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幸福剧团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归档
正文

熊猫基地与“最后的熊猫” (图)

(2007-06-12 06:27:40) 下一个



 研究野生动物的美国人George B. Schaller 在他“最后的熊猫”(The Last Panda )一书中是这样描写熊猫的:“ 或许在某些方面,熊猫能改变我们的观念。它表面上的单纯让我 们观察到它吸引人的特质。熊猫逃脱出它高山上的家园,成为世界公 民,它是我们为保护环境所付出努力的象征。它虽然体格肥胖,行动 迟缓,却独具创作的天分、艺术的完美,仿佛专门为了这项崇高的目 标而进化成这种模样。圆圆的扁脸、描黑圈的大眼睛、圆滚滚逗人 想抱的体形,赋予熊猫一种天真、孩子气的特质,赢得所有人的伶爱, 想要抱它、保护他,而且它又很罕见。再加上生者往往比死者更能打 动心弦。这些特质,造成一个集传奇与现实于一身的物种,使它成为 日常生活中的神话奇兽。”

回国即将离开的前一天,我那兄弟特定带我们参观了位于成都的熊猫基地。当天,虽然是五月,气温已经达到

35 摄氏度,熊猫基本都呆在室内,害得兄弟叹了几次; 你们回来晚了,我常带外地的朋友来这里,有时候遇见熊猫在花园里面玩耍,有三十多只的时候。

没有想到熊猫那么怕热,居然躺在冰块上睡觉,每个房间都有专业人员守护,我兄弟由衷的感叹了好几次;“若是有来生,我一定要变成个熊猫。”,说完后还笑咪咪地合不拢嘴。

 我问为何? 答曰:“你看他们专门有人伺候着,好巴士哦。”

我看介绍说;熊猫一天

24小时,有16小时在吃竹子,其实吃得很辛苦的,到了基地博物馆里面,看见介绍熊猫稀少的原因,其中有一个原因便是;熊猫的发情期短,熊猫的子宫很长,而男熊猫的生殖器又比较短,很难受孕,所以抢救熊猫的科研工作,跟繁殖和培育熊猫有很大关系。

熊猫基地里面,同时也有小熊猫,当天去参观,个个熊猫都懒洋洋的,生活十分的幸福。

我仍然需要用夏

 勒的话来结束熊猫基地的参观,“我们能跟熊猫生活在同一个世界,进化历程发生交错,是我们的 运气。我认为,万物皆值得我们欣赏与尊重,我们不能硬把不知价值 为何物的动物定一个价格。但失去熊猫的损失,似乎还是超过失去樱 草花成食人鱼,因为它是坚忍不拔、反抗命运的象征,能激起我们伶 悯或佩服的共鸣。如果失去熊猫,我们就再也看不见它黑白相间的面 孔,它的演化宣告中断,它独特的基因密码毁灭;它的名字很快就跟 博物馆里尘封的档案中其他数千种绝灭物种一样,没有什么意义,只 留下一个诘屈聱牙的学名Ailuropoda melanoleucus(意为“黑白相间 的熊猫脚”)。再经过几个世纪的疏离,我们就只剩几件纪念品、几 根大骨头、几块褪色的毛皮。熊猫的生命完全被遗忘,跟恐鸟(moa 或长毛象一般,被剔除在人类的集体记忆之外。对如此不寻常的动物 而言,这是多么可悲啊!”

熊猫基地与“最后的熊猫”

长年在不同国家(巴基斯坦、印度、坦桑尼亚、萨伊、巴西)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