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无十方佛,南无十方法,南无十方僧,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南无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南无大势至菩萨。
将我的博客复制一份至《海外博客》
由于数据量较大,请您耐心等待复制完成
复制
正文
【ZT】百喻经(白话)11-20
(2007-09-23 16:16:11)
下一个
http://www.bskk.com/viewthread.php?tid=89273&extra=page%3D1婆罗门杀子喻昔有婆罗门,自谓多知,于诸星术种种技艺无不明达。恃已如此,欲显其德,遂至他国,抱儿而哭!
有人问婆罗门言:“汝何故哭?”
婆罗门言:“今此小儿,七日当死,愍其夭伤,是以哭耳!”
时人语言:“人命难知,计算喜错。设七日头或能不死,何为欲哭?”
婆罗门言:“日月可暗,星宿可落,我之所记,终无违失。”
为名利故,至七日头,自杀其子,以证已说。
时诸世人,却后七日,闻其儿死,咸皆叹言:“真是智者,所言不错!”心生信服,悉来致敬。
犹如佛之四辈弟子,为利养故,自称得道,有愚人法,杀善男子,诈现慈德,故使将来受苦无穷。如婆罗门验已言,杀子惑世
译文:
活神仙杀死自己儿子的故事
从前有一位婆罗门,夸耀自己,认为自己的知识丰富,对于各种星象算命卜卦法术无不精通。他自己觉得很了起,依仗着这个本领,总想找一个机会施展才能,于是他跑到另一个国家,抱着自己的儿子痛哭流涕。
有人问他:“你为什么这么伤心如此哭泣?”
婆罗门说:“再过七天,我这孩子就要夭折了。我可怜他这么短命,小小的年纪就要死去,所以才哭起来。”
旁边的人说:“人的寿命是很难预料的事,算卦也会出现差错的,也许再过七天,他还能活着不会死,你为什么要预先痛哭呢?”
婆罗门说:“太阳和月亮有时阴暗不发光,天上星宿可能会陨落,可是我的预言是绝不会错的。”
婆罗门为追逐自己的名利,骗取他人的信任,到第七天头上,便把自己的儿子杀死,以证实自己推算的准确性。
听过他预言的一些人听说他的儿子果真在第七天死去,都感叹地说:“他真是一个有智慧的人,说的一点没错!”大家心里十分信服他,都来向他表示敬意。从今后相信他的预言。
这就如同佛的四众弟子——比丘、比丘尼、优婆夷、优婆塞,企图得到别人的供养,为了名利好处,自称得道,夸耀自己已成正果,用欺骗的方法坑害一些本性善良的人们,装出一副慈悲的样子来蒙骗世人,最终使自己堕落受到无穷尽的痛苦。这就像婆罗门只图证明自己的话能应验,不惜杀掉自己的儿子来证实自己的预言,欺世盗名。 昔有愚人煮黑石蜜,有一富人来至其家。此时愚人便作是想:“我今当取黑石蜜浆与此富人。”即著少水用置火中,即于火上,以扇扇之,望得使冷。
傍人语言:“下不止火,扇这不已,云何得冷?”
尔时众人悉皆嗤笑。
其犹外道,不减烦恼炽然之火,少作苦行,卧棘刺上,五热炙身,而望清凉寂静之道,终无是处。徒为智者之所怪笑。受苦现在,殃流来劫。
译文:
扇不凉热锅里糖浆的故事
从前有一个愚蠢的人在煮黑石蜜,正好有一个很富有的人忽然来到他家里。当时这个蠢人心里想:“我今天应该拿这黑石蜜的浆汁招待他。”于是在蜜浆里加了一点水放在火上煮,同时还用扇子在上面使劲的扇蜜浆,希望石蜜快点冷却,好让浆汁早点出来。
旁边的人熬告诉他:“你不熄灭下面的炉火,反而又不住的扇,怎么能够会使蜜浆冷却呢?”
这时大家都觉得他很好笑。
就像那些外教徒,不根除掉那些旺盛如火的无明烦恼,只是修点苦行,睡在带刺的荆棘条上,用五种毒火为炙烤自己的身体,就希望得到清净寂静的大道,那是决不可能的。只会被智人笑话。这样做,不但现在受苦,而且来世遗患无穷,永远没有解脱的境界
过去有人,共多人众坐于屋中,叹一外人德好极好,唯有二过:一者喜嗔,二者作事仓卒。
尔时此人过在门外,闻人选是语,更生嗔恚,即入其屋,擒彼道已过恶之人,以手打扑。
傍人问言:“何故打也?”
其人答言:“我曾何时喜嗔、仓卒?而此人者,道我恒喜嗔恚,作事仓卒。是故打之。”
傍人语言:“汝今喜嗔、仓座载之相即时现验,云何讳之?”
