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血战塘马——纪念新四军抗日阵亡将领旅长罗忠毅,旅政委廖海涛 (图)

(2006-08-22 20:33:33) 下一个

图:罗忠毅 对不起,廖海涛的照片,尚未找到。 血战塘马——纪念新四军抗日阵亡将领旅长罗忠毅,旅政委廖海涛 血战塘马 陈华兴   1941年11月28日,在新四军第六师的战史上是悲壮的一天。   在茅山塘马战斗中,六师参谋长兼16旅旅长罗忠毅和16旅政委廖海涛先后壮烈牺牲。   1941年7月1日,日寇与汪精卫伪政权联合在华中发起了旷日持久的“清乡”行动。茅山一带作为新四军在江南最早开辟的抗日根据地,成为敌伪“清乡”的重点地区。   为了保存抗日力量,六师参谋长兼16旅旅长罗忠毅和16旅政委廖海涛率16旅旅部、地方政府机关和教导大队在48团2营4连、6连的保卫下,采取运动战的方式与敌周旋。   11月25日,部队转移至塘马。因其地处偏僻且地形有利(丘陵山区),罗忠毅、廖海涛命令部队休整。   11月28日晨,罗忠毅、廖海涛决定率部队向东转移。未及出发,即与日寇大股“清乡”部队遭遇。   战斗开始后,廖海涛即率48团2营4连、6连占领村西面的乱坟岗阻击敌人。紧接着,我教导大队在村南面与日寇骑兵连打响。   罗忠毅旅长亦亲上火线。经与廖海涛政委紧急协商决定,由廖政委继续率48团部队阻击敌人,罗旅长负责指挥机关和其余部队突围。   地方机关及教导大队向长荡湖方向突围后,罗忠毅旅长毅然决定率警卫连继续在村东面展开阻击战,掩护地方机关及教导大队顺利突围。   激战至中午,罗旅长身边只剩下几名战士。此时,一颗罪恶的子弹击中了罗旅长的头部,罗忠毅旅长壮烈殉国。   廖海涛政委得知罗旅长牺牲的噩耗,十分悲愤,继续率部队英勇阻击敌人,给日寇以重大杀伤。   下午2点,廖海涛政委组织阻击部队突围。在部队即将突破敌人的最后一道封锁线时,廖政委不幸腹部中弹,身负重伤。   部队用担架将他抬到一位老乡家里隐蔽起来,准备突出重围之后再带军医来接他。但廖政委终因伤势过重,未及抢救即英勇牺牲。   塘马战斗使新四军第六师遭受重大损失。   刚刚率18旅突出日寇“清乡”重围、到达新四军军部的六师师长谭震林为罗忠毅、廖海涛同志的牺牲而悲痛欲绝。   在经过陈毅、刘少奇等军部首长同意后,谭震林于1942年初到达茅山,亲自兼任16旅旅长,整顿部队,继续与日寇作殊死的斗争。   16旅重振雄风,英勇作战,使日寇的“清乡”阴谋始终未能得逞。   塘马战斗,就日伪方面来讲,是对茅山“清乡”的一部分,其行动的准备是相当充分的。   从军事意义上讲,达到了集中优势兵力和战役突然性这两点,因此取得了一定成果,给我军造成了一定的被动和损失(是役我军罗忠毅旅长、廖海涛政委以下270余名将士殉国)。   就我军方面来说,由于没有及时分析出“清乡”较之“扫荡”的新特点,采取更有效的战术,保存力量,打击敌人,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但是,我军将士英勇抗日的精神仍令敌伪胆寒,我军亦给敌人以重大杀伤。   同时,我军及时总结经验教训,采取了游击战术与秘密斗争相结合的战法,突破了敌人“清乡”的包围圈,从侧面有力地打击了日伪军。   后记:   1943年,新四军第一师、第六师合并。   年底,第2旅旅长王必成率2旅主力南渡长江与16旅合并,继任16旅旅长,原18旅旅长江渭清继任16旅政委,继续在江南坚持抗战。   1945年1月,新四军一师主力在粟裕、叶飞等人率领下南渡长江,与16旅会师于浙江长兴仰峰峁。   2月5日,苏浙军区成立,16旅改编为苏浙军区第一纵队,王必成、江渭清分别担任司令员和政委。 ———————————— 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6年06月08日 17:38   “平静的塘马,变成了血腥的战场。我们的罗廖首长,身先士卒,英勇顽强,沉着指挥,驰骋疆场……”   这是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第6师16旅官兵创作的歌颂在塘马战斗中牺牲的旅长罗忠毅、政委廖海涛的诗歌。   罗忠毅是新四军抗日名将。1907年生于湖北省襄阳县一个贫民家庭。早年参加进步学生运动,1927年投身冯玉祥部当兵。   1931年,他所在的国民革命军第26路军被蒋介石调往江西进攻红军。这年12月,26路军17000余名官兵在董振堂、赵博生的领导下,举行宁都起义,罗忠毅随起义部队被编入红5军团。   他作战勇敢,屡立战功,1932年便加入中国共产党。党组织还送他到瑞金中央红军学校学习,并成长为一名基层指挥员,参加了中央苏区第四、第五次反“围剿”。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长征后,他任闽西南游击队第1纵队司令员、闽西人民抗日义勇军司令员等职,在闽西南地区坚持开展极其艰苦的三年游击战争。   