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李子博士

本人所起笔名为刘李子,主要原因是根据本人对历史政治书籍的阅读理解,初步认为,我们华人强烈的家族观念与种姓习惯相关,而强烈的家族观
正文

台湾民主政治的研讨-—试析本文之观点,明示何处之对错

(2007-01-08 12:36:28) 下一个

台湾民主政治的研讨-—试析本文之观点,明示何处之对错

 

刘李子博士

 

前言:考察台湾走向民主政治之风雨经历,分析台湾民主政治之现实状况,乃作此文也。此文乃探索性政论文章,今移檄网络,使天下知闻兄弟还邀请读者,试析本文之观点,明示何处之对错。

 

纵观中华大地,横看世界各国,从古代东周的王朝专制,到前东欧国家的一党专制,无数的事实已经证明,在专制政治的体制下,执政者的变换几乎都伴随着毒辣的阴谋诡计,闪耀着凶残的刀光箭影,严重地影响了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的安定。翻开记载人类事实的历史书,它们阐述了几多执政者变换时的阴谋屠杀,演绎了几多历史的悲惨戏剧!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九一九年,民国政府在中华大地上建立,幷试图推行民主政治(Democracy)制度,实行多党共和制,但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战乱依然不断,多党共和制失败了。一九四九年,国军退守台湾地区,面对近半世界人口的共产红潮,蒋大总统介石先生用尽心机,力阻于彼岸,避免了台湾赤化,真是气盖世也。

 

19754月,蒋大总统介石先生因病在台北逝世,经国先生继任总统。蒋总统经国先生深知「唯有得民心者,才能得天下」,「永远与民众站在一起」,首先推动各项经济建设,使台湾成为充满牛奶与蜜的迦南美地。台湾在殷实富裕之后,又推动各项政治改革,特别是解除党禁和报禁,思想解放得更快,台湾的专制政治开始向民主政治发展,开启了一场台湾政治民主化的宁静革命,台湾社会从此进入政治制度的转型时期。19869,具有台独倾向的民进党成立。之后,党派林立,台湾各种社会政治运动开始形成。其中,频繁的静坐、游行示威等街头运动,形成了台湾民主政治的特别风景线。

 

党禁报禁的解除标志着从专制政治进入到民主政治,树立起历史性的里程碑,因为这意味着各党派合法平等和言论自由,接下来的发展自然是党派竞争以及民主选举,这样,民主政治就发展到最高阶段。英国的政治民主化运动,是在血的战斗下实现;法国的政治民主化运动,是在火的拼杀中完成。由此可见,英法的政治民主化运动是从喋血革命开始,而台湾的政治民主化运动却不见血火,静静地进行,这确实是一个奇迹。毫无疑问,蒋总统经国先生不仅在经济建设中取得了巨大成就,而且对台湾民主政治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

 

19881月,蒋总统经国先生逝世,李登辉继任民国总统。在蒋总统经国先生和李登辉总统的改革下,国民党一党专制型的政体开始向多党共和制型的政体转变,在野党开始正式形成国会(立法院)反对党的概念,“万年国会”从此改变,开始真正地监督政府的运行,使政府行政更加合理。李登辉总统还改革了产生总统的制度,总统由公民直接选举产生,政治民主化运动发展到了最高的民主形式。1996年,李登辉首次由公民直选当选总统,这次选举是党国体制下一党独大的选举,国民党主席李登辉无疑是要当选为总统的。

 

2000年总统大选,民进党总统候选人陈水扁击败对手,成为中华民国第十届总统。这次总统大选,尽管出现了一些混乱,但陈水扁的胜选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首先,这是中华民国历史上的共和政体失败后真正的多党选举,是清除了以前依靠个人军事实力的西方式总统选举;其次,这次总统选举进行了政党轮替,结束了国民党一党专制的统治,党国体制被瓦解,完成了由专制政治到以法治为基础的民主政治转型的重要任务;最后,胜选者尽管得票很低,大约为投票总人数的三分之一,却没有出现象民国初期共和政体那样的社会混乱,这说明台湾社会开始接受以法治为基础的民主自由的社会政治制度。