人说过恶而起怨责,深为众人怪其愚惑。
譬如世门饮酒之夫,耽荒沉酒,作诸放逸,见人呵责,返生尤疾。苦引证作,用自明白。若此愚人,讳闻已过,见他道说,返欲扑打之。
译文:
说人喜嗔的故事
从前有一个人,与许多人共坐在屋里闲聊,他们感叹某人的道德、品行都很好,只是有两个小毛病,第一是容易发脾气,第二是做事太冒失、欠考虑。
这时,那个被议论的人正好从门外经过,却偏偏听到大家议论他的这些话,非常生气,立刻走到屋里,大发雷霆,揪住说他缺点的那个人,抬手就打。
旁边人质问他:“你为什么打人?”
他回答说:“我什么时候喜欢发脾气?我在哪里做事冒失?可是这个人说我喜欢发脾气和作事欠考虑,所以我要打他。”
旁边的人便告诉他:“你现在这种举动,正说明确实爱发脾气和做事莽撞,你的这些做法大家都看到了,为什么还要忌讳自己的缺点怕别人议论呢?
世界上有这样一种人,一听到他人议论自己的缺点就抱怨人家不谅解,甚至责备别人,实际上这是让人所不能谅解的愚蠢行国。
譬如社会上喜欢饮酒的人,无节制地酗酒,一天到晚沉溺在酗酒的状态里,一味放纵自己,不能自拔,放肆去作一些越常轨的事,听见别人的斥责,不但不接受,反而抱怨嫉恨别人,寻找一些理由来为自己辩护,说自己并不像人家说的那样。正像这个蠢人,回避自己的过错不愿意听别人说自己的缺点,听到别人的批评,就要动手打人。
昔有贾客,欲入大海。入大海之法,要须导师,然后可去。即共求觅,得一导师。
既得之已,相将发引,至旷野中,有一天祠,当须入祀,然后得过。于是众贾共思量言:“我等伴党,尽是亲亲,属如何可杀?唯此导师,中用祀天。”
即杀导师,以用祭祀。
祀天已竟,迷失道路,不知所趣,穷困死尽。
一切世人,亦复如是:欲入法海,取其珍宝,当修善法行以为导师。毁破善行,生死旷路,永无出期。经历三涂,受苦长远。如彼商贾将入大海,杀其导者,迷失津济,终致困死。
译文:
商人杀向导祭天的故事
曾经有一伙商人,准备到大海里探宝,但不熟悉去大海的路径,必需要找一个向导带路,才能前往。于是他们就共同多方寻找,果然请到一位领路人。
有了这位向导之后,他们便一起出发。走到一处旷野地带,那里有一座祭祀天神的寺庙,按照常规一定要杀一个活人去祭祀天神。于是这群商人商量:“我们这些伙伴都是亲人或朋友,怎么能杀掉谁呢!现在唯一跟我们没有亲属关系的就只有这位向导,用他祭祀天神长算了。”
祭神完毕,他们却迷失了前进的道路,不知该向哪儿走。结果,这些商人全部被困死在荒野之中。
世上也有这样一些凡夫,跟这个故事没有多少差异;要想到佛法的海洋中去探珍宝,就应当以勤修善法为先导。如果败坏善行,不依教奉行,在这如同茫茫生死轮回的旷野中,是没有办法能够解脱的。只要经历三恶道的灾难以致受苦无穷。就像这些商人将要进入大海,却杀掉了向导,结果迷失了方向,最终困死在旷野里。 昔有国王,产生一女,唤医语言:“为我与药,立使长大。”
医师答言:“我与良药,能使长大。但今卒无,方须求索。比得药顷,王要莫看。待与药已,然后示王。”
于是即便远方取药。经十二年,得药来还,与女令服,将示于王。王见欢喜,即自念言:“实是良医,与我女药,能令卒长。”便敕左右,赐以珍宝。
时诸人等笑王无智,不晓筹量生来年月,见其长大,谓是药力。
世人亦尔。诣善知识,而启之言:“我欲求道,愿见教授,使我立得。”善知识师以方便故,教令坐禅,观十二缘起,渐积众德,获阿罗汉,倍踊跃欢喜,而作是言:“快哉!大师速能令我证最妙法。”
译文:
医生和笨国王的故事
从前有一位国王,生了一个女儿,他很高兴,他把医生叫来,对他说道:“你给我女儿一些快速成长的药,使我女儿吃后立刻长起来。”
医生回答说:“我给她一种好药,吃后可以立刻使她长大。可是我仓促之间手边没有药,必须到很远的地方去寻找,在我外出找到这些药之前,国王是不能见自己女儿的。一定要等她吃了药之后,才能带她来见你。”
于是医生便到很远的地方去采药,过了十二年,医生佯装采得药回来,给国王的女儿吃了,然后带她去见国王。国王十二年后看见女儿,特别高兴,心里自言自语地说道:“他真是一位高明的医生!我女儿吃了他采集的药,能够转眼之间就长这么大!”国王便吩咐身边的大臣,拿一些珍宝赏给这位医生。
