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ZT 信不信:全球海啸最后赢家可能还是美国

(2008-10-25 15:17:26) 下一个
信不信:全球海啸最后赢家可能还是美国
第一财经日报 2008-10-25 10:19:21

美国是这样的一个国度,其金融实力远远超过它的生产能力,其GDP占全球的比重为35%,而美国资本市场市值占全球资本市场的54%。美元占全球外汇储备的72%,占全球贸易结算的58%。显然当今世界,还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撼动其霸主地位。

 
 当前,美国正在爆发的这场金融危机,与1929年的崩盘在本质上没有什么不同,无非是信用被无节制地甚至可以说是恶意地放大,信用危机导致金融危机,进一步是信心崩溃,市场会走到一个非常不理性的程度。但必须注意,21世纪的世界与过往不同,很难避开军事、科技仅仅因经济原因而直接促成一个帝国的快速崩溃。

  相信这次美国依然会走出危机,因为这是一个特别善于在危机中发财的国家,正如一战和二战的爆发,快速导致了美国的强大。其中发财的一个秘诀是:华尔街虚拟资本泡沫破裂,实物资产留在了美国。这次也一样,美国会是最后的赢家。要知道资本的根本属性是逐利,这是其他国家在考虑应对本次危机时,不能忘记的一个根本出发点。

  危机发生到今天,有两个细节应引起大家的注意:一是美国政府在国会通过了救市方案后,迟迟没有实际和快速地使用救市方案批准的国债额度,而是任由股票、期货价格大幅波动和下跌。从催促国会通过救市方案的急迫性与救市方案通过后行动的迟缓性之间有个时间差,这个时间差的结果是有效带动了全球资本和商品市场的百年动荡,和全球主要国家先于美元流动性扩张的巨幅扩张(如英国6970亿美元、德国5000亿欧元、法国3600亿欧元、奥地利850亿欧元、韩国2400亿美元的金融救助计划等),如此倒过来可以为美元扩张制造有效的战略空间,使美元在保持强势或弱势之间做到游刃有余。实际上,我们从来就不认为美国金融体系缺少流动性,金融机构之间和金融机构与实体经济之间的互不信任,可以理解为危机期间对风险的防范或恶意的故意行为。而美国政府的救市,只不过是想制造美元流动性即将扩大的预期罢了。

  二是五大投行全军覆没、道指一周就跌了约22%,道琼斯指数建立112年来,无论从下跌的相对数还是下跌的绝对值都是前所未有的。在如此恶劣的市场环境下,居然还解除放空禁令,导致10月9日股指进一步断崖式大跌。1929年解救大股灾危机时,是科立芝(Calvin Coolidge)执政,首先开始的就是针对集合基金卖空交易大规模进行调查。这种情况下还允许卖空,这只能说明美国依然还在以老大的姿态极力想维系原有的美元秩序,试图在世界各主要国家完成流动性扩张和全球股市及商品市场暴跌后,再选择反其道而行之的策略。

  事实上,美国正是按这种策略一步步实施的。目前已成功地完成了第一步,即在国会救市法案通过后,并不像法案通过前急不可耐那样,去快速实施法案授予的国债发行权以救助美国金融机构,而只是制造美元流动性将扩大的预期。预期导致各国为了保护各自的国际贸易利益就必须跟随扩大流动性,结果是在美国法案延缓执行的行动中,刺激欧洲、日本、韩国、俄罗斯等国针对美元流动性扩张预期而提前实施其流动性对冲政策。

  因此,客观上美国在不作任何努力和宏观经济状况改变甚至恶化的条件下,使美元币值得以获得升值的数量基础,暂时维持了美元的国际信用和强势地位。同时它带来商品市场投机资金的出逃,而为美国经济获得了恢复经济发展所需要的低通货膨胀环境。商业机构和金融机构在股票和商品市场暴跌的条件下,也没有再出现比之前更加激烈的破产和合并,相对于惊恐万分的欧洲,美国资产和国债反而显得比欧元资产要稳定可靠。

  采用一个即将执行而尚未实施的法案预期,通过国际间的宏观货币政策相对差,从而不费一枪一弹就已达到了美国救市中的暂时稳定市场的目的。这充分体现了美国政府宏观经济操控手法的娴熟和老到。而世界各国尤其是欧洲、日本、英国、瑞士的过激和超前反应反而将美国金融危机国际化,使美国获得了对欧洲、英国、日本、韩国等国家的相对比较优势。

  美元的近期强势打击了石油价格,提升了美元价值,相对优势使它初步恢复了美元的信用地位。尽管代价是美国出口会受到一定制约,但是,综合比较利益看还是值得的,它为美国的后续政策和行动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只要美元继续维持强势就可能让美国政府向国际社会发债融资来进一步救市,而一旦发债成功,美元的强势地位则很可能出现逆转,无论商品期货还是股市、美元汇率、利率政策等都会客观上出现一定幅度的逆转,国际金融市场仍然无法稳定。但是,在这种大幅下跌和向上恢复上涨之间,美国政府已经能足够成功地将7000亿美元救市国债向国际社会发售,从而获得恢复美国金融经济秩序所需要的流动性。至于到石油价格和股市出现上涨、美元汇率下跌和通胀因素再度提升时,美国已经有了足够的流动性进行新的应对行动。

  截至目前,从各国的表现看,亚洲国家尤其是中国政府的应对还是理智的。美国如何实现发行的新国债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而获得认购,是未来几个月美国政府第二步策略成败的关键。这一策略的落脚点在于向国际社会发债,发不出去怎么办?发出去后又如何行动?或许这应是我们进一步密切跟踪美国金融危机发展的标志性事件。(本文作者为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部务委员会副主席)
[ 打印 ]
阅读 ()评论 (4)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