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是故乡明

心情故事。 昨天是昨天的昨天。今天是今天的今天。明天是明天的明天。
正文

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大交叉

(2004-12-10 02:03:37) 下一个
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大交叉
2001-11-22 23:56:16      阅读1437次
    

  中科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前所长郝柏林研究员为浙大师生作了一场题为《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大交叉》的报告。

  他说,今天的演讲打算按以下一个程序展开:复杂系统的特征、衍化的描述、统计考虑、国家对社会科学的希望。

  郝院士首先讲到在自然科学中存在着交叉现象,比如那些以双名命名的化学物理、 物理化学,以及另一些不以双名命名,但实际上具有交叉性的学科,如心理学、行为学、考古学以及认知学。交叉学科的意义在于它的类比性,把一个学科的知识拿到另一个地方类比无疑具有启发和教育意义。同时他也讲到,单单的类比是不能解决问题的,解决问题还是要从基础的研究做起。

  复杂系统有三个特征:第一,其本身处在发展衍化之中且不可逆转;第二,这种系统是可能发生突变的;第三,这种系统的长期发展是不可预见的。

  再看衍化,衍化是与便利相反或者正交的,考虑问题可以从衍化角度或者便利角度,或者是这种衍化是便利的。《形同学》中有一种奴役原理——快变量被慢变量控制(所谓快慢即斜率)。为了让非数学背景的人也能听懂他的意思,郝院士举了一个简单的例子:语言是慢量,一个语言学家即使再伟大,也只能留下名句,而不能创造一种全新的语言。人生对社会、文化、语言来说则是快变量,一个人用来衡量时间的单位是自己的年龄,所以青年人应该目光远大,看到整个社会现象。另外,系统会发生不可预见的突变,变换的本质是慢变量和不变量。

  统计考虑是具有美学性的,一切复杂的东西都需要统计。一切复杂的问题如果能应用统计学就会显得不那么复杂了。因此生物是相当难的学科,因为生物学是由事实驱动的,几乎没有一个生物学的规律没有例外。

  接着郝院士又讲到了线性和非线性的的问题。他说许多问题之所以复杂就是因为这两个因素相互作用。所谓线性就是成正比例关系,水涨船高,多多益善。所谓非线性就是一波三折,过犹不及。线性的背后是可以写成一个相互作用式或其微分。而非线性的背后则是没有理由律。与前面提到的等概率原理差不多,没有理由律也是关于未知的假定。结合一个物理学实验,郝院士讲到一个复杂的系统是有自组织的,自组织临界现象对社会科学有重要的启示:一个绝对民主的社会是不能发展的,绝对的自由会带来绝对的无秩序,这一点在资本主义的理论中就有。

  讲到物理学的配位数问题时,郝院士也把它与社会问题相联系。社会的配位数很高,越是在混乱的背景下,越容易产生有秩序的组织。少数人的努力就可以改变整个社会。美国有七分之一的人在努力工作,美国就可以繁荣发达。七十多年前商讨改变中国命运的中国共产党人不过只有13个,代表的也只是50多个人。因此中国的大学生要做的不是抱怨,而是努力。只要所有的大学生能努力工作,中国的面貌就会变化。

  最后郝院士谈到了中国社会学科的发展,他说,中国的社会学科没有自然学科发展快,他个人对此不是很满意,因此提出三条希望:

一、  言之有据。许多人在文章或者著作中随便引用,又说不出出处,缺乏严谨的科学态度,这是很不好的。他举了自己写作《漫谈物理学与计算机》时对一句话进行考证的例子来说明这个问题的重要性。

二、  书籍要有索引。

三、  不要把不可比的东西拿来比较。这一点在许多社科学工作者的身上都能看到。郝院士希望这样不理智的比较越少越好。

对青年人来讲,无论他是搞哪一个学科的,都需要从大量基础性的工作开始。

踏踏实实----这是郝院士对大家提出的希望。

[ 打印 ]
[ 编辑 ]
[ 删除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