嗡玛呢呗咩吽

南无十方佛,南无十方法,南无十方僧,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南无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南无大势至菩萨。
个人资料
astermatch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大家来说说佛经中优美的句子(整理贴)

(2010-02-10 18:57:47) 下一个
此帖是将地藏论坛的一个同名贴整理的。
原帖见:http://www.bskk.com/viewthread.php?tid=167948&extra=page%3D1&page=1


佛经中的很多句子,读起来如饮甘露,品起来回味无穷。常读佛经,不仅可以开慧修福,对个人的文学修养的提高也极有帮助。
下面我就抛砖引玉,和各位同修一起品读几则个人认为很优美的名句。
须知,“深入经藏,智慧如海”。佛经中的优美句子是不可胜数的。大家也可以讨论一下自己喜欢的佛经中的优美句子,籍以提升各位同修习读佛经的兴趣。
============================================================================================

长夜安隐,多所饶益

出自《妙法莲华经》
意思是:假若闻佛所说的这种法,在漫漫长夜中,就会无畏惧,身心安隐,得到无穷的利益。

父子至亲,歧路各别,纵然相逢,无肯代受

出自《地藏本愿经》
意思是:父子的亲情是天性,在人世间,自然会互相恩慈,互相孝敬,可是一旦死了,到了地狱之后,就各走各的一条路,因为每一个人今生三业行为都各不一样,即使夫妻、母女、父子,也各有不一样的业,所以死的时候,就随各自的业去受果报,不能够相逢的,所以“歧路各别”。即使有百千万分之一的机会相逢了,也“无肯代受”,为什么?彼此受痛苦都来不及了,怎么能够我代替你,你替代我?想要代替也绝不可能的。

安忍不动,犹如大地;静虑深密,犹如秘藏;等至严丽,如妙花鬘;智慧深广,犹如大海

出自《地藏十轮经》
这是佛赞叹地藏菩萨的语句,“地藏”二字正暗含在“安忍不动,犹如大地;静虑深密,犹如秘藏”两句之中。如果把上下文结合在一起来看,就会发现行文更是精美。“常行惠施,如轮恒转;持戒坚固,如妙高山;精进难坏,如金刚宝;安忍不动,犹如大地;静虑深密,犹如秘藏;等至严丽,如妙花鬘;智慧深广,犹如大海;无所染著,譬太虚空;妙果近因,如众花叶;伏诸外道,如师子王;降诸天魔,如大龙象;斩烦恼贼,犹如神剑;厌诸諠杂,如独觉乘;洗烦恼垢,如清净水;能除臭秽,如疾飘风;断众结缚,如利刀剑”

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 大众,当勤精进,如救头然,但念无常,慎勿放逸。

出自佛门晚课《警策大众偈》和《普贤警众偈》。
前者《警策大众偈》出自《出曜经》,是佛陀因见三条大鱼被惊涛浸灌,流入浅水,各自争脱厄难的情景而说的「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偈句。后者《普贤警众偈》「大众当勤精进,如救头然,但念无常,慎勿放逸」是警策修行人应当奋勇前进,不可稍有松懈。

未种善根,令种善根。已种善根,令彼成熟。已成熟者,令得解脱

出自《大乘百福庄严相经》
此句解释什么是“如来化导善巧”。原文“何谓如来化导善巧。谓诸众生未种善根令种善根。已种善根令彼成熟。已成熟者令得解脱。”

譬如动目,能摇湛水。又如定眼,由回转火。云驶月运,舟行岸移,亦复如是。

出自《圆觉经》
非常优美的句子,南怀瑾大师对此也赞叹不已。下面摘选部分南怀瑾大师对它的解释:
什么是湛水?就是清水,一清到底,没有一丝污染,水底的沙子、石头、游鱼等都看得清清楚楚,而且一点波纹都没有,波平如镜,清清湛湛。
怎么‘能摇湛水’?各位不妨做个实验,站在清湛的池水前,看着清水,将眼珠左右摇晃,你就会感觉到池水开始摇动了。事实上,水有没有动呢?--没有,根本是你的眼睛在动,而感觉上是以为水动。这是一个妙不可言的比喻。
接下来,佛又作了第二个比方。‘又如定眼,由回转火。’不知各位小时候有没有玩过香?把拜神的香在眼睛前面绕圈圈,就看到前面有个火圈。这个火圈是真的还是假的?学过物理的就晓得这是视觉上的假相,这个道理和看电影的道理一样。
‘云驶月运’,这是第三个比喻。夜里,我们抬头望月,看到月亮在动,其实,所看不是月亮动,而是旁边的云在飘,感觉上好像是月亮动。现代人把这个道理应用在舞台上,将人物后面的布景转动,看起来则像是舞台上的人在动。
‘舟行岸移’,坐在船上,不感觉船在动,只看到两岸的树往后移。大家都有搭火车的经验,火车刚开动时,没有感觉火车动,只看到车站及建筑物往后移动,甚至看到隔邻那节火车开了,结果是自己这边的火车开动。
各位看释伽牟尼佛的这四个比喻妙不妙?他没有解释无明怎么生起的,众生本来是佛,又怎么生起无明变成凡夫?这些他都没有讲,他只讲了四个比方,最后加上四个字‘亦复如是’,说这些事情也是这个样子。