当时大家都讥笑国王的傻气和无知,不知道计算一下女儿生出后的时间,已过了了多少年月,一下子看见孩子突然长到了这么大,还当真认为是药物的作用。
世界上往往也有这样的一些人,当他去拜访一位佛法高深的人,向他说:“我要修道,请你指导,好让我立刻便能得知正确的佛理。”这位有道行的导师,为了使他简便易学,就教他坐禅静观,观察流转还灭的十二缘起法。由于逐渐积累了种种修行工夫,后来果然成了罗汉。他便欢喜跳跃,如此说道:“真痛快呀!大师使我很快证得阿罗汉果这一佛道的最妙道法 昔有二人,共种甘蔗,而作誓言:“种好者赏;其不好者,当重罚之。”
时二人中,一者念言:“甘蔗极甜,若压取汁,还灌甘蔗树,甘美必甚,得胜于彼。”
即压甘蔗,取汁用溉,冀望滋味。返败种子,所有甘蔗,一切都失。
世人亦尔:欲求善福,恃已豪贵,专形侠势,迫胁下民,陵夺财物,以用作福。本期善果,不知将来反获其殃。如压甘蔗,彼此都失。
译文:
用甘蔗汁浇甘蔗的故事
早年间,有两个人一起种甘蔗,共同立下一个约定:“种得好的要受奖励,种不好的一定重罚。”
当时这两个人中的一个,自己心里思量:“甘蔗味道很甜,要把它压出甘蔗汁来,再用它来浇灌甘蔗,长起来的甘蔗一定会更加甜美。这样我一定会超过对方。”
于是他就压榨甘蔗,取出汁液再来浇灌甘蔗。他本来是希望甘蔗滋味更加甜美,岂知结果反而浇坏了甘蔗,地里的甘蔗全都死光,连种子也没有了,损失极大。
世界上就是有这样的人,他想做一些好事行善求得福报,于是倚仗自己的权力与地位,一味压迫地位低贱的人,威胁老百姓,从中索取钱财,满足自己的享乐,再用它作一些福利事来。本来期望有个好的报应,适得其反,后来遭受恶的报应,正像这种甘蔗的,不仅种坏了甘蔗,结果连幼苗都丧失了。 往有商人,贷他半钱,久不得偿,即便往债。
前有大河,雇他两钱,然后得渡。到彼往债,竟不得见。来还渡来,复雇两钱。
为半钱债,而失四钱,兼有道路疲劳乏困。所债甚少,所失极多。果被众人之所怪笑。
世人亦尔,要少名利,致毁大行。苟容已身,不顾礼义,现受恶名,后得苦报。
译文:
商人因小失大的故事
从前有一个生意的人,借给人家半个铜钱,那个人好久都没有偿还,于是他就到借钱人那去讨账。
走在讨账的路上有一条大河,渡河要花掉两个钱才渡得过去,到了借钱人那里,却没有见到人,只好回来,渡河又花了两个钱。
为了讨回半个钱的债,用掉四个钱,再加上路途往返的辛苦,劳累不堪,借出去的钱很少,因要账失去的却很多,而且还被人家当作笑话。
世界上是有这样一种人的,为了取得一点点小名小利,以至不惜丧失自己的品德。只顾有利自己,就不考虑人格和信誉,眼前得到不光彩的声名,来世还要受到极痛苦的报应. 昔有一人,贫穷困基苦,为王作事。日月经久,身体羸瘦。王见怜愍,赐一死驼。
贫人得已,即便剥皮,嫌刀钝故,求石欲磨。乃于楼上得一磨石,磨刀令利,来下而剥。
如是数往来磨刀,后转劳苦,惮不能数上,悬驼上楼,就石磨刀。深为众人之所嗤笑。
犹太人如愚人,毁破禁戒,多取钱财,以用修福,望得生天。如悬驼上楼磨刀,用功甚多,所得甚少。
译文:
吊骆驼上楼的故事
从前有一个人,家境非常贫穷,生活困苦,他给国王当了多年的役工,累得瘦弱不堪,国王见了觉得他很可怜,就赏给它一峰死骆驼。
这人得到这峰死骆驼,就动手给它剥皮,可是嫌刀子太钝,到处找磨刀石磨刀,后来在楼上找到一块,于是磨快了刀子,下楼来剥骆驼皮。
这样反复下楼上楼来回磨刀,他感到实在太疲劳了,不想一次又一次的反复楼上楼下跑,于是就把骆驼吊上楼去,凑近石头磨刀。这样做,受到大家深深的讥笑。
这好似那些蠢人,不守清规,破坏佛家戒律,用各种手段牟取钱财,再用这些钱来为自己造福。希望可以得到升天堂的好报。这就像迁就磨刀的方便把骆驼吊上楼去,气力花了不少,但收获甚微。 昔有有乘船渡海,失一银钵,堕于水中。即便思念:“我今画水作记,舍之而去,后当取之。”
行经二月,到师子诸国,见一河水,便入其中,觅本失钵。
诸人问言:“欲何所作?”
