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幸福剧团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归档
正文

欧洲人的理性与温情

(2012-10-27 18:34:30) 下一个

最近瑞典有部电视剧非常的好,讲述的是1980年代的同性恋中的同志恋,就是男性同性恋,以及当时飞来横祸的艾滋病,这种当时并不为人知晓的病魔,加上恐惧,蚕食了他们当中的大多数人。


我在这里只谈谈欧洲人的理性与温情。故事情节里面,有一对同性恋者的家庭,其中一个是笃信基督教的中产阶级家庭,从小从接受传统,正规和严格的教育环境中出来,青年成人的时候还四处传教,当他走进一个同性恋的公寓里传教的时候,那个人告诉他:一看就知道你是一个同性恋者。据说同性恋者可以通过眼神就能彼此知道对方。这个性格内向又有涵养的青年是何等的挣扎,他一直对家庭隐瞒自己是一个同性恋者。但是故事发展到后来,他不原意再继续否认自己是个同性恋者,于是,他跟家庭的父母坦诚:他是一个同性恋者。


父母带着鲜花,蛋糕,双双到他的公寓去拜访他,非常的客气,儿子急忙准备咖啡,大家在一起喝咖啡,吃蛋糕,看上去已经久违了的温情呈现在这里,不料,话锋一转,当父母将信将疑地确认他们的儿子是否真的是同性恋人的时候,儿子坚定的回答:我的确是个同性恋者,母亲对同性恋不甚理解,还以为是病可以吃药救好,可儿子告诉母亲自己明明白白的就是一个同性恋者。


好了,父母告诉他,从此他们再也不见面了,也不认这个儿子了,他们在选择信仰和儿子两者之间,坚守了信仰。 

父母穿好风衣,道别的时候,母亲拥抱了儿子,还对儿子说:我爱你。儿子也对母亲说:妈妈,我也爱你。


等他父母离开公寓以后,儿子失声痛哭。

关键是,直到双亲去世,他们真的都再没有见过一面。


而这个同性恋的伴侣,因为患艾滋病即将去世前,医院通知他的父母前来医院最后一别,这样的生死离别,父母自然是悲伤又复杂的心情,这个母亲刚开始的时候还把亲手织好的毛衣转送给儿子的恋人,这个同性恋者也急忙就套在身上。表示谢意,这个母亲说她感觉到他儿子的恋人,就象自己的半个儿子,很亲近的感觉,可是父亲马上就开始讨论起儿子的葬礼事情,这样情况一下子又变了,父亲要把儿子带回家乡,在那里举行葬礼和安葬,他坚决不要亲朋好友知道他的儿子是个同性恋者,更不想要大家知道他是死于艾滋病,在80年代,很多死于艾滋病的同性恋者,家属或亲友都撒谎说他们死于癌症,因为为了葬礼而表示哀悼,参加葬礼的人要捐款给癌症基金。


他们坚决不要这个同性恋者出席葬礼,尽管他一再坚持说:我爱他!我真的很爱他!父母坚决的离开了医院,他也坚决地脱下毛衣,归还给这个一分钟前还认为是她半个儿子的母亲。


的确,这个害羞又有涵养的男孩,一直忠实于他这个放荡的恋人,特别是生病以后,不弃不离。


后来,这个恋人的父母,从此也视他为陌路人,再也没有联系过他,也不跟他见面,他直到人到中年,孤身一人,一直怀念着他的恋人,最后才有机会到墓地去看望他的同志。


写这个剧本的人,本身就是个同性恋者,一个著名的作家,诗人和艺术家,他现在有稳定的家庭,还收养了两个孩子。这些故事都是根据真实的故事而来,只是把故事中的名字作了改动。



任何社会总是在传统和叛逆中前行,而生活在欧洲的环境里面,有抗争,有屈服,有忍受,还有改进,而这些都是乎都在一种理性和温情中反复进行的,但是,依然是以牺牲了很多人的幸福而为代价的。


所以,才要追忆并不远去的1980年代。


书名,与片名:

Torka aldrig tårar utan handskar

英文:Never wipe tears without gloves
作家:

Jonas Gardell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