菩萨清凉月,常游毕竟空。众生心垢净,菩提影现中。

出自《华严经》
星云大师的注解:菩萨如明月,众生如水面,水若澄清,水不必求月,月亦不必应水,水清月现,自然之理!若水中沙土混浊,水虽求月降,而月亦映水面,然月影终不能现,是水之咎,非月之过也
作者: 竹竹竹    时间: 2008-11-12 10:56

正好近期写过一篇


    未读佛经时,深悦唐诗宋词,尤喜李白与东坡。上海博物馆中保留着一份东坡先生的书法,字如其人,形迹懒散而清逸,细看笔锋,锋芒犀利彰现品格,所言之“我书造诣本无法”。而笑谈中,又不得不让我想起他的“八风吹不动,一屁过江来。”
    不论“长恨此身非我有”,又或李煜的“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中古诗词中处处流淌着人们对于生命真理的长叹与探索,“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春江花月夜》芳华漫溢,孤篇盖全唐,殊不知其中意韵,也竟丝丝为禅。
      人爱说拈花微笑,注解心法的起源,故事大概如此:一日,释迦牟尼佛于灵鹫山,信手拈起一朵金黄色的金笸箩花,对着席坛下听法的几万弟子扬手一摆。弟子们面面相觑,只有大迦叶会心一笑。佛陀随后即说:“我今日有一个非常殊胜的法门,不立任何的文字教义,只用心法传授,今已独传大迦叶。”这,便是拈花微笑的由来。
    初学佛时总冥思苦想,这拈花微笑到底是何意思呢?而这个提问本身就是错误的。正如我们生活在红尘颠倒的烦恼之中,为了外物流转无常而生活,忘记了真实存在的到底是什么。人生如梦,在梦中哪怕所经历再无逻辑再可笑的事情,那时的我们仍浑然不觉。人说梦境虚妄,是因为时间太短,我们总能在清晨醒来。可是,谁能保证此刻你我所拥有的人生不是一个被拉长了的,不能轻易醒来的梦境呢?
    谈禅,说禅,而禅本就不可说。那么就回到说佛语吧。
    不读佛经,不知这世上竟有如此之美。佛陀教义流传两千五百多年,其智慧通透程度暂且不论,说法比喻之善巧方便,定是任何文字都无法比拟媲美的。佛经中,诸佛菩萨为拯救众生孜孜不倦地付出,乃至为听闻一句真理而贡献自己的生命,无数超越想象的轮回故事,述说着真理、奉献与爱。
    近闻《宝积经》,其文优美流畅,译者名已失,告诫我们人生万事无常不可贪着。文中词句,浪漫之至,令人感动,特摘抄今译共飨。
    “迦叶,譬如有人伐树,根在还生。菩萨亦尔,方便力故,虽断结识,有善根爱,还生三界。”
    大迦叶啊,就如有人砍伐树木,根在树木仍会发芽。菩萨也如这树木一般,因为其广开一切方便法门,救度众生的缘故,虽然断除了一切贪嗔痴与烦恼,因为还留着对众生的大爱善根,便仍轮回于三界中。
    “迦叶,譬如诸方流水,入大海已,皆为一味。菩萨亦尔,以种种门集诸善根,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皆为一味。”
    大迦叶啊,就如任何地方的流水,只要进入大海后,都有了统一的咸味。菩萨也如这流水一般,以各式各样的善根修为法门,统一流向了最上乘最无私无碍的智慧之法,皆为大乘。
    最美是佛语。
作者: 情空    时间: 2008-11-12 13:59

善恶常打却,菩提性宛然
六祖法宝坛经
作者: 凝明正心    时间: 2008-11-12 15:34

觉海性澄圆,圆澄觉元妙,
元明照生所,所立照性亡。
迷妄有虚空,依空立世界,
想澄成国土,知觉乃众生。
.............
作者: 绿檀    时间: 2008-11-12 16:29

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
作者: 吴峥    时间: 2008-11-12 17:10

尔时观世音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世尊!忆念我昔,无数恒河沙劫,于时有佛,出现于世,名观世音。我于彼佛,发菩提心,彼佛教我,从闻、思、修,入三摩地。

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

如是渐增,闻所闻尽;尽闻不住,觉、所觉空;空觉极圆,空、所空灭;生灭既灭,寂灭现前。忽然超越,世出世间,十方圆明,获二殊胜。

一者、上合十方诸佛,本妙觉心,与佛如来,同一慈力。二者、下合十方一切,六道众生,与诸众生,同一悲仰。世尊!由我供养观音如来;蒙彼如来,授我如幻,闻熏闻修,金刚三昧,与佛如来,同慈力故,令我身成三十二应,入诸国土。


