嗡玛呢呗咩吽

南无十方佛,南无十方法,南无十方僧,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南无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南无大势至菩萨。
个人资料
astermatch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ZT]警惕:绮语的果报——可怕的因果!

(2008-10-22 09:45:12) 下一个

警惕:绮语的果报——可怕的因果!

绮语,即无利、无义之语。有七种:

(一)辩论过失、斗讼、竞争;
(二)于外道论典或咒语爱乐、受持、读诵;
(三)被苦恼所逼之语言,如伤叹等;
(四)嬉笑、游乐、爱欲之语等;
(五)乐于在大众中宣说王论、臣论、国论、盗贼论等;
(六)说醉语及癫狂语;
(七)说邪命语。  


佛言:休息绮语,获十种功德。何等为十?

一,天人爱敬;
二,明人随喜;
三,常乐实事;
四,不为明人所嫌,共住不离;
五,闻言能领;
六,常得尊重爱敬;
七,常得爱乐阿兰若处;
八,爱乐贤圣默然;
九,远离恶人,亲近贤圣;
十,身坏命终,得生善道。
诸仁者!是名休息绮语得十种功德。若能以此善根,回向无上菩提,是人不久得无上智到菩提时,于彼国土,端正众生来生其国,强记不忘,乐住离欲。

                

若离绮语,即得成就三种决定。何等为三?

一、定为智人所爱;
二、定能以智如实答问;
三、定于人天,威德最胜,无有虚妄;是为三。
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即得如来诸所授记,皆不唐捐。 
        ——《十善业道经》     

  

绮语者,谓无益浮词,华妙绮丽,谈说淫妄,导人邪念等。
               (印光法师)  


——青少年朋友(网友)经常说的绮语——

为淫邪之语言,和粗俗不堪的黄色笑话,和喜欢谈论美女,和带“性”字眼的骂人恶语,应严厉戒除,注意口德。  

如能断除绮语、说具义语,则生生世世中生在贵族之家,众人拥戴,语言畅达,前后连贯,无有差错,能言善辩并与正法毫不相违。而所说之语,相合众人心意,犹如蜂蜜一般。
================================


在四种语业中,绮语不象其他三种。

人们会认为,说话是与生俱有的能力,谈天说地,评古论今,是每个人的自由权利,他人无权干涉,怎么会被列为十种恶业之一,并依之要遭受今生与后世的恶报呢?  

之所以会有这种疑惑,是由于我们缺乏深入观察的原因。  

首先,业感缘起的因果律,是建立在每个有情的八识田中,而不为外境离心独存的某种力量所控制,业由心造,果由心感即是此理。

由前已知,安乐与痛苦的来源,是善业与恶业,而业之善恶乃由心来决定,凡以贪嗔痴三毒烦恼发动的一切业均是恶业,唯有招致不悦意的痛苦。

绮语的发生,在不作观察时认为是随随便便脱口而说,其实并非事出无因。

我们最热衷于谈论、最感兴趣的话题,正是内心执著很深的东西。不然,为什么一谈到它就神采飞扬、兴致勃勃,或怒不可遏、义愤填膺呢?

以此可知,我们的语言,时时都夹杂贪嗔痴的烦恼。

举例来说:

一个女人,在津津乐道最近上市的时尚服装,言语中充满了羡慕、渴求的心情,这就是贪心的外在流露;

一位暴发户,谈起经商之道时,会很精彩地讲述击败对手的阴谋策略,这是以害心而发的。

以此类推,我们可以观察到大多数绮语,都是依贪嗔痴而产生,无益自他,唯增放逸,增长罪业,所以,以绮语业将会堕入恶道中。  

其次,因为语言的影响易使听众受到感染,如果听众没有正知正念来摄持身心,就会被绮语所转,生起贪嗔,断己善根;或者流于散漫、杂念纷飞。如此,生起多少贪心、嗔心,说者的罪业就有多重。

进一步看,一旦语言被写成文字,流通于十方后世,则其传播时空大大拓广,造业的影响久远,自然感果受报之量也随此倍增。

以下公案,可明此理。  

宋黄山谷(黄庭坚),好作艳词。

一次,他拜谒圆通秀禅师,秀禅师呵斥他说:“大丈夫翰墨之妙,甘愿施于此乎?”

时秀禅师正训戒李伯时画马。

山谷笑答:“莫非又置我于马腹中?”

禅师说:“伯时念想在马,堕落不过一身;公以艳语挑动天下人的淫心,岂止堕于马腹中,正恐坠入泥犁耳。”

谷悚然愧谢,从此绝笔。  

李伯时画马,心思入微,昼思夜想,念兹在兹,但并不损害他人。心作心是,充其量不过自己念马、自己作马而已。

而依山谷之文才,倘若艳词流通百年,传遍天下,读者何止千万?这样有多少人会因此艳词熏发而引生淫心,趋入邪道,细算这笔因果业帐,造业有多重,受报当如何,心里应当明白。  
人之所以不同于禽兽,其中一点,是人有辨别取舍的理智,能断恶向善,净化升华自己。

