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跨越繁体、简体间的心理鸿沟:写出中华文化新篇章

(2006-08-22 16:28:38) 下一个
跨越繁体、简体间的心理鸿沟:写出中华文化新篇章 | 消息来源:《亚洲周刊》 | 编辑:2006-06-24 | 网址:http://www. | | 抄送朋友 | 打印保留 | http://www. :http://www.《亚洲周刊》最新一期/繁简两个世界正在互相学习,彼此优化。期盼在融合过程中,写出中华民族文艺复兴的新篇章。 一九九零年八月,我从美国重返香港故园,去亚洲周刊上班,就立刻参与「文字之争」的封面专题,探索中文繁简的裂痕。我在封面文章的第一段就写着:繁简「两种文字体系,不只形成不同的视觉经验,也划下一道似乎难以逾越的心理鸿沟……大陆与台湾之间,文字的割裂,更象徵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之间的政治割裂,也象徵台湾海峡两岸人民难以弥合的文化距离」。 十六年后,这段描述必须修正。两岸社会这些年来翻天覆地的变化,也使繁简之别快速「去政治化」,中文的不同写法,不再是国共分裂的标记,也不再背负意识形态的重担。恰恰相反,繁简两种中文,在两岸及全球华人社会的密切交流中,每天都交换彼此的文化符码,也在交换文字生命的碎片。 文字背后其实是经济及文化的巨大力量,逐渐填补了繁简之间的心理鸿沟。在全球化的年代,全球华人出现历史上第一次如此大规模的互动,让资金、人才及技术的自由流动,溶化过去壁垒森严的疆界。在台湾、香港学繁体字的华人,和中国大陆、新加坡、大马学简体字的华人彼此融合,也使他们书写的中文不断兼容合流。 这也是当前中文加速国际化的一环。由于中国经济急升,成为全球的市场磁石,吸引每年越来越多的外国学生学习中文。「学汉语」成为一场狂飙运动,掀起世界史上首度全球范围的中文热潮。那些「牙牙学语」的美国人、欧洲人和非洲人,不仅要和普通话(中国国语、华语)「平上去入」的「四声」奋斗,也要与中文繁简之别奋斗。 但这些中文世界的「陌生人」,也越来越熟悉华人社会的自动调节系统,无论「用简识繁」或是「识正书简」,关键还是文字的内容。不管中餐馆的菜单是繁体或简体,主要是看菜做得好不好吃。美国的中国大陆留学生,阅读繁体字报章比简体字的报章还要多,因为前者往往没有新闻禁区。同样的,在台湾与香港,越来越多知识分子挤在简体字的书店,分享当前中国大陆蓬勃的出版热潮。 这也是中文全球化的过程。不管繁简,只要文字所承载的信息具有吸引力和竞争力,就会有巨大的市场。而全球化的市场不仅推动繁简兼容,也在催生一个繁简融合的新世界。 # 繁简之别不能永远持续下去,「一字两制」和「一国两制」不同,不能五十年不变。繁简两个世界正在互相学习,彼此优化。全球华人期盼在繁简的融合过程中,写出中华民族文艺复兴的新篇章。 (原标题为《写出中华文化新篇章》)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