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谨:10月26日接受BBC采访全记录 发布: 2009-11-16
(2009-11-17 13:13:22)
下一个
饶谨:10月26日接受BBC采访全记录
发布: 2009-11-16 18:36 | 作者: webmaster | 来源: 本站原创 | 查看: 403次
节目的介绍在这里:http://www.bbc.co.uk/digitalrevolution/
背景介绍和采访我的问题列表在这里:http://raojin.com/?q=node/131,不得不说,这些问题挺糟糕的,倾向性也比较明显。
以下是根据采访录音整理的对话录,比较口语化,有不对或不严谨的地方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BBC:你能描述一下中国政府管理网络的方法吗?
饶谨:首先,我不是政府人员,因此不熟悉政府的管理媒体的方式。但每个国家的一切公民和媒体的活动都要受到法律法规的制约,西方国家也是如此。
饶谨:比如我前几天刚看到一个新闻,BBC的Question Time邀请BMP的领导人格里芬去参加一个谈话节目。在节目中,格里芬发表否认纳粹屠杀犹太人的言论,这也在英国引起了极大的反响,遭到了不少英国民众的谴责。我相信西方媒体不是说任何话题都能够受到欢迎,尤其是很多时候,西方媒体总是以傲慢的态度出现,居高临下,以教训人的口吻指责别国或别国人民,这种方式总是不受欢迎的,令其他国家不舒服的。
BBC:我先问一个问题,您对政府对网络的监管跟控制有什么看法?像刚才已经谈到的这一点,还要再加一点吗?
饶谨:我相信每一个国家都有他自己的法律法规和管理媒体或者网络的一些相关制度,只是有些比较隐蔽。像美国也有一些法案专门控制色情网站,诱导自杀的网站。比如Anti-CNN网站,也被联合国总部屏蔽过,这个事情在UN的news briefing 都有记录的,大概被屏蔽了一个月左右,后来被媒体记者发现反映了情况才得到解封。
饶谨:所以通过这个事情我们发现,所有国家的互联网都不可能完全没有限制的。
BBC:您觉得现在互联网上,有没有一些另外一个群体,不是爱国主义青年也不是四月青年,是那种对政府和国家的不满的人群,像公民记者报道厦门的px事件,对网络上的这种不满,你觉得政府应该怎么样控制呢?
饶谨:网络是提高政府执政能力、执政透明度的重要途径,像周老虎事件,周久耕事件,还有很多反腐的例子,都是通过网络得以曝光,得到很好的解决的。
饶谨:在我看来,首先,中国青年使用网络的熟悉程度以及对网络的了解和应用已经逐渐地国际化,东西方的差距不大。其次,中国网民获取信息的渠道也非常丰富,网络带来的咨讯前所未有地丰富。
饶谨:第三,现在互联网的开放度、开明度也在逐渐地提升,虽然说还有空间,但是我看到它一直在进步
BBC:这就等于说已经谈了网络在中国的角色,没有再补充的了。
饶谨:我相信西方人很难想象,现在有三亿多的网民都在使用QQ,而且其功能的强大及丰富程度远远超过MSN,可以非常方便的及时聊天,视频通话,可以有非常多的好玩的应用。中国的网民喜欢泡SNS网站,交友,共享信息,像我们则比较喜欢用Telnet方式上BBS。
饶谨:我们发现互联网现在已经无处不在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比如说购物用淘宝,聊天用QQ,通过BBS、AC、门户网站获取信息,我们所有的资讯、生活方式都是通过网络来实现的。
BBC:请问你现在在做什么?
饶谨:因为大学生对互联网非常感兴趣,虽然我自己学的是工程物理专业,但是因为兴趣所在,毅然投身到互联网领域了。在大学毕业之前我开始创办自己的网站和公司,第一家公司是做互联网基础服务的,也就是ISP,为企业提供信息化建设,比如说像域名注册,服务器托管,还有企业邮局,网站开发等服务。
饶谨:我做的第二家公司是校园招聘网站,通过网络为大学生找工作提供便利,提供企业和人才之间的桥梁,后来这个网站获得了比较大的成功。当然由于自己兴趣所在,也还做了别的网站,比如现在的一个网站叫我涂鸦(www.mytuya.com),是一个web2.0形式的涂鸦在线交友社区,我们通过这个网站聚集了一大批涂鸦、艺术和插画的爱好者。
饶谨:他们在这个网站上,通过在线的软件,不但可以把画画出来,还可以通过动画的形式把绘画的过程演示出来,也就是说爱好者即使没有任何动画的基础,但是通过这个网站可以做出一个动画。涂鸦站现在受到了很多年轻人的欢迎,每天都有很多充满创意的作品在这网站上完成,也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灵感。
饶谨:我们将来还会开发英文版和其他语言的国际版本,相信将来会有更多的外国朋友能够通过网站享受涂鸦的乐趣。
BBC:有人认为网络帮助像你们这样的Anti-CNN、四月青年发挥、释放你们爱国感情,请你谈谈爱国主义跟网络的关系?
