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肖群

逝者已去,生者戴德.槿以此文寄托本人对他的无限思念
正文

萧群生平

(2006-09-25 22:22:35) 下一个



(夲文由肖群姐姐提供)

一九六一年八月二十二日,萧群的母亲杨梦苓在预产期前十天,早产了她最小的儿子萧群。当时,正处于由大跃进酿成的全国大饥馑时期,上海市面上亦食品奇缺,无论买什么都要凭票供应,连豆腐渣都成了配给的珍贵“营养品”。杨梦苓身体衰弱,没有奶水,只好让保姆用奶糕、米汤喂养萧群,影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

在十年浩劫中,萧群的父亲萧挺无辜蒙垢。一九六七年七月,萧挺遭受隔离审查,单独关进校内一个小房间,不准回家、不准家属探望,要他写检查交代。造反各派都有人到萧家抄家,这批刚走,那批又来,胡翻乱搜、毁坏一切。不久,上音革委会停发了萧挺的工资,只给萧家每人每月发十五元最低生活费。又说萧挺一家住一栋楼是搞特权,将房屋改建了重新分配。
随后,已在萧家工作了近十年的保姆沈玉兰,因不肯“揭发问题”诬陷萧挺,也被里弄造反派批斗,他们甚至还因此注销了她的上海户口,将她赶回老家安徽无为农村。这件事对年仅六岁的萧群打击最大,因为白天父母和哥哥们总不在家,只有玉兰自他出生就整日陪伴、照料着他,他早已视玉兰为不可离弃的亲人。玉兰的突然消失和她临走前的哭泣,都使他幼小的心灵充满了恐惧,令他过早地领会到世界的残忍。他觉得自己突然被遗弃了,他害怕极了。他那孤独、惶恐、无助的眼神,使他看上去就象一只受到惊吓的小鹿,随时想躲进密林的深处。杨梦苓只能在每天傍晚回家后,竭尽全力地抚慰他,叮嘱大孩子们多陪伴他。

一九七〇年三月,单位公布名单,要杨梦苓准备动身去黑龙江省爱辉县插队落户,而且还不准她携带年仅八岁的萧群和十二岁的萧扬同去。孩子们都陷入了惶恐,全家人身上都笼罩着悲伤和无奈。杨梦苓只好写信给萧挺在肥西老家的堂嫂,请她来沪接两个幼子去乡下寄养。
四月初,萧挺的堂嫂来沪接走了萧扬和萧群。虽然杨梦苓每月寄去生活费,萧挺的堂嫂却不能容两个孩子不干活,要他俩在乡下放牛。直到八月份萧群的姐姐萧洛从云南下放处回沪探亲,又去爱辉探望母亲,她返回农场时,才绕道官亭把两个小弟接回上海。
一九七一年六月二十四日,萧挺遭批斗时被踢裂的腰椎伤势加重,致使他下半身完全瘫痪,他连坐都坐不起来了。音乐学院的新贵们见他浑身僵直、面色青灰,骨瘦如柴的身躯里似乎只余下了半缕游魂,令人怵目惊心,生怕他死在隔离室里,忙通知萧群的二哥萧钟将他背回家去。
萧挺躺倒后,家里只有三个儿子能照顾他。当时萧钟十八岁、萧扬尚未满十四岁、萧群未满十岁。萧钟还得到学校去参加运动,他只能每天早上去菜场买些冬瓜、鸡蛋,中午赶回来做些简单的饭食,就得再赶去学校报到。只有小儿子萧群能整日守在萧挺的床前陪着爸爸,一步都不肯离开。他为卧床不起的爸爸开窗关窗、擦汗倒尿。他还负责烧开水,知道十二分钟可以烧开一壶水,再倒水给爸爸喝。在这段时间里,这个未满十岁的孩子完全失去了笑容,他的眼神充满忧郁、哀伤和恐惧。他天天紧抿着小嘴巴,竭力地照顾爸爸,希望能用自己的小手拂去爸爸的伤痛,帮爸爸快点好起来,能从冰凉的生活中赶走悲切。

