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大宗师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归档
正文

闲聊春晚

(2010-02-21 14:09:36) 下一个
闲聊春晚
-- 大宗师

春晚早已是鸡肋,这大概已经是全国人民的共识了,没什么太多可说的,可是还是要硬着头皮去看,因为没什么太多选择。我和很多人一样,对春晚早就不太感兴趣了,但家里人要看,也就时不常的扫两眼。春晚80年代刚出来的时候,那可是新鲜玩意儿,那个时候,冬天有一件最爱做的事和一件最不爱做的事,最不爱做的事就是去澡堂子洗澡,澡堂子里人太多、大冬天换衣服麻烦是一个方面,另一个让人恐怖的事就是澡堂子里的噪音,那锅炉震天的响,好像时时刻刻都有可能爆炸一样,吓死人那!最爱做的,就是春节穿新衣、放鞭炮、大吃大喝、看春晚。春节,就是讲究个有人气,阖家团圆有个好心情,物质享受是次要的,娱乐、精神振奋是首要的。那时的春晚,就迎合了广大人民过节要有人气、阖家团圆有个好心情、娱乐、振奋精神的需要,演员、编导、作词、作曲都很用心,都很卖力,效果自然就好。

进入90年代后期,不管原因是什么,整个社会重物质、重金钱远远大于重人情、重振奋精神,物质享受是提高了,天天大鱼大肉,春节也拿不出什么特别的菜肴了,但春节凝聚人气、交流亲情、交流感情、振奋精神这些social的和精神的功能却丢失了,失去了这些social的和精神的功能,春节就没有了灵魂,自然也就没劲了,所谓春晚也自然就流落成为了一个尴尬的角色,剩下的也只有低俗的讪笑和苍白的吟唱。艺术这个玩意儿,是灵魂的展现,是心与心的交流和共鸣,不发自肺腑、不出自内心的作品,是得不到大众的相应的,是成不了传世之作的。以前的时代,且不说那代人信仰的那些东西是不是全有道理,但他们真正信仰这些,他们的创作,发自内心,出自肺腑,那个时代的作品真诚自然,打动人心,星移斗转,虽早已不是那个时代,但这些作品恰似醇酒,愈久愈沁人心脾,余香满口,其音绕梁三日而不绝。现在这帮子人,早就不信那一套了,但还是要挂羊头卖狗肉,每每搞些相当数量的不三不四的所谓“主旋律”,他们自己都不信那玩意儿,成天就想着怎么通过春晚多捞些钱,创作、编导、演出能发自真心、出自肺腑吗?能真卖力吗?还不就是照本宣科的对付对付,作品自然空洞、乏味、公式化,观众怎么可能有什么共鸣。倒是港台的一些作品,作词、作曲相当有功力,发自肺腑,每每成为佳唱。

有人讲,有什么样的人民,就有什么样的制度,就出什么样的领袖。我讲,有什么样的观众,就捧红什么样的明星。小章、本山、沈阳这类人能这么红,就是因为相当多的观众也是和他们类似的素质,吃他们这套,代表了他们的心声,小章、本山、沈阳这类人就是中国这个时代的优秀代表。有些人对“胡同”、“农民”这些词很敏感,似乎它们是贬义词,其实它们和“国际化”、“大城市”一样,就是个名词,如果有什么色彩的话,那可能是这些人自己加上去的。做人还是要自信些,“胡同”、“农民”一点也不比“国际化”、“大城市”差,一样活得有声有色,没准儿还要好些。以前单位大院在郊区,学校里工、农、兵、干部、知识分子出身的学生都有,大家相互处得十分融洽。其中有个农民孩子,各方面挺出色的,考上清华,但没两年就被开除了,为什么?太自卑,总觉着周围同学看不起他,条件比他优越,心里就有些变态,有事没事的就和别人起冲突,动手打人,最后只好被开除,可惜了。其实农民的孩子比城市的好过多了,很多家里是乡镇企业的,挺有钱,但又拿助学金,吃的、穿的绝对好过城市的,你说农民的孩子有什么好自卑的?还不是都是自己想出来的!所以自己的心态一定要摆端正。

中国就是农民加小市民(或胡同的)的社会,小章、本山、沈阳就是时下中国农民加小市民(或胡同的)的优秀代表。当然不同的时期,农民加小市民(或胡同的)的中国社会表现出不同的侧面、不同的风范、不同的素质和不同精神面貌,以前有永贵大叔和贵贤阿姨做代表,现在则有小章、本山、沈阳做代表!
[ 打印 ]
阅读 ()评论 (3)
评论
chris8911 回复 悄悄话 其实农民的孩子比城市的好过多了,很多家里是乡镇企业的,挺有钱,但又拿助学金,吃的、穿的绝对好过城市的,你说农民的孩子有什么好自卑的?还不是都是自己想出来的!所以自己的心态一定要摆端正。

这段儿是胡说八道。站着说话不腰疼。你说的是哪国农村?德国,美国还是法国?
anahiyiyi 回复 悄悄话 确实这样!
没法改变!
玉洁冰清 回复 悄悄话 我顶你,句句说到我的心坎儿上。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