饶谨:我认为,爱国是每个中国人天生具有的情愫,因为中国人有强烈的家庭观念,比如我们到了另外的城市,我们也经常有老乡的聚会,老乡之间见面让我们感到非常温暖、亲切。
饶谨:同样地,海外的华人华侨或者在外国工作的中国人,他们提到老乡或者说同一个地方来的人,都会感到非常的亲切,这就是国家的情愫。它的原因可能有几种,第一,由于我们中国人几千年来的积淀,我们祖先对祖宗神灵非常崇敬,随着时间的推移,对神灵的崇敬可能会消减,但是对祖先的敬重是不变的。
饶谨:第二是我们相同的文化根源,共同的文化已经根植在每一个中国人的血脉之中,成为一种文化积淀。第三,中国人有很强的家庭观念,这种家庭观念从家庭的“小家”的概念延伸至国家的“大家”的概念。
饶谨:所以当中国人提到国家的时候,他们认为这是一个大家庭,国富则家兴,历史一再证明这句话,更使中国人坚信这种观念。因此我说爱国是大多数中国人天生的自然情愫,并不是党号召出来的,也并不是说由于有了网络才会有爱国感情。
饶谨:爱国主义在很多媒体看来是一种激进的声音,我并不否认中国的网络上有激进的声音,但是我也看到西方的网站上也是有同样的激进声音,但这部分都是少数的。我记得毛主席曾经谈过国际主义和爱国主义之间的关系,这在今天也同样适用,爱国主义也是国际主义的表现。
饶谨:一个人如果连自己的家乡、国家都不爱,怎么可能爱别人、爱世界呢?
BBC:现在用网络可以发挥这种情感。
饶谨:对,我可以用网络来发挥我的情感、我的创意,我可以让我的一些想法变成现实,同时我有我的理念感召更多的人同行,可以让更多的人参与到共同的兴趣爱好、共同的事业上来。
BBC:这就联系到当初创办这个Anti-CNN的事情了,请你先解释一下Anti-CNN这个网站是什么?
饶谨:Anti-CNN网站是去年西藏事件以后,很多西方媒体根本不顾事实,或者移花接木,或者断章取义,导致根本没有对于西藏事件真实的新闻、图片,他们的报道引起了很多人对中国的误解和偏见。
饶谨:当时我们知道真相,比如说一些图片上面的是尼泊尔的警察,因为他们穿的肯定不是中国制服,当时我们就把这些错误的图片整理出来,放到很简单的网页上面。没想到这些图片很快引起了国际国内的广泛关注。西方虽然倡导新闻自由,但新闻自由绝不是没经过任何核实就随意编造一些新闻。
饶谨:我们认为作为新闻同业者是要有基本的职业道德的,现在我们AC网站启用了一个新的域名ACCN.COM,也就是Access China Communication Network的缩写,当初使用 anti-CNN是为了引起更多人的关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更希望通过自己的方式来反映中国的真实情况。我们还是会指出西方媒体的错误,但是并不是以攻击西方媒体的方式实现。
饶谨:我认为西方媒体有的话是正确,但是可能因为对中国的不了解,有些记者一直对中国怀有成见。而我们则更希望用自己的声音影响更多的西方人让他们知道中国人正在想什么,正在做什么,真实的中国是怎样的,因为毕竟我们比起这些西方媒体更了解中国的国情。
BBC:你的网站从中国政府接受过任何资金或编辑文字材料吗?
饶谨:当然没有,如果有钱我们就已经可以做到非常强大的地步了。我们一直致力于客观中立地反映真实的中国。我们希望得到更多人的支持,可以发展编辑团队,请更多的专栏作家,有更多的翻译,有更多语言版本的网站可以上线,然后让世界各国能够有机会看一看,我们作为中国的一个民间媒体向世界展现了一些有别于官方的也有别于西方的真实的中国声音。
饶谨:虽然网络进入中国已经十多年了,但毕竟还是比较新的事物,网民和政府都是在学习进步的过程。我认为网上会有少数的激进的或不理性的声音存在,但其实大多数人还是比较理性的、建设性的。
饶谨:同时,政府也在不断的在学习和进步,我们看到,汶川大地震有很多外电的反映,而且明显比非典的反应快得多,而且新闻开放度也很大,允许记者进行现场报道。
饶谨:我觉得中国有特殊的国情,因此有特殊的媒体管理制度也是情有可原的。所以说作我相信政策制定者在做决策时也是相当困难的,但是我相信中国人有自己的智慧,对于西方善意的或者建设性的批评我们是可以接受的。
饶谨:但是我们不希望也不喜欢西方居高临下地指责、教训我们。现在我们也能看到,中国的每一项制度都会从中国的实际国情出发的,因为这样才能够更加贴近现实,同时实现有效的管理作用。
BBC:你觉得会有那么一天,中国网络上的信息洪流能像西方那样自由和不受控制吗
饶谨:我觉得这个问题没法回答,因为这个问题的预设是西方比我们自由,西方比我们不受控制,这个问题没法回答。
饶谨:我作为中国的青年人,尤其是互联网的从业者,一个比较资深的网民,我看到我周围的朋友国际化程度不断提升,有很多有出国的经验,他们跨文化交流能力非常强。因此其实中国人的观念是以和为贵的,并不像西方说的那么有攻击性。
饶谨:中国青年也希望能够融入国际化的进程,但是我们肯定会坚持我们优秀的传统。我们非常乐意学习西方优秀的文化,比如说先进的技术,包括网络技术,但是我们中国也是有非常悠久的传统,我们的文化中有很多宝贵的财富。
饶谨:所以说,我也希望通过网络这个桥梁,比如说通过ACCN网站,使更多西方人可以通过这个渠道来了解中国。同时我们也欢迎世界各国的青年朋友有机会亲自到中国来看一看,用他们的眼睛亲眼看看中国的大地上真正经历着什么样的变化。
饶谨:如果有英国朋友愿意来中国,我也很乐意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