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大宗师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归档
正文

政治人物的结局的好坏和他的胸襟有密切的关系

(2011-02-27 21:28:21) 下一个
政治人物的结局的好坏和他的胸襟有密切的关系
-- 大宗师

以前有个老师,他上中学时,正赶上文革,学校也没课上了,他就回家务农。他祖母讲,“娃儿,你洋学也学得差不多了,该学学我们中国人自己的玩意儿了,我推荐你一个老师傅教教你中国的东西”,于是他就跟随这位老师学习中国文化,儒、道、医、山、命、卜、相,都学了个遍,直到他被保送为工农兵大学生,他后来成为文化界、医学界很有名的一个奇人。他跟我讲,他的这个老师很有来历,年轻时曾和毛泽东等人相识,少年得志,很早就位居省长,还曾经帮助过共党。49年时,他将他的原配、孩子、家产都移去香港,一个人和年轻的小太太隐姓埋名留在大陆过隐居的生活。文革时期放露天电影,经常插放文革的纪录片,当时的风云人物自是少不了常露面,当林彪在这些纪录片里出现的时候,这位老师傅就对我这个老师讲:林彪虽说是个聪明人,但是个小人,终不得善终。他当时听了吓出一身冷汗!林彪是何许人物,那是红太阳毛主席的接班人,中国当时的第二号人物,如日中天,何人敢说他将不得善终?!当后来林彪温都尔汗折戟沉沙灰飞烟灭,他不得不佩服这老师傅的眼力。

老百姓之间磕磕碰碰的,一般没能力也没机会断别人财路、色路、食路什么的,不会太遭人恨;就算别人得罪你了,你一般也没什么能力、手段、机会去怎么报复别人。但政治人物就不同了,一举一动都可能断别人财路、色路、食路,遭别人嫉恨,而同僚报复起来可有的是机会和办法,没准儿就要了你的命。政治人物不和别人打交道,谁也不得罪是不可能的,总要和别人磕磕碰碰的,但怎么打交道,怎么磕磕碰碰,确实有大讲究、大学问,最高境界是出于完全的公心,运用高超的手段,恩威并施,整了你还整得你服服帖帖的,让你觉得他整的对,整得有道理,心服口服,别人也没话说,所谓能攻心,则反侧自消,自古知兵非好战。次一级的,则如曾国藩所身体力行的: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尽量不给别人以口实,授人于柄。其实说来说去,就是个胸襟、德行高低的问题,胸襟和德行,自然在其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中体现出来,胸襟宽阔、德行深厚,则待人宽容,给人留有余地,使人如沐春风,矛盾、冲突不易激化,人心都是肉长的,都有杆秤,别人就会记住你的好处。小人之心,胸襟狭隘、德行浅薄,为人苛刻,不留余地,总使人感到压抑不舒服,矛盾、冲突很容易激化,别人不会念你的好处,只会记住你的坏处。政治人物的开局及中局或许主要靠能力和机遇,但其结局却主要看他的胸襟和德行。得势的时候,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别人恭维你、巴解你还来不及,你是初生牛犊不怕虎,一路攻城陷地,不计后果,别人吃了亏也拿你没办法。但你不可能总走大运,你不可能总那么强,你总有走背字的时候,你总有老弱的时候,这时候被你得罪过的人要不要报复你,怎样报复你,就要看你是怎样得罪这些人的,你给他们留下个怎样的印象。你若胸襟宽阔、德行深厚,出于公心,别人也感受得到,记得到你的好处,落井下石的时候就要考虑考虑,就会有相当难度,也总会有人出头搭把手帮个忙,你的结局就不会太惨,能得一善终。你若胸襟狭隘、德行浅薄,别人更感觉得到,不会记得你的好处,只会记住你的坏处,下手只会重,不会轻,也不会有人出头帮个忙,结局就好不了,甚至不得善终。