抗日战争爆发后,罗忠毅担任新四军第2支队参谋长,他和司令员张鼎丞、副司令员粟裕并肩战斗,粉碎了日伪军的多次“清乡”和“扫荡”,在江苏与安徽交界的横山地区开辟了抗日游击根据地。   1939年11月,新四军成立了江南指挥部,陈毅、粟裕任正副总指挥,罗忠毅任参谋长,他率部在苏南句容地区建立党的组织,培训抗日骨干,动员群众开展抗日救国活动,积极参与创建了以茅山为中心的苏南抗日根据地。   1940年7月,陈毅、粟裕率新四军主力北上执行开辟苏北根据地的战略任务,罗忠毅担任重建的江南指挥部指挥,留在苏南坚持敌后抗日游击战争,指挥部队多次挫败日伪军和顽军的进攻。   1941年1月皖南事变发生后,罗忠毅在各县自卫武装和秘密交通员的协助下,把皖南党政机关和新四军撤退人员,以及在事变中失散的同志共9000余人,先后安全转移到苏北,为保留和壮大新四军的力量作出了杰出贡献。   4月,罗忠毅任新四军第6师参谋长兼16旅旅长,率部转战于句容、丹阳、武进、溧水地区。   其时,国民党40师结集几个团的兵力,4天内先后三次向黄金山新四军驻地发起猛攻。罗忠毅率部迎战,4天内三战三捷,共歼敌4个营,击溃7个营,缴获机枪、步枪800多支,还有18门炮及10万发子弹,成为新四军挺进苏南以来一次战果辉煌的运动战。   这年11月28日,日伪军3000余人袭击溧阳塘马村,为了掩护正在塘马村开会的苏南根据地党、政、军干部安全转移,罗忠毅和政治委员廖海涛在主力部队远在溧水一带来不及回援的情况下,率领不足300人的兵力与4000多日伪军展开血战,打退日伪军8次冲锋,打死700多日伪军。在与敌人展开殊死搏斗中,罗忠毅与廖海涛先后壮烈牺牲,他们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烈士生平纪事 新四军旅长,政委。殉难前在江苏溧阳休整,死后有日军指挥(留日同学)安葬于别桥—当时的日军指挥部所在地,解放后,迁至市仙人山,建烈士陵园 。 ※烈士殉难经过 在江苏溧阳的塘马休整期间,遭日军三面包围,只有东面(别桥方向)有退路,退至王家庄塘马山全军覆没,只有少数战士幸存。现在后周塘马山有战士烈士陵园。 罗忠毅 生平简介   罗忠毅是新四军抗日名将。1907年生,湖北襄阳人。早年参加进步学生运动。1927年入冯玉祥部当兵。1931年随国民党军第26路军到江西,同年12月参加宁都起义,编入中国工农红军第5军团。 他作战勇敢,屡立战功,从班长晋升为排长、连长、营长。后到瑞金入红军学校学习。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3年起任福建军区司令部作战科科长、连(城)宁(化)(龙)岩军分区参谋长,参加了中央苏区第四、第五次反“围剿”。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任福建军区第3分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闽西南第1作战分区司令员、闽西南游击队第1纵队司令员、闽西人民抗日义勇军司令员,在闽西南地区坚持极其艰苦的3年游击战争。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任新四军第2支队参谋长、江南指挥部参谋长,参与创建以茅山为中心的苏南抗日根据地。参与指挥水阳伏击战、官徒门奇袭战等战斗。1940年7月新四军江南主力北渡长江后,任重建的江南指挥部指挥,留苏南坚持敌后抗日游击战争,指挥部队多次挫败日伪军“扫荡”“清乡”和国民党顽固派军队的进攻。1941年皖南事变发生后,曾率部艰苦作战,接应新四军突围北撤人员。在西池塘战斗中,他的新婚妻子柳肇珍牺牲。4月任新四军第6师参谋长兼16旅旅长,率部转战于句容、丹阳、武进、溧水地区。曾指挥部队在黄金山地区同国民党顽固派军队作战,三战三捷,打退了顽军的进攻。同年11月28日,日伪军3000余人袭击溧阳塘马村,为了掩护正在塘马村开会的苏南抗日根据地党、政、军干部安全转移,他与第16旅政治委员廖海涛率部与敌人展开殊死搏斗,壮烈牺牲,时年34岁。 廖海涛 生平简介   1909年生,福建上杭人。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区苏维埃政府副主席。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领导上杭地区军民坚持3年游击战争。抗日战争爆发后,任新四军第二支队四团政治处主任,参加开辟苏南抗日根据地,后任团长、第二支队副司令员兼政治部主任。皖南事变后,任新四军第六师十六旅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和苏南抗日军政委员会主任,率部转战于句容、丹阳、武进、溧水地区。同年11月28日在江苏溧阳塘马战斗中牺牲。
[ 打印 ]
[ 编辑 ]
[ 删除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