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移民的幽默
(一)
在国内的时候很少看见普通的“外国”老太,偶尔在电影里看到的一个个也是风度翩翩。在这里看的多了,也渐渐发现个问题。我们中国女人变老是整个面部皮肤下坠,嘴唇和年轻的时候还是一样的。这里的女人,更准确的是白人女人老了,会在嘴唇的四周生出许多竖纹,渐渐地,嘴唇就翻向里侧,给人唇部消失的感觉。我观察了好多,很多“外国”老太干脆用口红在唇的位置涂上一个“假唇”。于是向朋友们“科学”地分析这一现象:就是这里的女孩子接吻太多,嘴唇过度疲劳,进入老年期后,曾经美丽的唇提前“隐退”。
(二)
距离产生美真的是真理。在这里生活一段时间看到有的公共汽车站也是到处是随意丢弃的纸杯纸袋之类的东西,原来对北美如诗如画的感觉也逐渐现实起来。当然这里的天的确蓝草的确绿,可也不是美好得一点瑕疵也没有,因为这毕竟是人生活的地方。终于有一天看电视新闻高速公路上的架桥突然塌了,砸到下面急驶而过的汽车酿成事故。想起两年前重庆的彩虹桥在上班高峰期突然断裂多人死亡的惨剧,当时看新闻气得直骂:这种事只有在中国才会发生!于是操起电话告之朋友:看新闻了吗?加拿大的桥也会塌呀?朋友大笑:多新鲜哪!你能不能不闹?
(三)
在这里的第一个圣诞节主要的内容是到处看看西洋景,感受一下原汁原味的圣诞而不是国内商家炒作的圣诞。在平安夜的那个晚上,漫步在蒙特利尔最繁华的商业街SAINTE-CATHERINE上,身边不时有三三两两的俊男靓女走过,看其亢奋的样子一定是赶着去参加Party。突然发现女孩子们穿得都是袒胸露背的吊带晚礼服,下面是露出脚趾的凉鞋,连丝袜子都不穿。在家乡有句歇后语:三九天穿裙子——美丽冻(动)人,这不是同理可证吗?难道鬼佬是铁打的,不怕冷吗?仔细瞧瞧,冻得也起鸡皮疙瘩。于是茅塞顿开:美丽未必,冻(动)人却是真的。
(四)
初到异国,还有点新奇的是吃到很多在国内没吃到过的东西,同时也遗憾的是有很多喜欢的东西吃不到了,真是有得必有失,常常是怀着复杂的心情比较这里有什么没什么,忽然发现这里没有卖瓜子的,于是感慨一番,大概是由于生活节奏紧张,没时间,北美人不嗑瓜子。有一天在WAL-MART发现那里有卖瓜子的,而且很大的一袋,这鬼佬是不嗑则已,一嗑吓人那,我这样感慨。朋友笑我“又老外了不是?人家这里的人特有爱心,这是买回去喂鸟松鼠之类的小动物的。”我颇不已为然,“谁说他们有爱心?我在公园长椅“蹲”一天怎么没人喂我?放着大活人不喂,喂鸟,这叫有爱心?”“又抬杠了不是?”朋友被我气乐。
(五)
一日遇一东北老乡,谈起出国办离境手续的坎坷经历。拿签证到公安局外管科办出境卡,结果被“卡”住。本来是合理合法的事,但就是推三推四,迟迟不办。眼看着签证要过期作废,看你急不急?每日上午象热锅上的蚂蚁一样必到外管科“爬行”几个回合。早有先办完的“革命前辈”指点迷津,何必呢?上钱就行,汉字的玄妙你没读懂,所谓“出境卡”,就是出境之前要被“卡一卡”。没想到这位被折磨出了倔脾气,非要来个“宁死不屈”。最后在他签证到期的那一天才拿到出境卡,外管科的人“卡油”未遂,还“语重心长”地说:我们这样做就是要你想好了,你在我们国家国有企业当工程师,吃喝不愁,加拿大还有好多人衣不蔽体,你去干啥?这位老乡笑公安的人没话就别说,胡邹八扯什么,说这里的人衣不蔽体。我连忙接上,你不要怪他们,他们说得对,你没看见这里的女孩子穿得跟比基尼似的,再少一点点就是三级片了,那不是“衣不蔽体”是什么?“对呀!”同乡遂顿悟,夸我聪明。
(六)
回国探亲回来被老板太太炒了鱿鱼,原来的位置被其姐顶替,没想到逃到北美还要受裙带之苦,丢掉了来北美的第一份工作。虽然薪水不高,可毕竟是坐office。如鱿鱼般在家蛰伏了几日倍感焦急。想想出国前的豪情,曾在同学朋友送行的酒宴上以“花腔女颤音”吟唱“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并声称已经带上胶皮手套,大有一下飞机就扎进餐馆打工之势。想想自己5个月后就要去读书,又不是“白领狗(bilingual在魁北克特指会英法语人士)”,短期内不太可能再坐office了,于是抄起中文报纸,什么炉尾杂工,竟不知为何物,管它呢?胡乱打一通电话,最后一招杂工的大型Buffet问我会不会讲英文,说缺个Buffet Girl要我做。就这样象蜜蜂一样每日穿梭于厨房和餐台之间,上餐,推盘碗,尤其是以从前敲击键盘之纤纤玉手端6桶大汤,端到汤台后立刻找不到北了。好在老板和客人都还仁慈友善,虽辛苦但心是快乐的,就这样坚持下来,1个月后偶然端详镜中的自己,惊讶地发现自己怎么一不留神就出落成一窈窕淑女,以前的那个胖妞不见了,从未发现自己是如此的美丽,怪不得厨房的人叫我靓女,看来不是玩笑话是我忽视了自己的变化。原来在国内为了减肥每日午休的时候要强迫自己游
(七)
没出国前,在国内从中学到大学,以至工作后,一直没有间断过学英文。在学校期间英文考试成绩一直可以,尤其听力,比从农村来的同学好出一大截。工作后自然比那些工作多年或没经过正规大学磨练的同事好得多。于是在英文方面就有些夜郎自大般地得意,天真地以为到了国外,凭原来的老底子,再加上这里的语言环境,英文会“噌噌噌”地突飞猛进。可看看日历,眼看到加拿大也快1年了,还是不能用英文和人家鬼佬儿探讨类似“同性恋”之类的问题抑或写出类似此篇小文的东西,用英文表达自己的时候总有种浑身使不上劲儿的感觉。于是想起国内曾经流行的一个顺口溜:不到北京不知自己官儿小;不到深圳不知自己钱儿少;不到海南不知自己身板儿不好(据说海南色情业较其它城市“发达”),于是忍不住加上一句:不到加拿大不知自己英文忒孬。
本意是想说,阿懵“侃”得挺有趣儿。结果一落笔就“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