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狂妄成为历史 顺驰中国12年努力前功尽弃

(2007-02-01 09:37:21) 下一个

    设计对白——

    路劲基建:“老孙,顺驰中国我就拿走了!”

    孙宏斌:“拿去吧,拿去吧,我得好好想想换来的钱用在哪。”

    新华网天津频道2月1日电 1月23日,路劲基建有限公司以13亿港元瓦解了原顺驰中国掌门人孙宏斌最后的支撑。就在这一天,已经持有顺驰中国55%股权的路劲基建再次收购了顺驰中国余下的近40%股权,以94.74%的股权份额成为了顺驰中国当之无愧的新主人。

    曾经号称“3年内要超过万科”的顺驰中国由此彻底结束了它的狂妄,而其留给京城楼市的除了英雄迟暮的唏嘘和惋惜外,还有其在京开发的顺驰蓝调、顺驰领海和顺驰林溪3个项目高居“2006年度最不满意楼盘评选”前位的尴尬。而顺驰中国也因此成为了北京第一个所有开工项目全部登上该榜的企业,这似乎从另一个侧面再次证明了顺驰中国的问题远远不在“资金空洞”这一个层面。 

 

    不足1年

    顺驰中国12年努力前功尽弃

    从1995年7月,顺驰中国转向开发后的首个住宅项目“香榭里”小区建成算起,至今顺驰中国已经在中国房地产行业摸爬滚打了12年。12年对于大多数房地产品牌企业来说,可能正是公司不断壮大、成熟的过程,而对于顺驰中国来说,却是从扎实走向激进、从上升走向衰落的过程。

    一手创立顺驰中国的孙宏斌企图用12年的时间来打造一个顺驰王国,事实上,在2006年之前,顺驰中国的确可以堪称是中国规模最大的全国性房地产企业集团之一。一组数字显示,截至2005年,顺驰中国在10年中累计操作房地产项目57个,销售面积近500万平方米,累计实现销售收入近200亿元,2004年更成为业内达到百亿销售规模的企业之一。同时,顺驰中国在天津、北京、上海、苏州、南京、无锡、武汉、郑州、石家庄等15个城市,拥有34个在建、在售项目与可支撑企业长期发展的900万平方米的土地储备。

    可是,却在不足1年的时间,不过二十几亿元的价钱,这个已经初现雏形的王国就成为了别人的囊中之物。2006年9月,香港路劲基建联合体以12亿元的价格获得了顺驰中国55%的控股权,成为顺驰中国的最大股东。两个月后的2006年11月,路劲基建再次宣布,以3.7亿元人民币全面收购苏州顺驰,从而拥有了顺驰中国“凤凰城地块项目”。就在业界对顺驰中国被“贱卖”的争议声还犹在耳边时,2007年1月,路劲基建又一次发布公告称,已经与顺驰中国控股有限公司签署了一份新协议,根据新协议中约定的多项期权,路劲于交易完成后将持有顺驰94.74%的股权。而此次的收购价为13亿港元。

    最终,顺驰中国的“贱卖”似乎成为了不争的事实;而此前路劲基建的第一次收购如今看来,对于孙宏斌填补其资金缺口根本就是杯水车薪——路劲基建董事局主席单伟豹曾经公开表示,顺驰中国拖欠的土地费用加上银行贷款余额,总数高达46亿元。那么,仅仅12亿元又怎么能将孙宏斌从真正的窘境中解救出来呢?犹记得2006年流传在圈内的两句话,“谢强说自己拿地狠,孙宏斌笑了;孙宏斌说自己不缺钱,许荣茂笑了”。正是恰如其分地形容了孙宏斌和顺驰中国的两大特征。

 

    谁“谋杀”了顺驰中国?

    像顺驰中国这样有冲劲、这样敢狂妄的企业,或许在今后的中国房地产行业发展中很难再见另一家。因此,在惋惜其如此迅速地从辉煌到衰落的同时,也不禁要问,究竟是谁“谋杀”了顺驰中国?

    在万科集团董事长王石看来,顺驰中国的“死”在于盲目,是孙宏斌“睁着眼说瞎话”和过于自信的作风害了顺驰中国。万年花城副总经理黄玺庆同样也将顺驰中国不复辉煌的矛头指向了孙宏斌本身过于激进的方式,在他的分析中,假如顺驰在全国攻城略地后能够迅速收手,发展的速度稍微慢一点儿,摊子铺得稍微小一点儿,顺驰就一定可以将“锐角之争”发挥到极致,并以其锋利的锐角将霸业维持较长的时间。但遗憾的是,“孙宏斌没有满足。或者说,等到他意识到应该满足的时候,时间已经晚了”。

    这样的观点或许正是印证了性格决定命运的说法。但也有业内人士认为,顺驰中国的失败,政府有着某些不可推卸的责任。社科院专家尹中立坦率地表示,大多数业内人士把顺驰失败的原因归结为扩张速度太快,他个人认为这只是表面原因,不是根本原因。事实上,导致顺驰失败的直接原因是数额巨大的拖欠款,而这些拖欠款大多都是其拖欠政府的土地出让金。正是一些地方政府一再容忍顺驰中国高价拿地后却拖欠土地出让金,才让孙宏斌的资金缺口越来越大。事实上,这种观点也并非偶然,在万科早前针对顺驰现象所做的一份研究报告结论中,也指出了孙宏斌是在赌博,高价拿地却没有准备按时还钱。