 

2004年总统大选,陈水扁总统竞选连任,连战和宋楚玉联合竞选。民进党利用行政资源的优势,举办“二二八手护台湾”活动,操弄“本土人”和“外省人”的矛盾;还“公投绑大选”,使投票出现混乱;投票前一天,出现了枪击案。连战两天前的民调要比陈水扁高大约百分之十,但这些事件影响了中间人的投票意志,再加上由于法制不健全可能造成的“买票、骗票、作票”等混乱,第二天的投票结果是连战以微弱的差距败选,陈水扁竞选连任成功。投票结果出来后,人民对结果失望和愤怒,进行街头抗争,要求重新选举。一周后街头抗争解散了,陈水扁又坐上了第十一届总统的位置,直到现在。

 

台湾政治民主化运动从开始到现在,已经二十多年了,但社会政治运动依然不断,形式也大同小异,还是通过静坐、游行示威等街头运动赢得某些权利或者达到某种目的。例如现在,由于陈水扁总统的女婿贪污案和总统机要费等弊案,这些弊案未证实能产生总统下台的后果,民众却通过静坐、游行等形式要求总统下台,而没有根据权威的法制行事;其次,台湾的党派如此之多,有的党派不知党纲为何,也不知为何而存在,只有通过今后的选举来淘汰;最后,台湾的选举几乎每年都有,明显多于其它发达国家的选举,这使得人们把时间和精力集中在选举上,而忽略了经济建设,明显不利于国家社会的发展。

 

除了频繁的接头抗争和选举外,另外就是选举时,火药味太浓,选完后,火药味还是太浓,执政党和反对党好象总是处在“敌对”的位置,其关系看起来是“胜者为王,败者为寇”的竞争关系。这对人民的生活改善和社会的发展明显不利。由此说明,台湾民主政治化的宁静革命还没有完成,转型时期还没有结束,现在依然需要向发达的民主国家学习,改变这种由选举造成的不利局面

 

考察美国和加拿大等发达国家的民主政治,其目的是为了人民的美好生活和国家的富裕强大。人们在选举运动中,尽管应用谋略,竞选时却有规有矩,以平常的心态对待选举,选完后心静如水。不论是执政党还是反对党的胜选者,都拿政府的薪水,为政府办事,执政党和反对党的关系是兄弟姐妹之间的竞争关系。执政党和反对党的竞选者,或胜选者,个人可能为了更好的前途,也可能是观念发生改变,存在互相之间转党的现象。当执政党和反对党商讨法律草案和政府事项时,双方都是规矩分明,辩论得合情合理,使其结果最佳,国家和社会由此得到良性发展。

 

因此,台湾首先要向发达国家学习的是,建立完善的民主政治制度,健全相应配套的法律体制,使得竞选时和选完后有规有矩,使社会始终正常地运转。其次,应该以平常的心态对待选举的成败,竞选者不是属于“胜者为王,败者为寇”的关系;胜选者不应趾高气扬,因为胜选就意味着肩上扛上了重大责任;败选者不用悲伤吵闹,因为自己不会失业,依然有事可做,还有可能和胜选者一起,为政府办事,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最后,选举完后,败选者应该写一封恭贺信,胜选者也应该写一封鞭策感谢信,或者相应的发言,由此来愈合竞选时相互之间的伤害,使社会快速地回归正常的运行轨道。

 

实际上,台湾的候选人首先需要正确认识民主政治,改变选举心态,以下词为证:

葡萄美酒透明杯,欲饮竞选拜票催;

醉入选战君莫笑,胜负有分都光辉!

    那幺,台湾才有可能进一步深化改革,健全法制,改变因选举而形成的蓝绿对抗和政党恶斗,其民主政治制度才能变得光辉灿烂。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