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随想──世界上的水都是相通的

(2007-02-07 15:16:25) 下一个

身边常常有些信基督教的朋友,自己也曾经去过教会的查经班,据说一旦信主成为了基督教,并且遵守基督教的准则,就能够死后上天堂得到永生。遵循基督的旨意,光耀耶稣的名,应该是作好人的吧,也不错的。但是,我听人总是这么说,心里不太舒服,因为听起来好像是为了要上天堂才去做好人,才去信教似的,归根结底,还是为了自己着想。不是说人不该替自己着想,而是觉得基督教这样有着很大的宣称的宗教,这样似乎立意不是太高远,至少跟他们宣称如此之大不相衬。

当然,也许是向我宣讲教义的基督徒水平有限,没有深刻体会基督教的真正涵义。曾经读《圣经》中“哥林多前书”一章,对作者保罗对爱的阐述印象极深:“我若能说万人的方言,并天使的话语,却没有爱,我就成了鸣的锣、响的钹一般。我若有先知讲道之能,也明白各样的奥秘、各样的知识,而且有全备的信,叫我能够移山,却没有爱,我就算不得甚么。我若将所有的周济穷人,又舍己身叫人焚烧,却没有爱,仍然与我无益。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爱是不嫉妒,爱是不自夸,不张狂,不作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处,不轻易发怒,不计算人的恶,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爱是永不止息。”我曾经在我的其它文章中提到过这段文字,但是现在提及它,仍旧忍不住要全部写出来,这样的爱得无怨无悔,心甘情愿,不求回报,这才是爱人的人应该有的情怀,或者说,才是宣称要爱人的人和宗教应该有的胸怀。也许,这才是基督教本来该有的精髓吧,我猜想,过去,现在,未来,都有基督徒这样地实行着的,或者说,每个虔诚的基督徒多多少少都体现了这种精神,虽然难说充分。

这并不是基督教独有的胸怀(实际上,基督教本身由於它依附的文化的侵略性和功利性,已经在开始渐渐的失去这种特质)。记得曾经读过一则大乘佛经故事,一位孝子向一位修道的菩萨求救,要求他施舍眼睛,作为医治他母亲的药物,而这个菩萨,毫无吝惜地把左眼挖给他。但是那位孝子说:“你太快了,弄错了,我是需要你的右眼,才能医治我的母亲。”这个菩萨听了,迟疑了一下,再把右眼挖给他。这时,眼睛作为药已经不灵了,因为菩萨有了迟疑不舍之心。大乘戒律的根本精神,在於心戒,凡是“动心忍性”,起心动念之间的内在动机,有一丝一毫恶念,或是以自私自利而出发,便是违犯了菩萨的戒律。从这个故事可知,牺牲自我,救世救人的行为,是如何的难行。不过,在这个芸芸众生的世间,有不少慷慨捐生,舍生取义,以及许多的舍己为人的事情,各色各样,或大或小。真正的佛教徒如此,其它信仰不同者,甚至是没有宗教的信仰的人,都有如此实行的事迹。大乘佛教的牺牲自我,专为救世而高尚其志的精神,自然是天人仰止,无可非议,然而实践其道,谈何容易,但是作为一种精神教化人类,和保罗对爱的阐述一样,其对於人类德行风范的伟大建立,令人肃然起敬。

 

还听说过一个故事,有人死后还魂,记起曾经到过阎罗殿,殿前门联写道:“有心为善,虽善不赏;无心为恶,虽恶不罚。”死后上西天极乐世界还是下十八层地狱,似乎不是我们人们能够自以为是的;巧的是,我读到过一位著名的教士说过这样的话:“如果有幸上天堂,你会看见有些你永远不可想象的人在那里,而有些你以为能够看见的人,却不见踪影。” 两则故事,颇有异曲同工之妙!

难得的是大乘佛教不但赞叹笃信佛道真理的善男信女,同时也赞叹其它具备同一真理,同一原则的异宗外道,虽然对於最高见地因有差别而形成说教的方式各有不同,或者没有宗教信仰的人士,只要是同具菩萨觉世的心肠,就认为是大乘菩萨道的同行善友;相形之下,基督教对不同宗教甚至本教内的不同教派,动辄称之为邪教,似乎有些狭隘了。

其实,世界上的水都是相通的,爱人救世的思想、宗教,其最高见地,得以传世的根源,爱人的心肠,也是相通的。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唯厚 回复 悄悄话 这么好的文章。深藏在这里。 深谷幽兰阿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