    那么,在顺驰中国的员工眼中,“谋杀”顺驰的又是什么呢?原北京顺驰员工告诉记者,正如大家之前所了解的,顺驰中国的内部管理很混乱,做事都有一种浮夸和盲目追求速度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开发项目最后还要用质量来接受市场考验。因为资金链一直绷得很紧,说实话,顺驰中国开发的项目工程质量都很粗糙,延期交房也是常有的事,这对顺驰中国的损害都是致命的。

    如此看来,“谋杀”顺驰中国的并非一把“刀”,但毫无疑问,孙宏斌作为顺驰中国的缔造者理所应当要担负起最直接且最重要的责任。或许,现在的孙宏斌正在开始反思自己,毕竟顺驰中国的翻版——融创集团还在其手中继续;而孙宏斌对于地产的远大目标也许还要依靠目前表现平平的融创置地来实现。 

 

    曾经众目期待 如今扼腕叹息

    或许,孙宏斌在顺驰中国第一次被收购、自己还持有近45%股权的时候,心还存复活的希望。顺驰中国有限公司总裁汪浩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经表示,虽然交易价格远远低于公司价值,但10多亿资金注入后,彻底解决了顺驰的现有问题,公司从此可以更安全、健康地发展。“从长远来看,是有益的。”

    而万通集团董事长冯仑对于顺驰中国的第一次被收购也认为,在房地产行业仍在发展、宏观经济继续增长的背景下,顺驰还能重组,是顺驰的幸运;顺驰能够由被动的压力转化为主动地进行重组,是它的明智;如果能够调整成功,则是它的能力;调整以后再高速向前走,是它的高明。

    愿望总是美好的,但现实总是残酷的。事实证明,孙宏斌没有在这次幸运和机遇中爆发,迎接顺驰中国的是几乎被全盘收购的结果,而孙宏斌也几乎退出了顺驰中国的舞台。或许正如顺驰中国在2004年宣布将用3年时间超越的万科集团董事长王石所言,顺驰中国已经为其曾经创造的奇迹付出代价。

    的确,顺驰中国曾经创造的奇迹是令人津津乐道的——自2003年底实施全国化战略以来,顺驰在16个城市拥有42个项目,土地储备700多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004年初向万科明目张胆发出挑战,要在3年内超过万科成为行业第一;2004年末高调宣布当年销售回款突破百亿。

    这样一匹“黑马”可以说让当时的房地产业界是又惊又喜,又担心却又期待。惊和担心的是,其扩张的迅速超出正常,而过于快速的扩张不禁让业界对其后续实力产生忧虑和质疑;喜和期待的又是,顺驰中国的出现为房地产行业的发展提出了一种新的可能,顺驰中国模式的成功极有可能改写中国房地产行业发展的历史。

    然而,随着2005年11月顺驰中国开始在全国裁员,顺驰中国便陷入了一个又一个危机中。而用一位业内人士的话来说,顺驰中国已经千疮百孔,却一直在努力维持其光鲜的外表。但最后总会有“露陷”的时候。 

 

    记者手记

    顺驰中国今后将从中国房地产品牌榜中消失?

    顺驰中国的衰落是渐进的,甚至被不少业内人士认为是必然的。而顺驰中国的衰落也是早有预兆的,在最初的辉煌中,顺驰中国几乎霸占着各大媒体地产版的头条,顺驰中国的一举一动都是新闻。然而,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业界和媒体对顺驰中国的危机、负面竟也不再兴奋,似乎顺驰中国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是理所当然的。而对于一个品牌房地产企业来说,被人漠视似乎远比深陷危机更令人叹息。

    路劲基建在获得顺驰中国94.74%股权之后是否会出现新的人事变动目前尚不得而知,而未来顺驰中国的发展战略是否将进行全面调整也尚末得到路劲基建方面的相关回应。而北京顺驰公司的员工告诉记者,目前公司运转一切正常,并且尚末更名计划。因此,对于顺驰中国的未来似乎一切都只能猜想。

    在新浪网的一项调查中显示,尽管有45.18%的人认为顺驰易主对其发展有利,但67.22%的人认为,顺驰的股权转让证明了顺驰战略的失败。而分别有61.08%和63.9%的人并不看好顺驰未来的发展,认为其问题太多,仍然是步履维艰。

    显然,经历了股权出让事件之后,大家对顺驰中国的信心降到了低谷。而更现实的是,由于工程质量、延期交房等种种原因,顺驰中国在京开发的3个项目——顺驰蓝调、顺驰领海和顺驰林溪一起上了“2006年度最不满意楼盘”黑榜。要知道,就北京而言,目前还没有哪一家企业开发的项目被“黑榜”一网打尽的。

    路劲基建用不过二十几亿元收购到手的,不仅是顺驰中国丰富的土地储备,更包括品牌形象严重受损的烂摊子,而想让购房者恢复对顺驰品牌的信任却不是一笔交易就能完成的。或许,未来路劲基建会选择彻底“丢掉”顺驰中国这个品牌,毕竟重新树立一个品牌比挽救一个品牌要简单实用得多。而到了那个时候,顺驰中国就真的将成为历史,从中国房地产品牌榜中、从业界同行的视线中消失。(北京商报)(完)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