答言:“我先失钵,今欲觅取。”
问言:“于何处失?”
答言:“初入海失。”
又复问言:“失经几时?”
言:“失来二月。”
问言:“失来二月,云何此觅?”
答言:“我失钵时,画水作记。本所画水,与此无异,是故觅之。”
又复问言:“水虽不别。汝昔失时,乃在于彼;今在此觅,何由可得?”
尔时众人无不大笑。
亦如外道,不修正行,相似善中,横计苦困,以求解脱,犹太人如愚人,失钵于彼,而于此觅。
译文:
刻舟求钵
从前有一个人乘船渡海,把一个银体盂掉进海里。他当时就想:“我现在对着水面在船边画一个记号,姑且不去管它,以后有时间再回来捞取。”
他走了两个月,到了师子国这样的地方,看到一条河,便跳进水去寻找他原来失去的银钵盂。
许多人就问他:“你这是在捞什么?”
他回答说:“我当初丢掉一个钵盂,现在准备把它找回来。”
众人又问:“你是在什么地方丢失的?”
他回答说:“船刚入海时掉的。”
又问:“丢失多长时间了?”
回答说:“已经快两个月了。”
众人说:“丢了两个月,为什么要在这里找呢?”
他回答说:“我丢钵盂时,曾对着水面在船边上画了一个记号。这里的水面和我原来画记号的水面完全一样,所以在这里找它。”
众人说:“这里的水面和你丢失钵盂那地方的水面虽然没有区别,但你丢失东西是在大海那个地方,现在找东西却在师子国这个地方,哪能找到呢?”
这时大家都笑话他是个蠢人。
就像外教徒一样,不修正行,却在一些似是而非的活动中故意找苦吃,便把一些苦行看成是正常的修行方法,以此寻求解脱。这正和蠢人把钵盂失落在大海处,却在师子国寻找,是没有什么区别的。
昔有一人,说王过罪,而作是言:“王甚暴虐,治政无理。”
王闻是语,即大嗔恚,竟不究悉谁作此语,信傍佞人,捉一贤臣,仰使剥脊,取百两肉。
有人证明此无是语,王心便悔,索千两肉,用为补脊。
夜中呻唤,甚大苦恼。王闻其声,问言:“何以苦恼?取汝百两,十倍与汝。意不足耶?何故苦恼?”傍人答言:“大王,如截子头,虽得千头,不免子死。虽十倍得肉,不免苦痛。”
愚人亦尔,不畏后世,贪得现无法,苦切众生,调发百性,多得财物,望得灭罪,而得福报。譬如彼王,割人之脊,取人之肉,以馀肉补,望使不痛,无是有处。
译文:
割肉百两补肉千两的故事
过去有一个人,议论国王的罪过,他说了这样的话:“国王是一位凶残暴虐治国无道的错君。”
国王听到这话,大为恼怒,顾不得仔细打听,也不问是谁说的坏话,只听信身边惯于阿谀奉承的奸臣,就把一个贤德的大臣抓起来,命令人施以酷刑把他脊背割开,取下一百两肉。
过后有人证明这个贤臣并没有说过国王的这番话,国王心里非常后悔,就给这个贤臣一千两肉,用来补偿他的脊背。
这位贤臣在夜里呻吟不止,伤痛难忍。国王听见了,问道:“你为什么还这样痛苦?我从你背上只割了一百两肉,已经用十倍数量的肉还给了你,难道你还不满足吗?”
旁边的人回答说:“大王,如果砍掉一个人的头,就是还他一千颗头,也不能使这个人死而复生,您虽然以十倍的肉来补偿他,可是仍然免不去他身上的痛苦。”
蠢人就是这样,不顾后果,只贪图眼前快乐,不惜坑害他人。掠夺百姓,用搜刮的钱来作施舍,希望用这些消灭先前的罪业,得到好的报应。就像这位国王,割取了人家的脊肉,再拿十倍肉补偿人家,希望使他不再痛苦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