作者: 正处迷茫    时间: 2008-11-12 17:17

唯有阿难,先受别请。远游未还,不遑僧次;既无上座,及阿阇黎。途中独归。其日无供,即时阿难,执持应器,于所游城,次第循乞。心中初求,最后檀越,以为斋主,无问净秽,刹利尊姓,及旃陀罗,方行等慈, 不择微贱,发意圆成,一切众生,无量功德。
阿难已知,如来世尊,诃须菩提,及大迦叶,为阿罗汉,心不均平 钦仰如来,开阐无遮,度诸疑谤。经彼城隍,徐步郭门,严整威仪,肃恭斋法 很喜欢这句: 徐步郭门,严整威仪

脑子里会出现一幅非常动人的画面
作者: 平和    时间: 2008-11-12 19:33

尔时,诸世界分身地藏菩萨,共复一形, 涕泪哀恋,白其佛言 :我从久远劫来,蒙佛接引,使获不可思议神力,具大智慧。我所分身,遍满百千万亿恒河沙世界,每一世界化百千万亿身,每一身度百千万亿人,令归敬三宝,永离生死,至涅槃乐。但于佛法中所为善事,一毛一渧,一沙一尘,或毫发许,我渐度脱,使获大利。唯愿世尊,不以后世恶业众生为虑。

如是三白佛言:唯愿世尊,不以后世恶业众生为虑。


每每看到此,我都无言,唯有顶礼。能说这话的,要多少世,承受多少苦痛啊。
作者: 明洁    时间: 2008-11-13 09:09     标题: 无量寿经中:

世人共争不急之务,于此剧恶急苦之中。勤身营务以自给己,尊卑贫富,少长男女,累念积虑,为心走使。无田忧田,无宅忧宅,眷属财务,有无同忧,有一少一,思欲齐等,适小具有,又忧非常,水火盗贼,冤家债主,焚漂劫夺,消散磨灭,心悭意故,无能纵舍,命终弃捐,莫谁随者,贫富同然,忧苦万端。世间之事,更相患害,虽不临时,应急想破。人在爱欲之中,独生独死,独去独来,苦乐自当,无有代者。善恶变化,追逐所生,道路不同,会见无期。何不于强健时努力修善,欲何待乎,世人善恶,自不能见,吉凶祸福,兢各做之。身愚神暗,转受于教,颠倒相续,蒙冥抵突,不信经法,各欲快意,贪于财色,终不休止,哀哉可伤。先人不善,不识道德,无有语者,殊无怪也。死生之趣,美恶之道,都不知信,谓无有是,更相瞻视,且自见之,或父哭子,或子哭父,兄弟夫妇,更相哭泣,一死一生,迭相顾恋,忧爱解缚,无有解时,思想恩好不离情欲,不能深思熟计。。。
作者: 净泉    时间: 2008-11-13 09:54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七佛通戒偈)——《法句经》

入佛法海,信为根本;渡生死河,戒为船筏。——《心地观经·厌舍品》

月可令热,日可令冷,佛说四谛,不可令异。——《佛遗教经》

无力饮池河,讵能吞大海,不习小乘法,何能学大乘!——《地藏十轮经》

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除佛方便说。——《法华经·方便品》

归元性无二,方便有多门。——《楞严经》卷6

佛以一音演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维摩经·佛国品》

佛以法为师,法是佛之母,佛依法而住。——《大方便佛报恩经》

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金刚经》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金刚经》

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杂阿含经》第262经

假使经百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大宝积经·入胎藏会》

善恶之报,如影随形,三世因果,循环不失,此生空过,后悔莫追!——《涅槃经·憍陈如品》

莫轻小恶,以为无殃,水滴虽微,渐盈大器,凡罪充满,从小积成。
莫轻小善,以为无福,水滴虽微,渐盈大器,凡福充满,从纤纤积。——《法句经》

一切诸法,皆是虚假,随其灭处,是名为实,是名实相,是名法界,名毕竟智,名第一义谛,名第一义空。——《涅槃经·憍陈如品》

若诸法实有,不应以心识知故有,若以心识知故有,是则非有。——《大智度论》卷15

众因缘生法,我说即是空,亦为是假名,亦是中道义。
未曾有一法,不从因缘生,是故一切法,无不是空者。——《中论·观四谛品》

说法不有亦不无,以因缘故诸法生。无我无作无受者,善恶之业亦不亡。——《维摩经·佛国品》

能善分别诸法相,于第一义而不动。——《维摩经·佛国品》

佛界众生界,一界无别界。——《宝箧经》

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
正见名出世,邪见名世间,邪正尽打却,菩提性宛然。——《坛经·般若品》


