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科学家的研究表明,一些肥胖症的发生和肠道中的细菌有关。2006年12月21日出版的《自然》杂志在封面文章中说,这一研究可能对今后肥胖症的治疗产生影响。
细菌与肥胖互为因果?
美国华盛顿大学基因组科学研究中心教授杰弗里·戈登领导的最新研究发现,在众多的肠道细菌群落中,有两种细菌的比例关系和肥胖的发生密切相关:在肥胖的人和老鼠的肠道内,一种名为“类杆菌”的细菌所占的比例比较低,而另一种名为“厚壁菌”的细菌含量较高。
“通常,肥胖症的发生被认为是由于饮食过量或者运动太少而造成的,而我们的研究发现,肠道内细菌构成的比例,可能是决定是否患肥胖症的重要因素。”戈登实验室的研究人员说。
戈登实验室两项研究结果发表在同一期杂志上。其中一项对老鼠的研究显示,当向瘦老鼠的肠道内植入较多的厚壁菌时,在摄入的食物量相同的情况下,它们吸收的脂肪和热量比肠道细菌比例正常的老鼠多两倍,因而这些瘦老鼠很快就会出现肥胖症。
在另一项对人群的研究中,研究者发现肥胖者肠道内类杆菌的比例为3%,而减肥成功之后,随着体重的下降,他们肠道内类杆菌的比例上升为接近15%。由此,似乎肥胖与否也反过来对这两种细菌在肠道中的比例产生影响。有专家在接受美联社采访时表示,究竟是细菌比例造成肥胖,还是肥胖影响细菌比例,或者是互为影响,还有待弄清。
《自然》杂志为此配发的评论文章将上述发现称为“革命性的想法”,并认为这一研究今后可能让减肥另辟蹊径——通过控制肠道内的细菌来有效地治疗肥胖症。
“这份新的研究报告,描述了细菌在导致肥胖的过程中可能扮演的角色。但是,要想最终得出细菌是人体肥胖的‘病因’的结论,还有很多工作需要做。”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副教授尼基尔·杜朗哈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如此评价“细菌致胖”的新发现。
“感染”导致肥胖
“人的肠道中有 10亿个细菌参与食物的消化过程,因而细菌导致肥胖的结论并不令人吃惊,”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微生物学系主任罗纳德·鲁提格告诉本刊记者,他还进一步表示:“就像肥胖症一样,许多慢性病原先都被认为是由于生活方式、环境等因素造成的;可是现在,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它们都直接或间接地和病菌感染有关。”
实际上,早在 2000年,杜朗哈就在世界上首次发现了人类的肥胖和病毒感染有关,他鉴定出来的人类腺病毒Ad-36因而又被称为“肥胖病毒”。目前,杜朗哈领导的“感染与肥胖实验室”正在对更多的感染因子和肥胖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他甚至给自己的研究领域取了一个奇特的名字——“感染性肥胖”。
要最终确定一种病菌是如何引发某种疾病的,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在医学上早就公认,要想确定一种疾病是由于某种微生物的感染所引起的,必须遵循经典的“科霍氏法则”来完成一系列的实验。可以说,人类腺病毒Ad-36和“厚壁菌”基本上都通过了“科霍氏法则”测试。
杜朗哈指出,目前来看,肥胖仍被认为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从过度饮食、缺乏运动、遗传基因、代谢障碍,到某些病毒和细菌的感染。将来,对每个肥胖者而言,可以先找出造成其肥胖的特定原因,然后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疗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