有人拿林彪和韩信有一比,我个人认为高层政治,当代和汉朝确实有些类似,国事则有点类似宋朝,而官场、民风则有点像明朝。汉高祖用吕后,随后便是文景无为之治;毛泽东用江青,随后便是邓小平、江泽民(还有胡锦涛?)的不争论和韬光养晦闷声发财专搞经济;刘邦原想废太子而立戚夫人之子为太子,当觉其势已成,便叹道:鸿雁高飞,一举千里。羽毛已丰,横绝四海。横绝四海,当可奈何。虽有弓箭,何处去施。毛泽东和“四人帮”谈到邓小平时,也曾引用刘邦这几句话,有点意思。但林彪和韩信还是不同,韩信和刘邦的关系一直不太融洽,刘邦开始看不起有胯下之辱的韩信,这才有萧何月下追韩信。刘邦重用韩信后,曾问他我能带多少兵,韩信说有个几百人就不错了,刘邦马上就反问那你能带多少兵,韩信答:多多益善,刘邦一听就火了,韩信马上往回说:大王善将将,不善将兵,但这肯定刺激刘邦的自尊心了。后来韩信自封齐王,刘邦虽在张良的劝说下同意其为齐王,但心里肯定下了将来要收拾韩信的决心。当重大战争问题基本解决之后,狡兔死,走狗烹,刘邦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解除韩信的兵权,随后就不断的羞辱韩信,迫他反水。当刘邦亲征平定陈豨时,密令吕后一见韩信有异动就立马拿下。结果韩信见刘邦走后,果然借放风筝测量皇宫与他官邸的距离,打算挖地道入宫政变。吕后一听到风声,立即与萧何合谋将韩信拿下,用竹签处死。据说只有韩信的一个儿子幸免于难,被带往广西,当时的蛮荒之地,将“韩”字拆开,改姓“韦”,如今广西众多韦姓,便是韩信的后代。林彪自井冈山起,以一个小连长的身份,给当时的毛委员写信“红旗能打多久”,便与毛泽东结缘,其后虽有些摇摆,但支持毛泽东的在多数,毛泽东也很看得上这个学生,林彪自己也很争气,林彪一直就是毛泽东的嫡系。所以韩信与林彪在和领导关系这方面,是不太一样的,相似的地方是两个人虽均善战且战功卓著,但心胸、德性都很有问题,最终结局也类似。

韩信的所谓胯下之辱,自称自己带兵“多多益善”,和自封齐王等一系列言行,反映出来他确有小人之心,心胸狭隘,德行有限,和同僚、下级易起冲突就先不谈了,但和上级的冲突问题就严重了,韩信常常弄得刘邦很不愉快,甚至有很大压力和危机感。林彪自上井冈山起,心胸狭隘的小毛病就没断过,但还没伤大雅,可文革时期,林彪风头极盛,小人之心暴露无遗,伤害了太多的人。当然这些人以前可能也多少的得罪过他,当年元帅授勋时,十大元帅里有两个托病未出席,一个是刘伯承,另一个就是林彪,这授勋的元帅里很多原先都是他的上级,陈毅文革里自我申诉时就讲:“你们那个了不起的林副统帅,原先只是我手下的一个连长”,林彪和这些人之间难免有些龌龊,如今他得势了就疯狂报复,就太不厚道了,太过分了,弄到最后他自己也翻了船,这时还能指望别人再说他好话吗?!不仅被他伤害的人不会说他一句好话,和被他伤害的人或他们的亲属有密切关系的后来的官僚也不会待见他。文革过去这么多年了,上面没有一个人为他说话,其他所有的人的案子都翻过来了,可他的案子只可能是铁案,相当长的时间内不会有变化。所以他的亲属、死党们只有通过在民间搞些故事、编些传说的方式,希望对官方会有些影响,但估计相当长时间内,效果不大。

有人讲,韩信早反了就不会死得这么惨,我说没准儿死的更惨,为什么?韩信之所以能够取得辉煌的战功,就因为他为刘邦做事。历史最终选择刘邦,而不是项羽或其他任何人,就是因为刘邦政治高明,所谓天下唯有有德者居之,刘邦的政治水平超出项羽等任何人,政治永远是第一位的,军事等只是雕虫小技,只有服务于政治才能发挥出威力。韩信和刘邦比,政治上是一个白痴,离开了刘邦,他什么也不是,反了刘邦,失去了政治,他的军事优势不一定能发挥出来,反而可能成为劣势,最终为刘邦所剿灭。毛泽东和蒋介石的斗争,胜就胜在政治上高明,什么是政治上高明?说简单一点,就是得人心,代表了最广大人群的最根本、长远的利益;团结了最广泛的人群;最大的调动了最广大的参与者的积极性。所谓得人心者得天下,即使开始时就这么几个人,没有一点军事、经济资源,完全劣势,被强势的蒋介石剿杀的到处躲,但却硬是日益壮大,最后把蒋介石赶到小岛上去了,若不是美国介入,估计小岛也保不住。如果蒋介石当年能够让步,认同毛泽东的一些政治主张,就能提高自己的政治得分,那没准儿中国现在就是国共两党共治了,但蒋介石是没有这个器量、胸襟、德行来操作的,更主要的是他的执政基础也不允许他这么做,所以历史就是这么无情,没的商量,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最终只能选择毛泽东。

老子道德经五千字,反反复复从各个层面、角度讲的就是两个字:道和德,最主要的是德,有了德,道才有意义,才是正道、大道。选择干部,说是德才兼备,其实德第一,才第二。无德,才越高可能造成的损害越大;有了德,才为德服务才有意义。但实际上,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德和才的高低只能是相比较、相对而言,很多时候为了功利,为了短期的效果,此人有用、可用就可以了,以后出了问题再使手段,德就很少考虑了,这就是现实。小人政治人物,对别人是个不幸,对他自己更是个不幸,但世事就是如此,小人往往得志,只是其悲剧的结局,一开始就由其胸襟、德行注定了,虽然他总是觉得他会和别人不一样,能侥幸逃脱因果律,可是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出来混,早晚是要还的。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