若人寿百岁,邪伪无有智,不如生一日,一心受正智。
若人寿百岁,不知大道义,不如生一日,学惟佛法要。——《法句经》



作者: 慈光普照    时间: 2008-11-13 13:20

生死业缘
果报自受
南无地藏王菩萨
南无地藏王菩萨
南无地藏王菩萨
作者: 眼根禅    时间: 2008-11-13 15:52

『又舍利弗。极乐国土,有七宝池,八功德水,充满其中,池底纯以金沙布地。四边阶道,金银、琉璃、玻璃合成。上有楼阁,亦以金银、琉璃、玻璃、砗磲、赤珠、玛瑙而严饰之。池中莲花大如车轮,青色青光、黄色黄光、赤色赤光、白色白光,微妙香洁。』

『又舍利弗。彼佛国土,常作天乐。黄金为地。昼夜六时,天雨曼陀罗华。其土众生,常以清旦,各以衣jie盛众妙华,供养他方十万亿佛,即以食时,还到本国,饭食经行。』

复次舍利弗:『彼国常有种种奇妙杂色之鸟:白鹤、孔雀、鹦鹉、舍利、迦陵频伽、共命之鸟。是诸众鸟,昼夜六时,出和雅音。其音演畅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圣道分,如是等法。其土众生,闻是音已,皆悉念佛、念法、念僧。』

『舍利弗。彼佛国土,微风吹动诸宝行树,及宝罗网,出微妙音,譬如百千种乐,同时俱作。闻是音者,自然皆生念佛、念法、念僧之心。』


                        ——《佛说阿弥陀经》
作者: 吴峥    时间: 2008-11-13 19:50

若诸比丘,衣钵之余分寸不畜,乞食余分施饿众生,于大集会合掌礼众,有人捶詈同于称赞。

必使身心二俱捐舍,身肉骨血与众生共。 不将如来不了义说回为已解,以误初学。 佛印是人,得真三昧。如我所说,名为佛说;不如此说,即波旬说。
作者: 051220    时间: 2008-11-14 00:55

愿以此功德,普及于一切,我等与众生,皆共成佛道.----<法华经>
若人散乱心,入于塔庙中,一念南无佛,皆共成佛道.----<法华经>
作者: 玄真子    时间: 2008-11-15 16:21

个人很喜欢这个"觉林菩萨偈"再贴一次:

譬如工画师.分布诸彩色.虚妄取异相.大种无差别.
大种中无色.色中无大种.亦不离大种.而有色可得.
心中无彩画.彩画中无心.然不离于心.有彩画可得.
彼心恒不住.无量难思议.示现一切色.各各不相知.
譬如工画师.不能知自心.而由心故画.诸法性如是.
心如工画师.能画诸世间.五蕴悉丛生.无法而不造.
如心佛亦尔.如佛众生然.应知佛与心.体性皆无尽.
若人知心行.普造诸世间.是人则见佛.了佛真实性.
心不住于身.身亦不住心.而能作佛事.自在未曾有.
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作者: 绿檀    时间: 2008-11-18 15:48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观自在菩萨 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 照见五蕴皆空 度一切苦厄 舍利子 色不异空 空不异色 色即是空 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舍利子 是诸法空相 不生不灭 不垢不净 不增不减 是故空中无色 无受想行识 无眼耳鼻色身意 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 无无明 亦无无明尽 乃至无老死 亦无老死尽 无苦集灭道 无智亦无德 亦无所得故 菩提萨埵 依般若波罗蜜多故 心无挂碍无挂碍故 无有恐怖 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磐 三世诸佛 依般若波罗蜜多故 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故知般若波罗蜜多 是大神咒 是大明咒 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 能除一切苦 真实不虚 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
即说咒曰 揭谛揭谛 波罗揭谛 波罗僧揭谛 菩提萨婆诃

作者: fiower    时间: 2008-11-20 16:12

辩音汝当知,一切诸菩萨。
无碍清净慧,皆依禅定生。
所谓奢摩他,三摩提禅那。
三法渐次修,有二十五种。
十方诸如来,三世修行者。
无不因此法,而得成菩提。
唯除顿觉人,并法不随顺。
一切诸菩萨,及末世众生。
常当持此轮,随顺勤修习。
依佛大悲力,不久证涅槃。


作者: celilyer    时间: 2008-11-22 13:23

何谓真友。先世宿命。
以道法因缘。共相承事。
后相经过。生则明法。
精进志和。是谓真友。
作者: 善男    时间: 2008-11-22 15:29

《楞严经》九卷里那一句:汝妙觉中,如风吹光,如刀断水,了不相触。
佛陀用常见的自然现象告诉我们,妙觉心中本具正定,如四时春秋,阳光朗照,八风出没,心地阳光却不被八风污染撼动,比喻为真常心的正定,邪不敌正,就如以风吹光,用刀斩水,不起作用。
作者: 妙行無住    时间: 2008-11-22 15:44

偶也觉得太多了,数不过来,所以偶做在书签里面啦,让大家看到书签就能种下善根:)

这一张就是:

作者: rosemarry    时间: 2008-11-23 19:55

妙法莲华经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奉诏译
法师品第十


“药王当知,如来灭后,其能书持、读诵、供养、为他人说者,
如来则为以衣覆之,又为他方现在诸佛之所护念。

是人有大信力及志愿力、诸善根力,当知是人与如来共宿,则为如来手摩其头。

药王,在在处处,若说若读若诵若书,若经卷所住处,皆应起七宝塔极令高广严饰,不须复安舍利。所以者何?

