声中,襁褓中的我便甜甜然溜入梦乡。有时候自己也纳闷讶异,脑海里怎的就对那既成久远的情景和眠歌记得那般清楚?闻歌而缅旧,这种条件反射似的联想忆念,怕是人们都会有的吧?

         长大后,才懂得母亲口里常常哼哦的,本非儿歌童谣,更不是什么催眠曲调,而是上世纪早年流行情歌:《何日君再来》。侨居印度尼西亚,也许当时限于母亲的文化素养,不晓得世间有多少好听的更合宜的歌曲可以用来给稚儿催眠;也许年轻的母亲那时候压根儿正喜欢上这首流行曲,于是吟咏着它来催我入眠。母亲虽然知道,经她低低的吟缓缓地哼,那大人们的流行曲儿,竟然成功地被演绎成见魔效的催眠调。但她岂能料及,出自她口颇具魔力的“催眠曲”,居然能够成为永伴孩子到老的旋律!当然,那歌词的含义,对于未曾涉世的稚嫩孩童,丝毫没有教化启蒙之类的作用;母亲对它的反复哼唱,仅仅出于催眠兼抒母爱。作用全在于那被有意拉长的节奏,重来复去且哼且徐,平和单调得令孩儿听了感到温婉柔和而恹恹欲睡,至于不知不觉安然入眠。正是每次睡前哼在耳畔的母亲这好听的眠歌,伴我度过了孩提稚龄。

  说来惭愧,直到如今耳顺之秋,依然从来不会由头到尾把歌词全唱出来。除了开头两句,其余的,只能含糊其词仿着先母口吻把调儿哼在鼻端。不过对于我来说,这已然满足了。好比闻得酒香已酣醉一样,毋须再酌饮那醇酒了;只要听到最动心魂的头两句歌韵,心儿便兀自荡漾在童年摇篮里,身子仿佛又轻盈摇摆在母怀中,旋律也幻成母亲口里哼出的独特味儿。那意境情调,何等甘美安详,何等让我缅想!
    
   
自从朦朦胧胧懂得头两句歌词的浅意,便欣感有娘的孩子最幸福,多么巴望有朝一日学成之后,定要好好报答慈母辛勤养育深恩。阅历了世事沧桑,深悟好花盛开的良辰美景何其短暂珍稀。始终铭记《诗经》所训:“欲报之德,昊天罔极”。待得要加倍珍惜这不常开的“好花”不长在的“好景”,尽孝奉母,让她晚岁幸福——奈何时当国穷家贫,缺医少药,纤弱老母竟至于溘然作别了人世。哀哉我心!那堪回首,艰窘日子,慈母与我共患难;家境臻善,老人家却不得同享。恸哉我心!

  明白了,那每每撩拨心灵深处的眠歌,何以时时牵绊起我童真般的愉悦,魅力永不减衰,因了它乃发自先母肺腑的拳拳心曲,浸漫着多少深深的母爱。于今作客迢遥异邦,两鬓早已斑白。但凡一听到这袅袅绕绕的旋律,仍然总会唤醒遥远美好的童年忆念,还有慈母那脉脉温存的音容。

暝色盈窗,晚彩铺天。厅里几前清茶一杯,且再把那CD播放,好让恒爱的旋律弥漫缭绕......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