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我儿子参加击剑运动的感想

(2012-07-19 10:17:09) 下一个

我儿子参加击剑运动的感想

儿子自四岁开始,已经参加了体操,溜冰,足球,游泳等训练班。我一直很用心地观察他的运动情况,最后让我对“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产生了怀疑,因为他对所有的运动项目,都有兴趣,但都只有三分钟,只要是玩,他都高兴,一旦要他认真用心,小子就不干了。另外他特爱使蛮劲,对技巧,巧劲,没有感觉,对比赛规范,更是毫无兴趣。

足球踢了两年,他还在往自家球门踢,踢到第三年时,足球对他的意义,就两个字,抢球,不论对手得了球,还是队友得了球,他都照抢不误。一上场,就象一头看见红布的公牛,横冲直闯,哪儿人多,他往哪儿冲,经常是踢人不踢球。几年下来,我发现孩子参加这些运动,等同于娱乐活动,“友谊第一,比赛第二”体现到了实处。

(顺便说一句,加拿大的教育经常让我想起中国五六十年代的某些行为。比如最近有老师给学生打零分,被学校开除了,我才知道,加拿大不允许老师给学生成绩打不及格,理由是这将损害孩子的自尊。我很奇怪,个个都是满分,还有什么意义?你好,我好,大家好,这不成了大锅饭吗?以后孩子大了,工作不认真,被开了,难道这就不损害自尊了?)

由此我有了一些感悟,运动形式并不重要,运动精神最重要。要让孩子体会到这种精神,老师就是最重要的。老师要向孩子们展现这项运动的魅力,以自己的热情去感染孩子,以自己对这项运动的理解,引导孩子体会,引他进门,深入,并坚持下去。我希望孩子通过运动,能吃得下苦,耐得住寂寞,体会得到经过艰苦奋斗才能获得成功的那种喜悦。

后来,我们来到了李教练开的击剑馆,练习至今已快半年,她,就是我想要找的教练。(为避广告之嫌,隐去了名字,有兴趣,可发私信)

李教练很有个性,她的教学风格也颇具特色,将中国与北美的体育训练方法揉合一起。不太符合加拿大体育教育的主流,也不是所有的家长孩子都认可这种风格。据我所知,很多家长慕名而来,又离开了。

比如,她特别注重基本功训练。“进步”,“退步”,“弓步击刺”,这三个基本动作,要翻来复去练上好几年,有些家长抱怨,别的击剑馆,早就开始用电动剑对打了。。。可李教练不为所动。

喜欢这样的教学。不知以后儿子练剑能走到何种地步,但这些基本功,对他在别的运动上同样会有很大的帮助,说穿了,这是在帮他建立运动的最基本感觉,是很好的素质训练,他将终身受益。

李教练对动作要求特别细,手怎么摆,脚怎么放,出手,动脚的方位、角度都有要求。随着我对击剑的的进一步了解,才发现这些动作就是整个击剑运动的核心。所谓“万变不离其宗”,这就是那个“宗”。附上一段录相,录相开头的那个小矮个把一个大个子玩得团团转,大家注意看他的第一个得分动作,就是一个标准的弓步击刺,俺是越看越妙。。。(www.youtube.com/watch?v=62FDq7LoIwM)

她开设了一个6至8岁的儿童兴趣班,其中有一个小女孩,练了一年,看她练习步法时,两眼有神,步履沉稳,颇有几分高手风范,按照武功的话说,这叫脚下生根,有桩功了。在加拿大,这已是难得。

李教练收学生并不是那种多多益善型,她要挑剔。有一个胖子要学,她要求对方先回家减上三十磅,再来。有一个男孩留长发,戴耳环,她要求对方,先剪发,取下耳环,还要一个女孩在比赛时,开头几局没打顺,小姐脾气发作,扔了剑,不想打,她冲上去要求她捡起剑,坚持下去。有些家长把孩子扔在击剑馆,自己就走了,这样的次数一多,李教练就会抱怨,因为她没机会与这个家长交流。
她不仅要管学生的运动,还要管学生的心态甚至生活作风。。。

李教练特别健谈,在教学的时候,她时不时会走近观看的家长们,讲解一下,这个动作的关健及理由,让我们大受启发。

现在儿子参加的是儿童兴趣班,据我观察,这个班大致有三个部分,一是体能训练,孩子分成两组比赛,形式不限,或跑,或跳,或拔河,激发孩子的竞争意识。二是击剑基本功训练。

三是反应训练。这一部分特有意思。一般来说,我们都觉得运动员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如果一个人在运动中,还肯用脑,这就很难得了。李教练设计了很多稀奇古怪的方法,目的就是让孩子在运动中学会用脑。比如说,她要求孩子们在她说立正时,稍息,说稍息时,蹲下,说蹲下时,立正,这么反着练。经常有孩子搞错,所有人都哈哈大笑。

看她的教学,让我感觉,她的心血,情感都放在了教学上。虽然李教练自称她退役后,根本就不想再碰剑,现在开馆,纯是为了儿子。但我还是感觉她的灵魂与击剑根本就分不开。她是一个用心在教学生的老师。

本文仅属个人观点。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