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冀东话四声简介> by 古板 (zt)

(2007-04-20 08:32:11) 下一个


灌水:冀东话四声简介 作者 古板
来源:清谈天地


冀东话,就是前评剧演员老笑星赵丽荣的家乡话,评剧发源地的方言,天津东北一带人称为老坦儿话。此方言乃是北方大方言中冀鲁官话的次方言,若按中古汉语平上去入四声演变传承的历时观点说,它比北京话正统,更标准,因为,入声在官话消失,平声分阴阳后,北京话的阳平其实不再是平声,而冀东话中阳平的调值依然是平。而且,除了这个阳平调值与北京话迥异,其他三声调值与京语完全相同。


北京               冀东

阴:55               阴:55

阳:35               阳:22

上:214               上:214

去:51               去:51


这么一看,冀东话跟北京话语音上没太大区别,那么那独特的冀东“老坦儿味儿”从何而来。在下以为,那味儿主要来自三个方面:

这一,冀东方言的语音系统大致跟北京话相同,但声母多出一个后鼻音ng,这是许多方言都有而北京话没有的,但在冀东话中,这个声母只出现在一个词中,就是表示肯定的回答用语,相当于英语yes, 东北话“嗯哪”的一个词,冀东话是 Nge-die,勉强用汉字写成“哦的”吧!其他的情况下,别的方言的ng在冀东话中被前鼻音声母n代替,比如“安全”读作nan445quan22 ,“昂扬”读作“nang55yang22”等等。此外,冀东话韵母中比北京话少了[uo] 这个韵母,也就是汉语拼音的o; uo ,在冀东话中被[e][ue]代替,这一点很象东北方言,比如,“国”[kue214],“破”[p\'e51]。

这二,冀东话中儿化现象比北京话普遍得多。南方人认为卷舌音是北京话的最大特点,如果他们听冀东话非得疯了不可。北京话的儿化只发生在名词性词汇中,而在冀东话中,动词普遍儿化。比如留客:“别那么着急回去,待我这儿吃儿饭走吧!”

又如:“你要是待这么折腾啊,早晚儿让公安局抓儿去蹲笆篱子。”

又如:“你爱吃的鱼我给你买儿来咧。”

再如:“他钱包待车上让人偷儿去咧。”


这三,冀东话语流变调比北京话丰富。简单说:

55+55=55+554:比如“高山”

55+22=445+22:比如“高原”

55+51=35+51:比如“高兴”


22+22=445+22:比如“流氓”

22+214=55++214:比如“流水”

22+51=35+51:比如“游客”


214+55=21+55:比如“小说”

214+22=224+22:比如“铁桥”

214+214=224(35)+214:比如“铁轨”

214+51=21+51:比如“铁路”


51+22=55+22:比如“地图”

51+214=55+214或不变“地铁”


(调值均依照在下耳朵感觉,没有仪器,也没有请教专家,错处难免。)


(完)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