当时,在“知识无用”的舆论困扰下,怎样才能让两个小儿子得到最起码的基础教育,曾让灾祸缠身的萧挺绞尽脑汁。
他托朋友去请了一些中学老师来家教,给萧扬上语文、数学、物理、化学和英语课。那时,萧群虽然还在读小学,却对这些中学课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主动凑过去听课。在文革中,教师被人贬称作“臭老九”,社会地位十分低微,经常无端遭受学生作弄、批斗,很难遇到能尊师好学的学生。这些请来的教师见两个孩子能彬彬有礼、认真读书,使他们重获教师的尊严,都如获珍宝般的高兴,因此都极其尽心,认真地免费上门来教他们。在理工科学习方面,十一岁的萧群比他十五岁的哥哥进步快,他能举一反三、一点就透,而且自学能力极强,特别在学物理时,有时老师讲错了,他还能提出疑问,讨论纠正。在九岁时,萧群就能自己抱着本《收音机安装》的大厚书,边读边动手装出一台收音机来。他还时常冒出一些新点子,在家里没有电视机的情况下,自己发明、安装了一个电视声音接收器,来收听电视节目。萧挺看着这个特别懂事、智力超常的男孩,内心感到非常欣慰。萧群的一些想法常让人感到出乎意外,他是那么敏感,那么富有创造力。为了尽力培养这个与众不同的孩子,萧挺特意从微薄的生活费中挤出五元钱来,给萧群买了一个电动玩具,供他拆卸、安装,进行研究。不久,他又设法借来乐器,请上音的讲师韩铣光教萧扬吹圆号,并为萧群请来大提琴老师教他拉琴。
文革结束后,一九七九年萧群考大学前,因他的大提琴拉得很好,他的大提琴老师曾劝他报考音乐学院,但他对科学更感兴趣。萧群对物理、化学的自学能力极强,文革结束后,由于长期轻视文化、不求甚解的余毒尚存,一些中学教师业务很差,在上物理课时,萧群经常能纠正老师讲错的地方。高考前两个月萧群参加上海市物理竞赛,得了一百分。在高考中,他不但答对了所有的物理试题,还答对了所有的物理附加题,故他的物理考了一百二十分。考完试他一身轻松地外出旅游去了,让他姐姐替他去填表选择学校。当时规定考生除了选填上海、北京的大学外,还必须选填一些外地的学校,但萧洛只为小弟填了上海的几所重点大学,没有再继续费脑筋去选外地的学校。当收表的老师要求她把表格填满时,她相当自豪地说:“其实我只需要填一所学校就够了,萧群的考分那么高,我不信他的第一志愿复旦大学会不录取他。”那位老师也不由得笑了,说:“这倒也是。”就不再坚持要她按规定填表。
萧群考入复旦大学电子工程系,攻读无线电电子学专业。他于一九八三年七月获得学士学位,被分配到北京航天部任助理工程师。短短几年里,他先后为宇航计测技术作出三项重大发明,创造出《示波器逻辑分析仪》等新产品,获得专利和奖金。因国防原因,他的产品均被列为保密项目。关于奖金,当时研究所极不合理地规定,发明者的奖金必须平分给所里的每个人,以致几万元的奖金分到萧群手中时,只剩下了几十元。这种吃大锅饭的土政策,使奖金完全失去了它原有的含义,使许多贡献杰出的科学家过着默默无闻又清贫如洗的生活。萧群没钱请人照料他的饮食或上饭馆,他因在工作中废寝忘食,时常错过食堂的开饭时间,以致弄得饥一顿饱一顿,日子过得还不如三餐正常的普通人。他的职称也被论资排辈的陋习压住,不能及时得到与他的贡献相应的晋升。
一九八八年夏,萧群以他骄人的科研成果,赢得比利时皇家科学院颁发的奖学金,赴比利时研修计算机硕士课程。临走前航天部才匆忙给了他工程师的称号。萧群到比利时后,因语言问题,他无法去课堂听教授讲课,只能用英文自学,用英文通过各科考试。在他毕业的前半年,总部设在荷兰的皇家菲利普电子器材跨国公司招聘产品研发人员,他前去荷兰应聘,一次面试后,他就返回了比利时,没有想到还有复试。可是,因为他在初试中所谈的种种点子和灵感太打动人心,公司主管在他错过了复试机会的情况下,仍然破格聘用了他。于是,他边工作,边自学读完了研究院的课程,于一九九〇年获得硕士学位。

皇家菲利浦电子是世界上最大的电子公司之一,在欧洲名列榜首。其二〇〇三年的销售额达二百九十亿欧元,在彩色电视、照明、电动剃须刀、医疗诊断影像和病人监护仪、以及单芯片电视产品领域中世界领先。菲利浦拥有十六万五千六百名员工,在六十多个国家里活跃在照明、消费电子、家用电器、半导体和医疗系统等领域。萧群一进菲利普公司就接受了一项任务,要他研发无线电数码音响演示系统,此项目已经多人接手,均告无功而退。萧群接手后,没有任何参考资料,也没有任何产品能够借鉴,他必须凭空研发出一个展示系统来。他日夜思索了整整有半个多月,终于在一天深夜,他从睡梦中豁然开朗,找到了变通的方案。当他次日去公司向上级汇报时,那位主管连连摇头,说:“这不可能做到,绝不可能!”萧群不再争辩,自己动手开始制作,他仅花了十天工夫,就使一种变通的展示系统问世了,使人为之一振,顿时轰动了公司上下。公司立即为他定了高级职称,除了高薪,还能参加产品的年终分红。自此,萧群成为菲利普跨国公司驻比利时产品开发部的高级工程师。
萧挺于一九九一年初收到萧群写的家信,报告他因一项发明进展顺利,轰动公司上下,立即得到高薪重用的盛况。萧挺心中十分欣慰和自豪,想到萧群出国前的境遇,感慨油然而生,他写了一阕词:
 
