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路边的水稻田----写在上山下乡30周年 (七. 知青点(1))

(2006-11-21 21:06:54) 下一个
七.  知青点(1)

 这里的人们都称之为青年点,基本座落在村子的中央地带。两排共5栋房子,中间夹着一条出村子的道路。每个小队知青一栋,每栋房子有一溜七八个房间,顶头是伙房。当初盘锦农村房子的房顶不是尖顶,都是浅浅的圆弧形状,说是平原地区风大,怕吹跑了。一般人家都是用土坯修墙,房顶是在椽子上盖若干层苇席,然后抹上若干层和着稻草的泥巴。这里的土地多为非常细的细沙状,铺上若干层后就不怕雨浇,细土会将小缝添死不会漏雨,只是要注意补充泥巴,叫抹房顶。青年点的房子好一些,墙是砖砌的,房顶与其它的没什么两样,就是疏于抹房顶常常有漏雨的地方。每当漏雨时,屋里接水的脸盆就会叮当作响,还要冒着大雨爬到房顶用塑料布盖上,如果刚好在谁的铺上,那他就要惨一点了。
     柱子所在小队知青并不太多。除去新来的人以外,1971年和72年从鞍山来的还剩下数名,1968年和1970年从沈阳来的还剩下若干名,加起来也就是10来人。据说早先有从大连来的知青,最后都抽工离开了这里。新来的知青被安排两个房间里,男女各一间。男知青房间顺序是:小王,牛豆,金宝,柱子,鞍儿。
    一切安排完毕,新知青们开始了新的生活,水是需要最优先解决的问题。
青年点旁边有一眼水井,前文说到这里的井水咸不能饮用。村里的人一年春秋两次把辽河的水引来,灌到村里的水塘,人们用水就到水塘挑。柱子和金宝刚来时晚上散步提到的水塘便是知青平常用的水源,到知青点的距离约100米。新知青的劳动就从这挑水开始了。一个装满水的水桶约15公斤,一副水桶便是30公斤。这时的柱子虽有缚鸡之力,尚无能力挑战满满两大桶水,于是想到装半桶多跑两趟之计策。装水要先下到水塘里,然后把扁担上的两个水桶在水里左右一晃装满,挑上来便是了。柱子暂时还没有这个本领,只好把水桶一个个拿到水塘里装上半桶水再提上来。孰知这样装水更费力,那水塘下面必然很滑,水桶重的话比较容易站稳脚跟一次成功,如果比较轻则容易滑下去。等柱子把两个半桶从水塘拖出来,已是满头大汗气喘吁吁了。会挑水的顺着桶悠荡的劲儿一悠一悠的走起来很轻松,柱子在扁担两端把水桶放平衡就已经费了很大力气。俗话说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在这里是一桶不满半桶晃荡。待柱子磕磕绊绊把半桶水挑到青年点,已经精疲力尽了,脖子后面火辣辣地疼。不小心脚下若再被绊一下,这一次辛苦便归零了,其它新知青亦是如此。女知青就更加困难了,挑四分之一桶也很正常。于是乎大家开始有意无意的躲避挑水。盘锦雨水多,下雨时就三个和尚没水喝了。
    老知青们窃窃私笑:这算什么呀,那春天挑秧时哪个挑子也至少有四桶水重,一走就是一里地。我们脖子后面全有一个鹅蛋大小的疙瘩,那全是挑秧磨出来的,等你们磨出这般疙瘩来才能挑秧,脖子就不会疼了。等你挑完秧再挑水,那就和少林寺和尚挑水一样玩似的了。说话当中老金掀开衣服给大家展示,果真脖子后面异军突起,还真不小呢。柱子摸着老金脖子后面的疙瘩心里可真的犯起愁来。队长说了我们是主要劳力,挑秧肯定是跑不了的,那可是700亩地哪!那是满4桶水啊!明年的春天如何是好?柱子也要比正常人多长出那鹅蛋般的疙瘩吗。后来一想也没什么了不起,村里壮劳力人人都长这个,在这里脖子后面长鹅蛋疙瘩才是正常人。
    想办法水还是能弄回来的,但是这水塘水可不比城里的自来水。水塘是鸭鹅和水鸟的天国,随吃随拉。旁边还见有人洗过衣服。离开不到20米远就是知青点的公共厕所,下雨时保不住会坑坑相通。时值夏末,塘里的水越发绿了起来,甚至还漂着薄薄一层绿沫沫。社员和老知青就那么喝了也没见有什么不适,柱子开始没有这个胆量。依照带队干部传授的先进经验,向水缸里略放一点明矾搅拌开,一会儿泥土便沉淀到缸底,水就会澄清。再把水烧开,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虽有土腥味儿,饮用还是安全的。办法不错,就是太麻烦的点儿,一着急也就不顾那么许多了,凡事总要有个适应过程嘛。时间长了,缸底的泥土也有了厚厚一层。淘缸!柱子把水全部倒掉,居然在缸里抓到几条小鱼,可怜这鱼儿不知已在这窄小空间生活了多久。
    吃饭时间到了。队长说了:这一个星期不仅放假,而且由生产队管饭,当然都是大米饭。新知青们高高兴兴来到会计家吃饭。菜是猪肉炖粉条加茄子,虽然花样少远远比不了城里的菜香,量可是富富有余,满满的装了一大盆。米饭也是尖尖的一大盆。一个小伙子笑盈盈的端来一碗盛得满满的米饭,吃吧吃吧,柱子为贫下中农的热诚感动不已。几十年过去了,柱子依然清楚记得当初的情景。当年到乡下学农劳动时哪有这事儿啊。记得在营城子劳动时,柱子饿的都前胸贴后背了,吃饭的时候人家就用铲子往饭盒上来那么一下。上面看着满满的,下面是空的。那哪能瞒的住柱子,柱子不肯离开,没办法又给了一小点。现在这里可是真心实意的,随便吃。
    柱子从那沾满白饭粒儿的手上接过米饭,很快就狼吞虎咽的吃完了。这里的米饭确实与在城里吃的米饭不一样,有点发甜而且有油性,不用吃菜调剂味道。城里的大米都已经储存多年,不仅没有油性而且多少有些霉味儿了。再来一碗,柱子把目光移到了饭盆那边。咦,这里的米饭怎么有许多黑点,难道要搀芝麻?近前一看恍然大悟,米饭表面密密麻麻落满了苍蝇,轰走这里又飞到那里,不知从哪儿下手。有办法了,苍蝇是不可能飞到里面去的,躲开表面掏洞盛饭就可以了。此后的几天里,新知青们不约而同的采取地道战方式,顺利的解决了吃饭问题。
    回到青年点跟老知青们一说,老知青们哈哈大笑:现在不吃到时候就没了,告诉我们在谁家,吃剩饭去喽。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