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罢了:“感性与理性续篇”(ZT) - 博客 | 文学城

五味七色:优美园地

生活需要美丽,美丽不是人生
个人资料
五味七色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罢了:“感性与理性续篇”(ZT)

(2007-03-09 10:33:18) 下一个
责任和爱不一定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它们只是一个事物的两个面,就像虚和实一样。其实理性和感性都是一种生活,“感性”是我们对大自然最本能的直觉,也是大自然给予我们的生存能力中最强大的武器。这种直觉往往高于理性,但遗憾的是,在理性逐渐占据人类思维同时,感性的敏锐和精准度却在慢慢的消钝,“直觉”的重要性也日趋退化,我们对“直觉”的使用也日趋荒废。

感性是从主观的立场对待事物。纯粹的理性会使人被现实的世界拒绝;纯粹的感性会使人被现实的世界淹没。也就是说一个人不可能完全理性或完全感性, 也不因该是单纯的理性或感性, 好象现在我们的生活中时常有人强调理性,但往往许多人在理性的背后表现出来的却是感性。

在我眼里,“理性”是“感性”有益部分的产物,是对“感性”的合理归纳和总结。如果将“感性”比作“探索”,则“理性”是探索出来的规律。其实,情之所以不定,皆因浮于表面未达深层,而至刻骨铭心的情则已无力可变。“感性”始终充满了人类饱满的激情,而“理性”则是过滤过激情之后的冷静和思索方式。“感性”激发出艺术的人生,而“理性”则摈弃了情绪的干扰。

我认为灵感是感性的内涵,是生命最本源的东西,在生命之初是仅有灵性而无理性的,由灵性而至理性,那是一种在理性之上更高一层次的理性,循环往复,螺旋上升,但到了如今人们却忘记了最本源的东西,并将人本身最宝贵的东西——直觉给抛弃不用。而真正能改变这个世界的那些人都是感性思维异常发达的人,灵感和精力异常充沛的人,举目望去,古往今来大凡如此。

人生如梦,爱情是梦中之梦。诸色皆空,色欲乃空中之空。若是用纯理性的眼光去看待人生,这人生还有什么意义?若无爱梦萦绕,人生岂不成了赤裸裸的空无;离了暮雨朝云,巫山纵然万古长存,也只是一堆死石头罢了。

“愿意的人,命运领着走。不愿意的人,命运拖着走。”我不会让命运拖着走,我要尽力地去享受爱情、友谊,去欣赏大自然、艺术创造等等,这是一种对生命本身的享受。我不愿意等到我离开这个世界时才发现,我只是使用了生命,而不曾享受生命!

我虽然不太清楚幸福的确切含义和概念,但我知道,“幸福”中一定包含着活得有滋有味的鲜明感觉。 世上有味之事不一定有用,就像诗,酒,烟,哲学,爱情这些东西,它们虽然没有多大用处,但却能使我们活得有滋有味。

若是从纯理性的角度出发,人生不过是一段以死为背景旅程,在这么一个前提下,人生还有什么幸福或痛苦可言,一切苦乐祸福的区别都无谓了。但是在我眼里,对于一颗善于感受和思考的灵魂来说,任何一种经历都可以转化为内在的财富,且如一位诗人所说:“你所经历的,世间没有力量能从你那里夺走。”

所以,每当我思想和行为产生冲突时,是理性面对还是感性处理就看那一刹的态度所决定了。如果我想用理性来解决问题,我就会保持沉默;若是我想用感性来解决问题,我就会发泄情绪。归根结底,无论我选择哪种方式,都是自己喜欢做的事,对也好,错也罢,什么结果都无所谓,只图一个感觉,你也许会说,这本来就是一种感性的表现,而我却认为也是一种理性的享受。

我的理性和感性都是为我心中的快乐和平和服务的。当我遇到人生的挫折时,我会用张鸣善《普天乐》中的话来帮助自己面对现实:“风雨儿怎当? 风雨儿定当。风雨儿难当!”有些事前不敢想象的事情发生了,怎么办?当然必须得忍受,无论过后是如何的不堪回首。

我也赞同 陶渊明说的“既自以心为形役”,我要让我的身体做我心灵的主人;我愿意努力遵循孔子的教导,尽量做到“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我相信,内心的强大可以化解生命中很多遗憾。

我从来不是一个患得患失的人,“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一个人只有在生活中保持心态的平和、安定和勇敢,才会感到安详和舒泰。我不会让自己的心灵荒芜,更不会去浪费自身生命的能量,在这个 物质繁荣,生活节奏加快的世界里,我希望当自己面对一件事情时,我能够迅速地做出判断,选择属于自己的、最有价值的处理方法和生活方式。 我希望自己能永远保持一种 “丰富的单纯”的境界,我希望在忙忙碌碌的现实生活中为自己保留一块开阔的心灵空间,一种内在的从容和悠闲。在这个心灵空间中,我要把生活和事业作为我生命的果实来品尝。我不会让自己沉溺于永远的忙碌之中,我不会让自己的心灵被各种事务所充塞,如果是那样,无论我在事业和生活上取得了怎样的成功,其结果只能是损耗了我的生命而没有品尝到它的果实。

我更不会将生活中的遗憾放大,我记得泰戈尔曾经说过,“如果你因为错过太阳而哭泣,那么你也将错过星星了”。所以,我既不会错过太阳,也不会错过月亮。泰戈尔还说过: “我们在黑暗中摸索,绊倒在物体上,我们抓牢这些物体,相信它们便是我们所拥有的唯一的东西。光明来临时,我们放松了我们所占有的东西,发觉它们不过是与我们相关的万物之中的一部分而已。” 佛家也说:“看穿,放下,自在”,所以,该“看穿”的时候我一定会“看穿”,该“放下”的时候我一定会“放”,虽然我不能保证自己一定会 “自在”。

曾看到过一个很有意思的佛家小故事:

小和尚跟老和尚下山化缘,走到河边,见一个姑娘正发愁没法过河。老和尚对姑娘说,我把你背过去吧。于是就把姑娘背过了河。

小和尚惊得瞠目结舌,又不敢问。这样又走了二十里路,实在忍不住了,就问老和尚说,师父啊,我们是出家人,你怎么能背着那个姑娘过河呢?

老和尚就淡淡地告诉他,你看我把她背过河就放下了,你怎么背了二十里地还没放下?

所以,我们该放下时且放下,我们不该执著时一定不执著,往往是,在我们宽容别人的同时,我们也为自己赢来了一片海阔天空。

因此,我仍然会一如既往地“走过、路过、不错过”,但是,在我“走过、路过、不错过”,在我闯荡世界,建功创业,探险猎奇,觅情求爱的同时,我一定不会忘记回家的路,这个家,就是“自我”—— 我自己的心灵世界。

谢谢你将我的文章贴在你的博克里,这对我是一种鼓励。我会尽快完成我的论文,将我的网页打开。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