月中桂 • 叹楚材晋用
一九九一年一月三十日
玉质琼姿,竞芳馨,岁增芝圃春色。天然雅正,更锦心瑰意,忠勤家国。岂知春径窄,荫庇处、难容劲翮。意外沾恩去,冥鸿孤骛,天际任游息。
遥看万里长空,纵山寒路歧,标秀遐域。佳音迭奏,正握瑜怀瑾,延登瑶席。快哉犹感慨,叹禹土、焉无睿识。只怨多淫雨,良材育成春草积。 

一九九二年,鉴于萧群对公司的突出贡献,他得到特批,在非移民国家比利时入了籍成为比利时公民。在公司内部,起初萧群不会说荷兰语,公司主管因为特别重视他,除了安排公司付费为他请语言教师外,还一度规定,在有他在场的会议上,所有人一律得说萧群能听懂的英语,直到他能用荷兰语和人交流,方解除了这项规定。在比利时的中国留学生得知这一情况后,都感到萧群特为中国人争光,使他们也能跟着扬眉吐气。

一九九三年秋,萧群在比利时鲁纹市买下第一栋房产。
同年,他与在比利时攻读心理学硕士的中国留学生任燕结为伉俪。
一九九四年九月二日,萧群活泼可爱的女儿萧鹭溪在鲁纹诞生。
萧挺接到喜讯后写了一阕词:
 
青玉案 • 得佳音喜咏
一九九四年九月三日
今晨,群儿从鲁纹来电话,言其于二日晚得女,婴儿体重7.8斤,不哭,好动。闻之,喜动情怀,油然而歌!

长途电话传真趣,得嘉讯,欣然舞。阵阵清风驱溽暑。岁添双凤(1)。时倾笑语,孙辈今超伍(2)。
群儿开始为人父,三十三年颇知路。奋翮凌霄弘远翥。齐家兴业,累功驰誉,兰桂香盈户。
注:(1) 今岁,余连得两孙女。
(2)《周礼》:“五人为伍”,余已有六个孙儿孙女矣! 

一九九五年初,萧群偕妻、女回国探亲,萧挺喜悦地写了一阕词:
 
踏莎行 • 群儿一家归省喜咏
一九九五年一月十九日
忍泪离乡,展眉归省,长空万里翔苍隼。异邦赢得一枝春,红花翠叶含芳颍。
夕照清幽,晨霞彪炳,悲欢离合人间景。笑谈穷达不移情,历经磨练宜修本。 

萧群的女儿鹭溪年仅五个月,每天拂晓即醒,独自呢噢不停,颇似小鸟啼鸣。一日,闻其父梦中咳嗽,竟应声咯咯大笑,实乃妙不可言。杨梦苓情不自禁地写了一阕词赞美道:
 
喜迁莺 • 晓莺鸣
一九九五年二月十日
天破晓,睡初醒,奇韵静中听。似歌如语赛琴筝,清啭胜莺鸣。
承天赉,娇憨态,小样令人怜爱。闻声呼应颇通灵,欢笑最撩人。 

一九九六年夏萧群接萧挺夫妇到比利时小住,并偕父母同游西欧列国。旅欧期间萧挺写了一首诗、二十一阕词,选录其五:
 
点绛唇 • 鲁纹的家
一九九六年七月十七日
群儿在鲁纹置有房产。余一生飘萍,今初次住自家房屋,不免感慨系之!
云迹萍踪,水村山甸随缘住。梦中成趣,域外生门户。
室畅窗明,庭院多春煦。歌伴舞,稚孙解语,来此非行旅。 
 
长相思 • 凯旋门
一九九六年七月二十七日
凯旋门,凯旋门,望此嵯峨脱屣行(1),心期视野清。
胜欢情,败伤情,何故人间难太平?! 丰碑待细评(2)。
注:(1)《北史魏文帝纪》:“帝尝登逍遥观,望嵯峨山,
因谓左右曰:‘望此令人有脱屣之意。’”
    (2) 凯旋门上刻有为正义而战者姓名,但并非全是。 
 