此中已有如来全身。

此塔应以一切华香、璎珞、缯盖、幢幡、伎乐歌颂,供养恭敬,尊重赞叹。

若有人得见此塔礼拜供养,当知是等皆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药王,多有人在家出家行菩萨道,若不能得见闻、读诵、书持、供养是《法华经》者,当知是人未善行菩萨道。

若有得闻是经典者,乃能善行菩萨之道。

其有众生求佛道者,若见若闻是《法华经》,闻已信解受持者,当知是人得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作者: 栀子花开    时间: 2008-11-24 21:46

而菩萨见一切贫穷人来乞者,随前人所须,一切给与。

而菩萨以恶心、嗔心,乃至不施一钱、一针、一草。

有求法者,不为说一句、一偈、一微尘法,而反更骂辱者,是菩萨波罗夷罪。


《佛说梵网经》
作者: 水中夏莲    时间: 2008-11-25 11:25

一切有为法 如梦幻泡影 如露亦如电 应作如是观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作者: 默言    时间: 2008-11-26 13:16

莫轻小恶,以为无殃,水滴虽微,渐盈大器,凡罪充满,从小积成。
莫轻小善,以为无福,水滴虽微,渐盈大器,凡福充满,从纤纤积。——《法句经》
作者: yufeihong    时间: 2008-12-2 15:11

世尊。云何能断一切诸有。佛言。善男子。若观实相。是人能断一切诸有。须跋陀言。世尊。云何名为实相。善男子。无相之相名为实相。世尊。云何名为无相之相。善男子。一切法无自相他相及自他相。无无因相无作相无受相。无作者相无受者相。无法非法相。无男女相无士夫相。无微尘相无时节相。无为自相无为他相无为自他相。无有相无无相无生相无生者相。无因相无因因相。无果相无果果相。无昼夜相无明暗相。无见相无见者相。无闻相无闻者相。无觉知相无觉知者相。无菩提相无得菩提者相。无业相无业主相。无烦恼相无烦恼主相。善男子。如是等相随所灭处名真实相。善男子。一切诸法皆是虚假。随其灭处。是名为实。是名实相。是名法界。名毕竟智。名第一义谛。名第一义空。善男子。是相。法界毕竟智。第一义谛。第一义空。下智观故。得声闻菩提。中智观故。得缘觉菩提。上智观故。得无上菩提
作者: 白面判官    时间: 2008-12-2 15:56

真性有为空。缘生故如幻。无为无起灭。不实如空华。 言妄显诸真。妄真同二妄。犹非真非真。云何见所见。中间无实性。是故若交芦。…………
==============================================================
记忆深刻!
作者: sdzj999    时间: 2008-12-4 11:16

我惜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愿我临欲命终时,尽除一切诸障碍,面见彼佛阿弥陀,即得往生安乐刹!

