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鸿零雁

异国客居, 聊记心路
正文

(ZT) 中华新韵简编

(2006-11-06 21:52:57) 下一个
中华新韵简编

各位朋友好,《21世纪中华诗词发展纲要》提出以普通话作基础,实行声韵改革。这是从语言发展现状出发,获得最大诗词效果,深受广大群众欢迎的必要措施。现将中华新韵简编后挂在这里,供喜欢新韵或不熟悉古韵的诗词爱好者使用参考。

新韵汉语拼音韵部速查表

1.麻  a (),  ia (ㄧㄚ), ua (ㄨㄚ) 

2.波  o (),  e (),  uo (ㄨㄛ)

3.皆  ie (ㄧㄝ) üe (ㄩㄝ)

4.开  ai (),  uai (ㄨㄞ)

5.微  ei (),  ui (ㄨㄟ)

6.豪  ao (),  iao (ㄧㄠ)

7.尤  ou (),  iu (ㄧㄡ)

8.寒  an (),  ian (ㄧㄢ), uan (ㄨㄢ) ǖan (ㄩㄢ)

9.文  en (),  in (ㄧㄣ),  un (ㄨㄣ), ǖn (ㄩㄣ)

10.唐  ang (), iang (ㄧㄤ) uang (ㄨㄤ)

11.庚  eng (), ing (ㄧㄥ), ong (ㄨㄥ) iong (ㄩㄥ)

12.齐  i (),  er (),  ǖ ()

13.支  -i(零韵母)

14.姑  u  

附:关于中华新韵韵部划分的说明 

1.韵部划分的依据——普通话
2.韵部划分的标准——同身同韵
3.平仄区分的原则——只分平仄,不辨入声
4.多音字的归属原则——音随意定,韵依音归
5.与旧韵书的关系——倡今知古,双轨并行;今不妨古,宽不碍严
关于几个具体问题的说明

e、o 同韵。
  e 与 o 在汉语拼音中发音的区别,是依赖于声母的,当其与 b、p、m、f 相拚时,发 o 音,与其它声母相拚时,发 e 音。它两个其实是一个韵母,只是与不同的声母相拚时,才造成了读音的微小差别。《平水韵》同归五歌,《十三辙》同入“梭波”,说明古时差别更小。《注音字母》中用ㄛ、ㄜ表示,采用两个形近的字母,正是反映了读音的实际情况。因此,把 e、o 归入同一韵部,是在实际发音上是不违反“同身同韵”的标准的。
  eng、ong 同韵。
  韵母 ong 的使用,只是《汉语拼音方案》的特殊处理。从音韵学角度上讲,ong、iong 的韵腹都不是 o,而是 e,即应为 ueng、ǖeng,其韵身都是 eng 。《汉语拼音方案》中还有一个韵母 ueng,与 ong 同音,可见 ong 与 ueng 是等效的。在《注音字母》中,ong、iong 即为ㄨㄥ、ㄩㄥ。介母不同,韵母同为ㄥ,其与 eng 同身同韵的状况,更是一目了然。《平水韵》分为一东二冬八庚九青十蒸,至《十三辙》统归中东,反映出古人已经认识到它们可以是同韵的。
  ie、ue 的韵身不是 e,而是 ê。
  我们所说的“同身同韵”的标准,是以字的实际读音为依据的。《汉语拼音方案》为了简便,对个别字母的使用做了调整。比如,ie、ue 中的 e 实际应是 ê,即《注音字母》中的ㄝ,为了简便,以 e 代之。注音时是简便了,划韵时却增加了一层假而具。必须抛开假而具,按照其实际读音划韵。因此 ie、ue 不应与 e 同韵,而应自成一韵。《平水韵》中,此二韵杂于九佳六麻,《十三辙》始辟“乜斜”,反映出读音的发展分化状况。
  an、en 不同韵。
  这两个韵母的字,有一部分在古代读音是相同或相近的,因而《平水韵》把它们归入同一个韵部(十三元)。现在有些地方方言中还保留着这种坊音,但普通中已明显的区别出来了。这两个韵母虽然都是以鼻音n做为韵尾,但做了韵腹的主元音不同,因而韵身不同。按照“同身同韵”的标准,不应同韵。
  en、eng 不通押。
  古人多有 en、eng 通押现象,多见于词。现在有的地方方言中,仍有 en、eng 不分的现象,即是古音的残留。普通话中,它们的读音差别是非常明显的,不能通押。且新韵只有十几个韵部,字量大,余地大,用韵再无放宽的必要。因此,不论从“同身同韵”的标准来说,还是从具体操作的尺度来说,这两个韵部都不应再通押。
  注:为简便起见,本文所举旧韵部仅为平声韵部,对其仄声韵部,根据“同身同韵”的标准,读者用者自会解决其韵部归属,兹不赘。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