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 (44)
2017 (1)
2018 (1)
2020 (1)
2022 (1)
今天看到城楼上有文章引用茅于轼的话说:不扶老人是毛泽东时代造成的。 此言差矣。扶不扶老人牵涉到一个同情心问题,中国人不单单不扶老人,在其他方面也表现得比比皆是。美国传教士明恩溥在他的“中国人的素质”里的第21章“缺乏同情”里面有很多描述。所以,不扶老人起码从清代就有了。不知中国人自古以来的本性这样,还是唐宋后,北方少数民族统治中国后残酷压榨人民才造成的。
明恩溥写道:
" 住在中国的外国人都很吃惊,中国人对落水的人一般是不救的。几年前,一艘外国汽轮在长江起火,成群的中国人目击了这个事件,他们几乎没有营救乘客和船员。 当落水者尽快逃到岸边之时,许多人连衣服都被抢走,有的还被当场弄死。应该与这种暴行相提并论的是:抢夺遇难船只的财物,不久以前在英国还是一种营生。另 一方面,1892年秋天,一艘英国大汽轮在中国海岸搁浅,当地的渔民和官员都不遗余力地营救幸存人员。然而在中国,总的来说还是对几乎到处存在的各种苦难 抱有冷漠态度,这样的事情仍然存在,尤其是人在旅途之时。有句谚语说:在家不是贫,路贫贫煞人。
在中国旅行,人们对陌生人缺乏帮助和友善,这极为明显。一场夏雨之后,地面道路无法行走。不得不起身赶路的人会发现“天、地、人”联合起来同他作对。 没有人会告诉他,他走的这条路前面马上就是泥沼。如果你陷在里面,也不管旁边纳税人什么事。我们已经谈过中国的官道没人关心。所有这样的路在一定季节里都 泥泞难行,每当出门人一头栽入泥坑而又无力自拔之时,便会发现不知从哪儿围拢过来一大群人“袖手旁观”,简直就如这句成语形容的完全一样。但不管人数有多 么众多,只有等到与他们谈成条件之后,这些旁观者之中才会有个人出来尽这个举手之劳。更有甚者,这种时节里当地人还经常在难走的地方挖个深坑,特意让出门 人陷进去,因为这样,出门人就不得不出钱来雇他们帮一把!如果对这样地方的道路有任何疑虑,也不妨照直往前走,不要去理会当地人的劝告,因为你永远都吃不 准,他们给你指的路是有意让你绕道呢,还是在真心帮助你? "
"对身体上有任何残疾的人的态度最能说明中国人缺乏同情心。人们普遍认为,破子、盲人(尤其是瞎了一只眼的人)、聋子、秃子、斜眼,都是要避而远之的。似乎 身体有缺陷,品质也肯定有缺陷。据我们观察、那样的人在西方非但不会受到残忍的对待,而且还会让人们油然而生一些同情。而他们在中国却被视为因为犯有隐秘 的罪恶才受到这样的惩罚的,这种看法与古代犹太人不谋而合。"
"没人愿意帮助别人,除非有特别的理由。这个特点反映在中国社会关系的方方面面。有人劝一个聪明的男孩,尽管没有机会上学,他应该尽量读点书。而这个男孩时 常会找到一个无懈可击的借口,推诿说没人教他,尽管他身边有不少读书人,他们也有空。只要这个男孩一提出想读点书这个雄心,肯定会招人冷嘲热讽,这些人在 私塾里苦熬了漫长的年月,他们仿佛在说:“这个小家伙凭什么想走捷径,几个月就想学会我们多少年苦读的东酉,然后过几天就忘记?让他像我们一样自己请老师 好了。”很难真的碰到一个能称得上识文断字的人,哪怕最起码的识文断字,哪怕是“自学”的,尽管“自学”这样的事情时有发生。 "
改革開放前的中國,有一半沒有文化的中國人不會去扶跌倒的老人,有一半知道什麼叫做公德心的中國文明人要去扶持跌倒的老人;
現在是所有的中國人都不會去扶持跌倒的老人了,因為他們不知道這個老人是不是"碰瓷"訛錢的。
網上一段順口溜是這麼總結的:
文革之後無信仰;
改革之後無道德。
1、打电话找专业人员——有时随意扶起会伤害受害人如车祸
2、再找一个人一起扶——同时诬陷两个人不可信
学会动脑筋而不是一味挖掘西方人的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