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兰阁

文学城里一条街,风光雪月映楼台,欲知窗外尘中缘,街坊故事道出来!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千人计划”海外引才系列报道之三--建议新增报告推荐制度 呼唤同享签证优惠政策

(2012-08-31 17:50:10) 下一个
 “千人计划”创业人才正在成为我国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一支重要力量。实施3年,“千人计划”在帮助人才自主创新创业方面还有哪些需要改进和加强的地方?3位专家对此发表了看法。  建立报告推荐制度  助力自主创新创业  问:“千人计划”有无需要改进或加强的地方?  汪海鹰:我认为如何帮助自主创新创业的“千人计划”引进人才真正潜心研究和全力以赴地创新创业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问:对此您有何建议?  汪海鹰:建议建立两项落实和完善“千人计划”的制度。一是建立海外高层次人才重要科研成果年度报告制度。海外高层次人才如果做出具有国际领先或世界一流的、国内突破关键技术的、引领高新产业的、带动新兴学科的、极具国际竞争力的自主研发成果,可以每年一次向中央人才小组报告。  二是建立高层次人才重要科研成果评价推荐制度。对经初步筛选后的申报成果组织小规模高层次的专家评审,且评审专家中海外专家的数量不低于1/3;专家评审后再提出评估报告,对确实属于国家需要重点发展和推进的项目提出正式推荐报告。  问:您的建议对“千人计划”的进一步实施能够起到什么作用?  汪海鹰:通过建立这两项制度,中央人才小组每年至少一次来研究这些推荐报告,一方面可以掌握人才作用发挥情况,另一方面可以直接对推荐项目给予特别关注和支持。这将切实推进高端科技创新,同时也有利于国家发现和掌握重要科研成果,真正做到人尽其才。  发展新兴战略行业  引进管理、市场人才  问:“千人计划”有无需要改进或加强的地方?  董洁林:我对由“千人计划”专家领导的企业进行过一些研究,主要有两个观察结果。其一是这些企业高度集中在国家拟定的“7大新兴战略行业”。新兴行业的特点之一是市场非常不成熟,风险大,常常依赖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政策支持,如果相关政策不完善,那么企业难以生存发展。其二是“千人计划”主要引进技术方面的专家,而一个企业成败,技术只是元素之一,管理和市场方面的人才也至关重要。  问:对此您有何建议?  董洁林:一是组织专家研究推动“新兴战略行业”健康发展的完备系统。二是在“千人计划”专家的选择中,应该包括非“新兴战略行业”的专家,也应该包括管理、市场等方面的人才,因为只有成功市场化的技术创新才有意义,一个可持续发展的企业才会给社会带来最大的价值。  问:您的建议对“千人计划”的进一步实施能够起到什么作用?  董洁林:我相信以上建议可以让高层次海归最大地发挥作用,在各自的岗位上更为成功,为中国的发展和进步高效地贡献智慧和力量。这些早期“千人计划”专家的成功具有标杆效应,有助于形成一个自然而健康的全球人才循环生态。  创业人才出境频繁  呼唤同享签证优惠  问:“千人计划”有无需要改进或加强的地方?  许嘉森:“千人计划”这种大规模引进人才的国家行为在国际上都是非常少见的。其中包括了许多政策上的突破,也涉及了不同类型的专家。我个人比较了解创业类的专家,所以只能就他们遇到的问题谈一点感想。比如,创业类的“千人计划”专家目前还不能申请中国的永久居留权。但在实际的工作中,这些创业类专家进出境更频繁,对进出境的便利有更多的需求。  问:对此您有何建议?  许嘉森:我认为,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深,那些创业类的专家,他们从事的工作和国际上的交流比较密切,势必需要频繁和国际接触。如果能够给予永久居留权,方便进出境,对他们事业发展一定有更大的帮助。  问:您的建议对“千人计划”的进一步实施能够起到什么作用?  许嘉森:创业类“千人计划”专家大都在战略新兴产业领域从事创新创业工作。“千人计划”对我国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发挥了很大的推动作用,若干细分行业甚至是从无到有。如果能够在签证上给予更多便利,会更有利于创业类“千人计划”专家在战略新兴产业领域发挥作用。(转载自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2年08月24日 )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