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学工劳动的日子(3)

(2008-03-24 23:06:54) 下一个
   学生们对这个炼钢厂不陌生,一些学生的父母就在这个厂里上班,更主要的是这个厂与学校有着挂钩关系。文革时期时兴工人宣传队进驻各单位学校,要彻底落实工人阶级领导一切,这所中学的工宣队就是此炼钢厂派来的。
   工人阶级还要上讲台,有半年的数学课和物理课就是工人师傅们讲的。别看人家是工人,可讲课效果还是相当的不赖,学生们听的懂,期中期末考试也简单,皆大欢喜。就说教物理的赵师傅吧,女师傅个头不高,带着眼镜文质彬彬,操着南方口音,说话慢条斯理的,概念还讲的挺清楚。
   教数学的师傅给学生留下的印象就更加深刻了。第一次上课,一位身材魁梧的工人师傅信心百倍的走到台上,毫不怯场。先自我介绍一下:我----姓代,我叫代祥春,今天由我来给大家上数学课。
   但见代师傅拿起一块粉笔,啪的一下在黑板上点了一个白点,然后用尺子以该点为原点画了一条直线,末了还画一个箭头,旁边注明:射线。代师傅一边画着一边讲下去:与线段不同,这是一条有原点有方向的直线,我们称作MO------撒线,啊----MO-----撒线。学生们有点发愣,这黑板上明明写的是射线嘛,也没学过射字的其它发音啊?怎么成撒线了?哦,工人师傅念白字了。不过道理还是挺明白的,撒线就撒线吧。后来发现代师傅讲课概念十分清楚,学生记的也挺牢,尤其是MO------撒线。
   别看都过去一两年了,学生们还挺惦记着这些师傅,没准儿在厂里能碰上呢。
   进厂的头两个星期,先在厂部里组织学生们学习参观。学习工厂史,学习阶级斗争史,学习工人们的先进事迹,学习毛泽东思想是如何指导工人阶级抓革命促生产的。参观工厂的各个车间。什么炼钢车间,加工车间,运输车间,认识平炉转炉。这个炼钢厂是解放后新建的,吸收了许多国内外先进技术,云云。学生们爬上钻下,兴趣十足。
   比起学习什么来,大家最感兴趣的还是炼钢车间,没事儿就跑去看出钢。高大的厂房四周都是一层层的平台,站在平炉对面的平台上看。一位炉前工拿着一个长长的大铁扦,对平炉的出钢口一阵猛通,一会儿就见红红的钢水流出来,顺着一个钢槽流入事先准备好的钢水罐。2000多度的钢水,高温辐射烤的对面平台上的学生不得不躲的更远,难以想象炉前工承受的高温是多少度。氧气顶吹转炉出钢比较简单,炉子就那么一转,钢水自己就流出来了,钢花四溅甚是壮观。
   炼钢工人的工作服比较特别,材料是厚厚的白帆布,隔热不怕高温辐射,不论春夏秋冬在炉前一定要穿上,眼前还要戴上防辐射的墨镜面罩。学生们进厂的第一天就每人发了一套工作服,还有一双特制的白帆布大头鞋,鞋的前头里面有个铁碗,防止不小心重物砸伤脚趾。就算是穿戴齐全捂的严严实实,出钢时还是烤的受不了。
   学生们还感兴趣的就是找汽水喝,工厂里到处能找到汽水,一到休息时间,学生们就撒开了找汽水。不过这汽水与街上卖的不一样,大铁瓶子装,气儿特多,甜味中还有点咸滋滋。炼钢工人成天在高温下工作,出汗多,体内水分流失的快,这汽水就是为了及时补充体内水分和盐份。工厂里还设有专门的汽水车间,喝完了就去换。学生们不需要补充水分,只需要补充嘴巴。平时在街上买汽水要一角钱一瓶,那会儿已经算奢嗜品了,串门走亲戚也有拎箱汽水的。学生平时哪能随便买汽水喝,这下子可是逮着了,随便喝!会来事的学生还给老师端去,偷偷给比较羞涩的女生送去,这么多学生,汽水很快就变的供不应求。不知什么时候起大汽水瓶的开关不好找了。
   当初上课的工人师傅也遇到了,就在厂部上班。这是数千人的炼钢厂,能在场部上班,哪能是工人啊,是人家厂里专门挑出来的技术骨干,文革前的大学毕业生,难怪课讲的那么明白。

[ 打印 ]
阅读 ()评论 (4)
评论
小三109 回复 悄悄话 呵呵~学生们年纪还小,对什么都充满了好奇
枫叶红了吗 回复 悄悄话 回复DUMARTINI的评论:
对,就叫盐汽水,看来都去工厂。
DUMARTINI 回复 悄悄话 记得那汽水的味道.好象就叫盐汽水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