清平乐 • 罗浮宫畅怀
一九九六年七月二十八日
罗浮宫里,触目皆精艺。古画鲜妍雕刻细,百态千姿绮丽。
览观竟自颠颠,油然往返流连。维纳斯前留影,算来半是游仙。 
 
菩萨蛮 • 游凡尔赛宫
一九九六年七月二十八日
林园千顷轻烟织,黄沙铺地庄严极。宫后御花坛,宫前旌旆残。
无言雕像立,王去空留迹。游客喜登临,流泉朝暮吟。 
 
万年枝 • 布鲁日风情
一九九六年八月四日
入妙境,颇宜人,风物系幽情。土花斑驳眼前明,处处古风存。
红砖路,油灯柱,得得马车奔驭。赏观品味一经行,留醉到黄昏。 

八月,萧群应聘进入菲利浦荷兰总部,跻身于公司高层的应用开拓者行列。在研发无线电数码录音、摄影等电子器材及软件的高科技领域中,他每年都能为公司贡献出不少新点子。
萧群从比利时迁居荷兰时,公司除了发给他安家费之外,还支付费用给搬家公司为他搬迁。古之金台招贤,今在异域发扬。联想国内年年高喊“要重视知识分子”,却总是干打雷不下雨。萧挺感慨之余,写了一阕词:
 
水调歌头 • 群儿搬家有感
一九九六年八月十六日
昔听爱才说,今见事情真。群儿跨国新就,优待有规绳。只道搬家琐事,全由专人料理,袖手任其行。图纸早先定,终了不须评。
观此景,思此事,别怀萦。何堪瑶圃,时有雷响却无霖。开口英才宝贵,着实亲疏推类,才大更难凭。轨接何方去?醉眼看天文。 

萧群的新居位于荷兰安托温市,萧挺写词赞道:
采桑子 • 安托温居住区小景
一九九六年八月十八日
单排独幢参差立,四外萦青。片片芳茵,斜顶明窗绿倚门。
屋前屋后繁花艳,颇似乡村。胜过乡村,宁静清新足可人。

在此宁静幽雅的环境中,萧群夫妇于一九九七年五月九日,又添了一个聪明伶俐的小儿子萧俊瑞。接喜讯后杨梦苓高兴地写了一词一诗:
 
调笑令 • 添孙乐 (外一绝)
一九九七年五月十日
欢笑,欢笑,电话传来喜报。群儿昨日添丁,娃娃体重性灵。灵性,灵性,祈盼才优骨劲。   

儿孙同一属,相继作耕牛。
芳润春常在,兰陔黛色流。

萧群美丽的女儿鹭溪小小年纪就喜爱绘画,六岁时就能把狄斯尼的动画形象临摹得维妙维肖。他机灵的小儿子俊瑞则对数字特感兴趣,两岁时就能做二十以内的加减法,丝毫不出差错。

二〇〇一年是萧家的黑色灾年,在这年,晚期肺癌夺去了萧钟的宝贵生命,又来势汹汹地缠住了正当壮年的萧群。

萧群是个奇人,在高科技领域中,他披荆斩棘,不断创造发明、造福人类,智慧卓荦出众。在日常生活中,他长葆童心,始终幽默乐天,性情豁达大度。面临死神,他更是以异于常人的超然态度平和应对,照常谈笑自如,令人惊讶、钦佩。当他预感到自己的大限将至时仍能平静地说:“我一生始终都有明确的目标,并努力去达到这些目标。我活得很充实。人生有目标,活得有价值,就死而无憾。”他坚忍不拔地和癌魔搏斗,一直念念不忘并竭力完善着他人生的最后一个课题。虽然他自己认为在他一生所有的发明中,这仅是个微不足道的项目,但是他的亲人知道,在病魔缠身的厄境中,这是他完全出于自愿地透支自己,为科技领域做出的最后贡献。他以极其顽强的毅力,又一次发挥了超常的智慧和潜能,争分夺秒,赶在无情的癌细胞扩散到他的脑部之前,成功地令又一个新颖软件问世。萧群为世界科学的进展奉献了自己全部的心血,真正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二〇〇四年十一月十六日凌晨,寒潮袭人,萧群静静地在睡梦中安宁地离开了人世,年仅四十三岁。

萧群的毕生都在用熊熊的智慧之火燃烧着自己,为世界知识宝库填补空白。他毕生在科技尖端呕心沥血、废寝忘食,不断征服着常人难以涉足的高峰,为全人类创造丰祉。这样有大智慧大贡献的人怎么会死呢?! 他不会死!他只是累了,需要休息一会儿,他只是安详地睡去了,他的业绩和精神会永世长存,他会栩栩如生地永远活在深爱他的人的记忆中。在亲人心里,他其实并没有死,他只是去异乡遨游,再不会感到疲累……

接到噩耗后,杨梦苓大恸不已,引发了神经官能症,不得不住院治疗。萧挺亦不由得心痛如绞、涕泪滂沱……
他万分悲怆地为爱子写了一副挽联:
悲俊才英年早逝
想吾儿功绩长存

[ 打印 ]
阅读 ()评论 (3)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