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国人请口下留情

(2009-03-09 05:36:11) 下一个
        当法国人在我面前骄傲他们饮食文化时,我总是毫不示弱地讲述着我们中国的南北菜系,跨度有多大,味道有多不同,常常也得到法国人的认同,也有一次记忆深刻的无言以对。
 
     六年前我们还住在香港,一家法国夫妇请我们吃饭,当时还有女主人公司里另外几个法国人。男主人贝尔纳端出他那异国风情的摩洛哥餐具,吃着他亲手做的‘古司古司’大家就聊上了饮食。我们又谈到了中国菜。一个法国中年男人就问我们都吃什么,我如实回答,猪肉居多,鸡鸭鱼肉。他开始疑惑,然后问题一个接一个:你不吃鱼翅?燕窝?你不吃蛇肉?狗肉?我说不吃,并解释道中国很大每个地方吃的习惯不一样,我生长的成都是一个标准的内陆城市连海鲜都少。这位法国人一连发起攻击,你们中国人为了吃鱼翅活生生地割了鲨鱼翅,扔回它们在海里血流尽而死。为了燕窝,那些穷人冒着生命危险攀上悬崖峭壁去摘!狗是我们人类最忠诚的朋友。我尴尬地笑笑又声明不是每个中国人都这样,正如不是每个法国人都吃蛙腿一样。那一晚我没睡好,不甘心中国人在别国人眼里是如此形象。中国人不过是爱吃嘛。
 
    不久我们又搬家到汉城,韩国人吃狗肉也被法国人谴责。其实韩国人的饮食清淡的就快接近出家人了。也是在汉城四年的日子,从抱怨饮食的简单到回成都不习惯中国菜油腻了,更发觉大部分中国人的餐桌太过丰富。每次在成都的街上走走都觉得空气中弥漫着火锅味儿,煎油味儿,整个城市就如一个超大厨房,所有的人都掉进吃的陷阱:吃出更多新花样,吃的更奢侈,挖空心思,最后吃什么也不香成了现代都市人典型的问题。这几年自己也差不多吃遍各国美食,可要回忆一顿记忆犹新的却是在离汉城不远的北汉山上的斋饭:大冬天的经过五个小时的爬山又冷又累,到了寺庙里吃一碗热气腾腾的白米饭就辣白菜和红薯叶汤,四年后的今天我也记得。我也常常想起那几个每周拖我上山,热爱大自然的法国朋友们,是她们让我找回了简单。
 
     我终于在离开成都八年后简化了我的饮食习惯。也开始另眼相看中国如火如荼饮食文化。前几天在网上看BBC 新闻,一篇关于中国人吃的文章让我汗颜,题名为" 令人毛骨悚然的餐桌" 文章里描写北京一家鞭馆可吃到各类动物的鞭以之壮阳,达官贵人络绎不绝,已经让外国记者惊骇,又被告知有暴发户花上五千美元订购虎鞭,可怜的老虎世界上最美的猛兽怎能躲过某些中国人,虎皮,虎骨,虎鞭。还要吃鹿胎喝鹿血,吃产妇的胎盘,吃最鲜的,现剐生扣,动物都是我们的阶下囚。在中国经济高速靠近发达国家的同时请也向发达国家的人性文明靠近一些,爱惜动物,不要消费过剩,不要狠狠地盯着"凡是天上飞的,地上爬的"都逃不了人的口,这部分中国人啊请口下留情,别让全中国人都背上没感情没规矩和大吃大喝无畏浪费的坏名声。我们中国还有很多贫穷地区需要援助,而我们有好些菜系,品种繁多,精美可口,完全可以吃得花样繁多。吃让我们活着,不要活着只为了吃。
                                                      2005-2-23
[打印] [编辑] [删除]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花甲老翁 回复 悄悄话 身有同感 , 我时常想到近今中国同胞 , 这百多年来都处於水深火热中煎熬 , 究竟我们做下什麽的孽 , 以致如此凄惨 , 我们爱好和平 , 没有侵略别国 , 除了食的文化太残忍外 , 我想不到其它的 .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