我们的语言,都是自内心流露的。

如果能恒时保持正知正念,出语常观自心,明白:何者应说何者不应说,何时可说何时不可说,说何语言自利利人;说何语言损人损己。

这样,在取舍智慧的观照下,由衷而发,自然成为正语,能发挥语言利益自他的正面功能。

一旦语言失去正念的摄持,信口开河,纵情而说,不经观察、信口雌黄的散漫绮语,就会如决堤之水,夹杂着贪嗔痴的泥沙,一发不可收拾。

经常这样串习,我们就容易习惯处于语言的迷乱状态之中,内心迷失而不自知。如是串习,造成的同行果报,就是生生世世中都爱说绮语。

我们的周围有许多这样的人,也许我们自己就是,因为多生习气如油入面,深不可拔,今生生来就啰啰嗦嗦、闲言碎语不断,让人听来心生厌烦。  

绮语,都是从无明痴心中所发生。

因心光既已暗昧,自然出言吐语多属无义,不能清晰了然。这样长期言说绮语,会使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十分低下,说话言繁语杂,甚至下降到疯子般语无伦次的地步。

它的果报表现是:在大众中发言气势薄弱,语言没有威力,口才拙劣,虽说实语,别人也不信受。
  
  以下是因绮语受报的事例:

  施耐庵,作《水浒传》,其中杀盗之事,描写如画,子孙哑者三世。
  
  维扬(扬州)某生,造一淫书,完成之后,梦神呵责。醒后自己反悔,停止流通。后因子夭折,家境贫穷,仍然付梓印行。不久目盲,手生恶疮,五指拘挛而死。  

宜兴潘书升,康熙甲子年秋,梦至关帝殿,正逢散卷,只听殿上宣布:“第一名到”。随即踢下。第二名正是自己,宣布第三第五名都未到。又见壁上挂一黄榜,榜首之名,是“为楫”二字,却不见其姓。

不一会儿,来一赤面人,将他所戴的头盔放在潘的头上。潘一梦醒来很觉惊讶,等到榜发,潘果得中第一。之后遍访名叫“为楫”的人。

不久,知是娄县的傅鹿野,特地前往拜会。傅素以文章驰名,主司原先预选他为首名,第一、第二场文,都评阅甚佳,因丢失第三场卷,遂被摈弃。

原来,傅之为人,有口才,生平最多绮语,喜欢扬人之短,故得如此报应。揭榜之后,主司欣赏其文,特请会面。此后傅怏怏不乐,抱恨不已,不多久,以鼓胀暴亡。  

江南一书生,文有藻思,但素性喜谈人家闺阃之事,已酉年入闱应试,到第三场发烛之时,忽见卷上有“好谈闺阃”四字,生急以手擦去,等誊正后再看,卷面已被擦破。后见朱卷,有七篇皆圈满,本拟中首名,因无第三场卷而未被录取,生以此潦倒终身。 

文人口业,绮语独多,他人刺心之事,在彼却能谈笑风生,极尽描绘之能事,以作茶余饭后的谈资笑料。如是出言刻薄,必然导致福禄削减,算尽而亡。

每见慧业文人往往贫困潦倒,一生失意,反不如普通百姓能够温饱自安一生,岂非绮语造恶所致?  

  再从修行的角度来说,言说绮语实是障道之因。  

念佛、念咒语时,如果掺杂一些庸俗不堪的闲言碎语,那么,这种念诵称为不清净念诵。就象是在黄金中掺杂黄铜一样,即使黄铜只有少量,但已不能称为纯金,再也起不到纯金的作用。

对于说绮语的人来说,一边漫不经心地诵咒,一边交头接耳,绮语不断,这样会造下重罪。  

修行人本欲求证本性光明,如果心地尘垢不除,焉能得见真谛。而语自连心,常说绮语,会使性地蒙垢,妄心坚固,迷失转深,所以是成道的障碍。

《法苑珠林》中说:“夫忠言所以显理,绮语所以乖真,由忠故有实,有实故德生,德生故所以成圣。由绮语故虚妄,虚妄故罪业生,罪业故受苦,故知趣理求圣,要须实说,说若虚假,终为乖理。”  

说具义语  

断除绮语,我们应当唯一言说具有实义之语。

语言是沟通心灵、传播思想的工具。

我们应当运用语言,满怀慈爱去安慰一切苦难中需要慰籍的人。

我们应当运用语言,随顺他人的根性,启发、引导众生对解脱生信从而趋入正法;
我们还应通过音声以念诵、持咒,来净化自己的心地。

无著菩萨说:

多言可生不善业,纵然未生虚度日,
除非定利自他语,精进禁语极重要。
公案——说绮语,饿鬼唾骂

宋兴孝安禅师,住清泰寺。

定中,见二僧倚槛交谈。

起初,有天神拥卫倾听,久之散去;
继而,饿鬼在旁唾骂,扫其足迹。

后安禅师问及他们,原来,二僧初论佛法,接着,叙旧家常,末后,谈论资养。

安禅师自此之后,终生未尝言及世事。  

莲池大师对此评论说:“古人为生死行脚,才逢师友,惟汲汲商略是事,何暇他论?今人终日杂话,求如二僧,亦不可复得;鬼神在侧,又当如何?噫,可惧也已!”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博主已隐藏评论
博主已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