《普贤行愿品》
作者: rosemarry    时间: 2008-12-4 19:58

《大方广如来不思议境界经》

大唐于阗三藏实叉难陀奉 制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摩竭提国菩提树下。成正等觉。


其菩提树。名阿摄波。磐根深固。擢本修直。周圆无节。如栴檀柱。

常于其上。飞禽回翼。无能过者。皮肤细润。众色间发。犹如罗绮。

密叶青翠。繁枝布濩。周匝皆有妙花开敷。吐曜飞芳。甚可爱乐。

除俱鞞罗。波利质多。余无比者。

复有无量小树围绕。而此树王。森蔚颖秀。


如妙高山。俯冠群岳。一由旬外。靡不齐睹。

香气周流。荣光照曜。远夜望之。疑大火聚。

其下严丽。如欢喜园。四面夷敞。芳草繁茂。

如孔雀王颈藿靡芬馥。观者无厌。

如来于此。端严而坐。大众环绕。如星中月。

作者: rosemarry    时间: 2008-12-4 19:58

时有十佛刹微尘等他方诸佛。为欲庄严毗卢遮那道场众故。

示菩萨形来在会坐。

其名曰观自在菩萨。文殊师利菩萨。地藏菩萨。虚空藏菩萨。

金刚藏菩萨。维摩诘菩萨。善威光菩萨。

灭诸盖菩萨。宝手菩萨。大慧菩萨。普贤菩萨。

如是等菩萨摩诃萨。而为上首。

作者: rosemarry    时间: 2008-12-4 19:59

复有无量千亿菩萨。现声闻形。亦来会坐。

其名曰舍利弗。大目揵连。须菩提。罗睺罗。阿若憍陈如。

摩诃迦叶。优波离。阿那律。离婆多。阿难。提婆达多跋难陀等而为上首。

皆已久修六波罗蜜。近佛菩提。为化众生。于杂染土。现声闻形。

复有无量千比丘尼。摩诃波阇波提。而为上首。


皆已成就大丈夫业。为欲调伏下劣众生故现女身。

复有无量释梵护世。


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

此中皆是大菩萨众。无凡夫者。
作者: rosemarry    时间: 2008-12-4 20:00

尔时世尊。坐菩提树。严净微妙。

譬于质多树下置如意珠。正念不动如须弥山。

为令诸菩萨众及一切众生。了知诸佛深密禅定威神力故。

入于三昧。名如来不思议境界。
作者: 茶茶一抹    时间: 2008-12-4 21:37

节录《菩萨地持经》

若菩萨殊胜不染财物。供养如来及支提。

若自力得若从他求。若如意得。彼众具自在。如意得财。

菩萨若化作身。若二若三乃至百千万亿身。

彼一一身悉礼如来。彼一一身化作百千手。

彼一一手以种种华香供养如来及支提。彼一切身悉赞叹如来真实功德饶益众生。

彼一切身皆以上妙衣服众宝璎珞幢幡花盖。供养如来。

如是等名为如意自在力得。系心供养

不待如来出现于世。何以故。

住不退转地菩萨。于一切佛刹未曾障碍故。

若菩萨不自力得财。不从他求。亦不自在力得而为供养。

然于他众生。若阎浮提。若四天下。若千世界。若二千世界。若三千大千世界。

乃至十方无量世界。上中下心所作供养。

菩萨于彼一切供养。以净信心胜妙解心。周遍随喜。

是菩萨以少方便兴大供养摄大菩提具。

是菩萨常等真实心可喜乐心。应当修学。

作者: 茶茶一抹    时间: 2008-12-4 21:38

若阎浮提。若四天下。若千世界。若二千世界。若三千大千世界。

乃至十方无量世界。
作者: cool    时间: 2008-12-20 12:25

“药王,若有人问,何等众生于未来世当得作佛?

应示是诸人等于未来世必得作佛。何以故?

若善男子、善女人,于《法华经》乃至一句受持、读诵、解说、书写,种种供养经卷,

华香、璎珞、末香、涂香、烧香、缯盖、幢幡、衣服、伎乐,合掌恭敬,

是人一切世间所应瞻奉,应以如来供养而供养之。

当知此人是大菩萨,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哀愍众生愿生此间,广演分别《妙法华经》,何况尽能受持、种种供养者!

药王当知,是人自舍清净业报,于我灭度后,愍众生故,生于恶世广演此经。

若是善男子、善女人,我灭度后,能窃为一人说《法华经》乃至一句。

当知是人则如来使,如来所遣行如来事,何况于大众中广为人说!
作者: 净颜    时间: 2008-12-21 22:27

自未得度先度人者。菩萨发心。自觉已圆能觉他者。如来应世。我虽未度,愿度末劫一切众生。

清净比丘及诸菩萨,于歧路行,不蹋生草,况以手拔。云何大悲,取诸众生血肉充食。

将此深心奉尘刹 是则名为报佛恩
伏请世尊为证明 五浊恶世誓先入
如一众生未成佛 终不于此取泥洹

非常入心的几句.
作者: 弘成    时间: 2008-12-21 22:50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金刚经》


作者: 殷墨    时间: 2008-12-21 22:51

送别偈

(前十六句出法句经。后十四句出四分律。

皆释迦世尊为利益众生命终而说。)

命如花果熟 常恐会零落 已生皆有苦

熟能致不死 从初乐爱欲 依淫入胎影

受形命如电 昼夜流难止 是身为死物

精神无形法 作令死复生 罪福不败亡

终始非一世 从痴爱长久 自此受苦乐

身死神不丧 生者无不死 有命皆无常

众生堕有数 一切皆有为 一切诸世间

无有不老死 众生是常法 生生皆归死

随其所造业 罪福有果报 恶业堕地狱

善业生天上 念佛生净土 得无漏涅槃

作者: BLUEEYES    时间: 2008-12-22 19:17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

“如来出现世时必当为五事。云何为五?

一者当转法轮,

二者当度父母,

三者无信之人立於信地,

四者未发菩萨意使发菩萨心,

五者当授将来佛决。

若如来出现世时,当为此五事。

是故,诸比丘!当起慈心向於如来。

如是,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增一阿含经》
作者: yufeihong    时间: 2008-12-22 20:54

法华偈

六万余言七轴装,无边妙意广含藏。

白玉齿边流舍利,红莲舌上放毫光。

喉中甘露涓涓润,口内醍醐滴滴凉。

假饶造罪过山狱,不须妙法两三行。
作者: 小新    时间: 2009-1-22 22:33

一切众生从无始来,迷己为物,失于本心,为物所转,故于是中观大观小;
若能转物,则同如来,身心圆明不动道场,于一毛端遍能含受十方国土。
                                                                                  -----------<楞严经>卷二

