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阔天高

海外的生活大体上是充实的,有时候却也难免寂寞。虽然接受了他国的教育和文化,可是骨子里却依然是中国人。让我们彼此交流,携手相伴。
正文

中国民主选择的历史时机

(2007-06-11 19:01:37) 下一个
闲来无事,便一面上网瞎逛,一面胡思乱想。忽然想到中国历史中的一些事情,觉得挺有意思的,不妨写下来,大家聊聊。

毛泽东曾经说过,真正意义上的资产阶级革命,大体上是从孙中山先生开始的。当然,在这之前有很多的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准备。从公车上书、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到工人运动和最后的武装革命,都是这些方面的准备的具体表现。前些时候国内有部电视剧《走向共和》,介绍的是中国从清政府到慢慢走向共和的理念的过程,挺受欢迎。其中的内容据笔者所知是挺符合历史的,不过还是传出了被罢演的风波。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找来看看。

当时的青年才俊们最终选择了苏联的道路,有很多的原因,象国内的军阀割据,集权统治的封建传统等等。这里想说的是,当时的历史时机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当时,资本主义正处在矛盾的集中爆发期。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从西欧到美国,经济上都处在萧条期,老牌的英国法国失业严重,最明显的例子便是美国1929年开始的大萧条时期。经济危机将资本主义自由市场经济弊端表现的淋漓尽致,促使当时的经济强国德国、日本和意大利走上了法西斯主义、军国主义的道路。只有美国实行了“罗斯福新政“,勉强应付过危机。

而这时新诞生的苏联社会主义政权,却正透露出勃勃生机。苏联成立起就不承认原来政府欠下的债务,让国内的老百姓免受债务之苦。在随后的军事行动中,苏联红军将资产阶级政府资助的白军打得节节败退。在经济上,战时共产主义的政策也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当时的青年才俊们,象周恩来、朱德、刘少奇、聂荣臻等人,亲眼看到了这种巨大的差别,最终选择了苏联的社会主义道路。这种选择,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可以说是最优的选择。

沧海桑田,百年转瞬即过。一百年过后,现在再回过头来看看,比较比较,事情又和当初设想的有所不同。资本主义国家经历了二战,在随后的发展中通过国家对市场的监控似乎慢慢克服了经济危机的体制上的弊病,近半个世纪以来经济危机似乎慢慢消失了,用经济周期来解释市场变化似乎更合适些。当然,也有“网络泡沫"的破灭带来的负面影响,这些似乎无碍全局。而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在发展民主体制、发展科技、提高生活水平方面做的都不错。美国于1964年通过的《民权法》更是保护公民权利的里程碑,独立检察官制度的实施也使得总统权力的制约有了制度上的保证。所有这些,就像温家宝总理的文章里说的,不光是使资本主义的财富,也应当是全人类的财富。

而相比之下,当年的社会主义阵营里却出现了许多问题,有些问题还相当严重。苏联发生了“肃反”,中国发生了十年的文革,都是灾难性的错误。后来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现在的俄罗斯、古巴、朝鲜都有相当大的经济问题。中国的情况要好得多,也有贪污腐败严重、贫富差距加大等方面的问题。而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集中起来有:权力运作缺乏监督机制,新闻自由言论自由等公民权利得不到体制上的保证,等等。这些原因综合起来,使得前苏联发生像“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件后,不是先疏散群众,而是想方设法掩盖事实真相,背离了建立政权的初衷。

在当年革命先烈们作出历史选择的100年后,我们似乎又有了一个做出历史选择的机会:学习西方国家在政治体制改革方面的经验来巩固社会主义的政权,就像当年西方国家学习社会主义国家的计划经济来应付经济危机一样。当年面对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象凯恩斯这样的西方学者断言:如果解决不了经济危机,那么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现在的社会主义政权领导人似乎也应该有这样的危机感,有魄力来解决这些问题。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