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中国日益重视全球变暖问题

(2007-02-16 15:25:53) 下一个

南遭致命台风,西遇罕见干旱,中国经历了天灾频发的一年。中国领导人忧心忡忡地表示,这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在全球变暖来袭之时显得如此脆弱。

气候异常是否与全球变暖直接相关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中国政府已直言不讳地承认中国危机应对能力的薄弱,并开始着手加以解决,从中可以见微知萌地看到中国政府的立场变化。在此之前,中国领导人一向把环境问题的主要责任推到西方国家身上,并称中国没有解决这一问题的经济能力。

中国政府正在研究任由全球变暖发展下去将给中国带来何种危害,还在起草第一份应对该问题的国家战略报告。报告中提出的警告之一是:气候变暖可能危及到中国的粮食安全。

另外,中国政府还接受了二氧化碳排放配额这一《京都议定书》(Kyoto Protocol)提出的概念,根据该议定书,发达国家可以到发展中国家投资温室气体减排项目,并将节省下来的排放额度据为己有。经过一段时间的踯躅不前之后,中国政府2006年所批准污染控制工程的数量出现了大幅上升。中国政府还打算建立一个二氧化碳排放配额交易所,以便中国的配额卖方能够将配额卖给外国买家。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ited Nations Development Program)驻华代表马和励(Khalid Malik)表示,中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决心很大,但并未引起足够的关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正在帮助中国政府建立二氧化碳配额交易机制。

中国现在已是世界第二大温室气体排放国,这些气体包括二氧化碳和其他与全球变暖有关的污染物。有科学家表示,中国很快就会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如果中国的温室气体排放得不到控制,则世界上其他地方在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方面所取得的任何进展都将被抵消掉。

中国政府周一承认,由于控制措施未能跟上经济增长的步伐,中国2006年未能实现自己制定的主要污染物控制目标。中国国家环境保护总局(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dministration)宣布,二氧化硫排放量2006年增长了1.8%,相比之下2005年的增幅为13%。这种在煤炭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气体能导致酸雨。报告没有提到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二氧化硫不是温室气体,但煤炭燃烧也会产生二氧化碳。

在经济增长速度与中国相彷的印度,人们对全球变暖对本国的危害性也有了更多认识。但是,鉴于印度政府的注意力正集中在减少贫困、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温室气体排放控制或许只能排在次要位置了。目前来看,要控制排放量可能只有依靠国际援助,即采取《京都议定书》中用投资换取排放配额的做法。

直到目前,中国仍把发展经济置于较保护环境更优先的位置。在承认全球变暖问题令人担忧的同时,中国气象局局长秦大河最近表示,发展是最为紧迫的任务,保证经济的良好、快速发展是不能动摇的原则方向,只有经济发展了才有能力加大环境问题的治理力度。

随着中国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严重,中国领导人开始担心全球变暖并不只是发达国家的问题。全球变暖也有可能给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造成障碍。

随着重工业的加快发展,中国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必须采取更多措施控制环境污染。这促使中国政府更加重视温室气体排放配额的交易。通过这种办法,发达国家已经承诺限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公司可以到发展中国家去投资,减少当地企业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并将节省下来的排放配额用于自己在本国工厂。

中国领导人还在起草中国第一份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家战略。但其中没有谈到温室气体排放限制,除美国外多数发达国家都在《京都议定书》上签了字,它们因此也都同意对温室气体排放作出限制。虽然中国和印度都是《京都议定书》的缔约国,但它们不受温室气体排放限额的约束。不过,中国正在推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运动,分析人士认为此举与温室气体排放限额有异曲同工之效。

宁夏等贫困省份在正视这一问题方面已经走在了中央政府前面。虽然中央政府最新的五年计划中没有提到全球变暖问题,但宁夏自治区政府在本区计划中承诺,将密切关注、充分重视全球变暖效应对中国的影响。

宁夏已与英国、加拿大科学家展开合作,开发清洁能源项目和气候变化模型。宁夏气象部门的官员表示,宁夏政府官员高度重视这一问题的原因是该自治区的经济高度依赖农业。

中国国家气象局官员王邦中表示,中央政府也在更新雷达和卫星设备,以加强对天气变化的监测。

2006年中国发生了一系列气象灾害。袭击华南地区的台风导致渔船和村庄被毁。1877年以来最为严重的旱灾使长江某些河段几近断流,许多城市出现水荒。北京也出现了从未有过的暖冬天气,使“北京严冬”也显得浪得虚名。

虽然全球变暖或许并非这一切异常状况的幕后元凶,但科学家们指出,中国在全球变暖面前可能会特别脆弱。冰山融化引发的洪水可能淹没上海、深圳这两大中国经济中心城市。气温升高将令居住在半干旱地区的中国一大半靠天吃饭的农民万劫不复。此外,中国是世界上人均水供应量最低的国家之一。中国主要江河的水源均为冰川,而这些冰川正在快速消融。

中国气象局局长秦大河称,整体来看,全球变暖将影响到世界村中的每一个公民、每一个国家和每一个家庭。

全国范围的气候变化影响评估结果令人警醒,粮食短缺、江河三角洲地区日益频发的洪水以及人们为防暑降温而不断增加能源使用量,这些情况今后都有可能出现。

气象部门预测,中国2030年的粮食产量可能会比目前减少5%到10%。2030年时海平面的升高将会增加黄河、长江和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洪灾,而这几个地方恰是中国制造业和出口业之重心所在。

中国科学家从来没有否认过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与全球变暖之间的联系。但是中国政府一直声称,中国的人均温室气体排放量比西方国家要低得多,而且中国没有消灭温室气体的经济实力和技术实力。

其结果是,随着中国近年来重工业化步伐的加快,中国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也大幅增加,因为能源密集型的重工业污染也更严重。

中国领导人没有采用限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做法,而是于去年提出了降低单位GDP能耗的口号。中国科学家表示,这是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新气候变化政策。按人均计算,中国的能源消耗量仅为美国的八分之一左右。根据中国政府制定的目标,经济产出翻两番的同时能源消耗只能增加一倍。

中国能源消耗战略的调整可能对全球变暖问题产生重大影响,因为尽管中国正致力于能源多元化,但中国的发电厂仍主要依赖高污染的煤炭。

中国政府已经要求大型国有企业和各省领导签署保证书,承诺在未来5年内将单位GDP的能耗降低20%。从实施第一年的情况看显然未能达标,但中国科学家表示,随着政策的全面铺开,达到目标仍有可能。

批评人士指出,这还不够,但中国表示它要在改善环境和发展经济间找到平衡,因为没有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就无法稳定。

中国可再生能源项目投资商Arreon Carbon的董事经理John Shi表示,中国已经启动了降低能耗工作。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