[ 本帖最后由 小新 于 2009-1-22 22:41 编辑 ]
作者: 极乐莲花    时间: 2009-1-23 10:07

无垢清净光
慧日破诸暗
能伏灾风火
普明照世间
作者: 依莲有梦    时间: 2009-3-4 10:10

“迦叶,譬如有人伐树,根在还生。菩萨亦尔,方便力故,虽断结识,有善根爱,还生三界。”
心存大爱,普度众生。我佛慈悲!南无十方三世一切佛!南无清净大海众菩萨!
作者: 大圆镜    时间: 2009-3-6 00:30

最喜欢圆觉经,光经题就让我无比喜欢,而内容更是从未看过如此优美。
“善男子,无上法王,有大陀罗尼门,名为圆觉,流出一切清净真如,菩提涅盘及波罗密,教授菩萨,一切如来本起因地,皆依圆照清净觉相,永断无明,方成佛道,云何无明。
    善男子,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种种颠倒,犹如迷人,四方易处,妄认四大为自身相,六尘缘影为自心相,譬彼病目,见空中华及第二月。
    善男子,空实无华,病者妄执,由妄执故,非唯惑此虚空自性,亦复迷彼实华生处,由此妄有轮转生死,故名无明。善男子,此无明者,非实有体,如梦中人,梦时非无,及至于醒,了无所得。如众空华,灭于虚空,不可说言有定灭处,何以故,无生处故。一切众生于无生中,妄见生灭,是故说名轮转生死。
    善男子,如来因地修圆觉者,知是空华,即无轮转,亦无身心受彼生死,非作故无,本性无故,彼知觉者,犹如虚空,知虚空者,即空华相,亦不可说无知觉性,有无俱遣,是则名为净觉随顺,何以故,虚空性故,常不动故,如来藏中无起灭故,无知见故,如法界性,究竟圆满遍十方故,是则名为因地法行。菩萨因此于大乘中,发清净心,末世众生,依此修行,不堕邪见,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文殊汝当知,一切诸如来。

从于本因地,皆以智慧觉。

了达于无明,知彼如空华,

即能免流转,又如梦中人,

醒时不可得,觉者如虚空。

平等不动转,觉遍十方界。

即得成佛道,众幻灭无处。

成道亦无得,本性圆满故。

菩萨于此中,能发菩提心。

末世诸众生,修此免邪见
作者: 殊途同归    时间: 2009-3-6 16:29

当知虚空,生汝心内。犹如片云,点太清里。
作者: 海风9800    时间: 2009-3-7 10:06

若人求福,  至其塔所, 一华一香, 礼拜供养,

右旋行道. 由是功德,官位荣耀,不求自至.

寿命富饶,不祈自增.怨家盗贼,不讨自败.

怨念咒诅,不厌归 本.疫疠邪气,不拔自避.

善夫良妇.不求自得.贤男美女,不祷自生.

一切所愿,任意满足……
作者: LANCOME    时间: 2009-4-28 08:33

入门版将央师兄的帖子,很棒,转过来:


鸟闻比丘法生天

贤愚因缘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于林树间。有一比丘。坐禅行道。食后经行。因尔诵经。音声清雅妙好无比。时有一鸟。敬爱其声。飞在树上。听其音响。时有猎师。以箭射杀。缘兹善心。即生第二忉利天中。

父母膝上。忽然长大。如八岁儿。面貌端正。殊异光相。昉然无有伦匹。即自念言。我以何福。得生此中天福果报。便识宿命。观见故身。本是禽鸟。蒙彼比丘诵经福报得生此中。即持天华。诣阎浮提。到比丘所。礼敬问讯。以天华香。供散其上。

比丘问言。汝是何神。答言。我本是鸟。爱尊音声。来此听经承。为猎师所杀。因此善心。生忉利天。比丘欢喜。即命令坐。为其说法种种妙善。天人开解。得须陀洹果。欢喜踊跃。即还天上。

佛告阿难。如来出世。饶益甚多。所说诸法。实为深妙。乃至飞鸟。缘爱法声。获福无量。岂况于人信心坚固受持之者。所获果报。难以为比。 尔时阿难及诸大众。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作者: LANCOME    时间: 2009-4-28 08:34

佛告阿难。如来出世。饶益甚多。

所说诸法。实为深妙。

乃至飞鸟。缘爱法声。获福无量。

岂况于人。信心坚固。

受持之者。所获果报。难以为比。

作者: 金瓯永固    时间: 2009-4-28 10:42

"愿我来世 得菩提时 身如琉璃 内外明澈 净无瑕秽"------一直都比较喜欢这句......


作者: 慈心莲    时间: 2009-5-1 14:15

于诸惑业及魔境,世间道中得解脱,犹如莲华不著水,亦如日月不住空。

悉除一切恶道苦,等与一切群生乐,如是经于刹尘劫,十方利益恒无尽。


作者: 刘月明    时间: 2009-7-20 14:32

佛陀所说经典,虽一言一句,无不是妙言,

吾观地藏威神力   恒河沙劫说难尽
见闻瞻礼一念间   利益人天无量事


南无地藏王菩萨
南无地藏王菩萨
南无地藏王菩萨


作者: 青牛公    时间: 2009-8-25 00:19 

复次,须菩提,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须菩提,所言善法者,如来说即非善法,是名善法。---------------【金刚经】


作者: 明伊    时间: 2009-8-31 10:11

世人共争不急之务。于此剧恶极苦之中,勤身营务,以自给济。尊卑、贫富、少长、男女,累念积虑,为心走使。无田忧田,无宅忧宅,眷属财物,有无同忧。有一少一,思欲齐等。适小具有,又忧非常。水火盗贼、怨家债主,焚漂劫夺,消散磨灭。心悭意固,无能纵舍。命终弃捐,莫谁随者?贫富同然,忧苦万端。

对世间人的刻画入木三分,读之警醒。


作者: 绿幽灵99    时间:  2010-1-7 20:37

是经文不可思议,果报亦不可思议

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作者: sabeily    时间:   2010-1-8 01:45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我觉得很美的一句


作者: opet98765    时间:   2010-1-8 14:47

如是我闻   
开篇就让人觉得气势磅礴


作者: 绿幽灵99    时间:   2010-1-8 15:59

譬如灯光然於室中,是灯必能先照室内,从其室门,后及庭际。一切众生,不见身中,独见身外。亦如灯光,居在室外,不能照室。


作者: 静人    时间:   2010-1-8 20:36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观自在菩萨 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 照见五蕴皆空 度一切苦厄 舍利子 色不异空 空不异色 色即是空 空即是色 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舍利子 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 不垢不净 不增不减 是故空中无色 无受想行识 无眼耳鼻色身意 无色声香味触法 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 无无明 亦无无明尽 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 无苦集灭道 无智亦无德 亦无所得故 菩提萨埵 依般若波罗蜜多故 心无挂碍 无挂碍故 无有恐怖 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磐 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 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故知般若波罗蜜多 是大神咒 是大明咒 是无上咒 是无等等咒 能除一切苦 真实不虚 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
即说咒曰 揭谛揭谛 波罗揭谛 波罗僧揭谛 菩提萨婆诃


作者: 
佛前一红莲    时间:   2010-1-10 14:23

严净毗尼,弘范三界
                                ---------楞严经




作者: 水龙头    时间:   2010-1-10 14:46

旧华严经四十三曰:‘菩萨清凉月,游于毕竟空,垂光照三界,心法无不现。’

新华严经五十九曰:‘菩萨智光月,法界以为轮,游于毕竟空,世间无不见。’



作者: 润物无声123    时间:   2010-1-10 21:07


《法句经》妖孽见福,其恶未熟,至其恶熟,自受罪酷;祯祥见祸,其善未熟,至其善熟,必受其福。

《贤愚因缘经》佛语阿难:出家在家,慈心孝顺,供养父母,计其功德,殊胜难量。所以者何?我自忆念过去世时,慈心孝顺,供养父母,乃至身肉济救父母危急之厄。以是功德上为天帝,下为圣王,乃至成佛,三界特尊,皆由斯福。

《楞伽经》若食诸血肉,众生悉恐怖,是故修行者,慈心不食肉。食肉无慈慧,永背正解脱,及违圣表相,是故不应食。得生梵志种,及诸修行处,智慧富贵家,斯由不食肉。

《大报恩经》欲报佛恩,当持禁戒,护持正法。夫能维持佛法,三乘道果,相续不断。尽以波罗提木叉(戒)为根本。



作者: Hillary    时间:   2010-2-4 06:57

有分别故 有男有女



作者: 弟子小九    时间:   2010-2-10 08:41

如诸菩萨,自爱命者则不应杀,自爱财者则不应盗,自爱妻者不应侵他,自爱实语不应诳彼,自爱和合不应间他,自爱正直不应邪绮,自爱柔软不应恶骂,自爱止足终不于他而生贪欲,自爱仁恕终不于他而生嗔恚,自爱正见终不教他令生邪见。



 由 Coolblue2010-02-10 20:14:40 (文学城星相卜卦论坛)

犹如大地,净秽好恶无异心故;犹如净水,洗除尘劳诸垢染故;犹如火王,烧灭一切烦恼薪故;犹如大风,行诸世界无障碍故;犹如虚空,于一切有无所著故;犹如莲华,于诸世间无染污故;犹如大乘,运载群萌出生死故;犹如重云,震大法雷觉未觉故;犹如大雨,雨甘露法润众生故;如金刚山,众魔外道不能动故;如梵天王,于诸善法最上首故;如尼拘类树,普覆一切故;如优昙钵华,希有难遇故;如金翅鸟,威伏外道故;如众游禽,无所藏积故;犹如牛王,无能胜故;犹如象王,善调伏故;如师子王,无所畏故;旷若虚空,大慈等故;摧灭嫉心,不忌胜故。

-《佛说无量寿经》


来源: 清弦 于 10-02-12 07:29:30 (文学城星相卜卦论坛)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

----节录《佛说阿弥陀经》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博主已隐藏评论
博主已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