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效仿李登辉过境外交:扁一脚踢到到铁板上

(2006-08-22 16:28:33) 下一个
效仿李登辉过境外交:陈水扁一脚踢到到铁板上 康若晔撰文/台湾陈水扁原定三日启程出访中南美洲邦交国家,并按照往例过境美国,不过直至预定行程当天,过境地点都无法确定,行程被逼延后至四日。这是台湾元首出访首次因为过境安排出状况而延误行程,外界多视这次事件为台湾陈水扁政府在外交事务上的一次挫败。 陈水扁每年“出口转内销”的外交重头戏正准备上演,但美国却迟至陈水扁出访前一天(二日清晨),才由国务院宣布同意陈水扁在美国过境,不但过境地点扑朔迷离,还不忘加注:“基于美国与台湾之间的密切合作、非官方关系,也考虑到美国要继续与陈水扁政府合作,因此同意他在美国过境。”这段话显然是说给“第三者”听的。 至于过境地点,目前传出去程过境夏威夷坛香山,回程经过阿拉斯加安克拉治,都不在美国大陆本土;且只准过境加油,不得过夜。这与台湾原先希望的过境纽约或旧金山差距甚大,对这项安排极度不满,因此迟迟不愿对外宣布,宁愿延误出访行程,也要继续向美国磋商争取更佳待遇。 台湾元首出访过境遭“羞辱”至此,非常地罕见,部份台湾媒体将此次过境风波与前总统李登辉十二年前的过境事件相提并论,实际上两者有极大差异。 九四年五月四日李登辉首次出访中美洲,那是台湾总统第一次提出过境美国的要求,台湾方面考量当时美台关系的气氛,于是非常“识做”的仅提出过境夏威夷,虽获得美国同意,但美方只准许李登辉的专机在夏威夷美军机场降落加油,及在机场接待室休息,不能出机场过夜。李登辉对此非常生气,不但拒绝下机,甚至当美国在台协会理事主席白乐崎上机见他时,他只穿着拖鞋便服以示抗议。 后来美国行政部门为此遭到国会议员猛烈批评,并因此促成李登辉次年六月成功登陆美国,并在康乃尔大学发表演说,是一次极为成功的外交突围。 陈水扁这次过境美国,与当时情况有天差地远之别。首先,李登辉是第一位过境美国的台湾总统,不仅毫无前例可寻,也没有“藉过境,骄其国人”的诡异心态,基础上就大不相同;再者,美国当时对于李登辉个人并无特殊好恶,纯粹就美台关系考量而冷落台湾领导人,因此针对对象也全然不同。 美国不给过境方便,是为了刻意刁难陈水扁个人,这个道理有迹可寻。早在三月下旬,美国政坛消息权威尼尔森报导(The Nelson Report)便指出,美国就算收到陈水扁政府提出的过境申请,“结果恐怕不会太乐观“(the outcome could well not be positive)”,目前看来可谓一语成谶。 当时,美国才在月初发布措辞强硬的声明稿,点名要求“陈水扁”确认国统会及国统纲领未被废除,这个效应仍在发酵;随后,马英九访问美国受到超高规格接待,高到凌驾台湾任何一位政治人物(包括总统)访美的规格,针对对象为何,也不言可喻。 由此看来,美国不让陈水扁过境美国时有任何外交操作的空间,甚至有意藉机羞辱他,已是既定方针;台湾外交部长黄志芳所谓“因布胡会后时间紧迫与美磋商不及”仅仅只是托辞。 至于外交部发言人吕庆龙指出,陈水扁过境受阻是中共作梗的说法,也值得商榷。中国当然不乐见台湾领导人过境美国;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秦刚在四月二十七日记者会上即表示,北京“不允许”陈水扁以任何名义、藉口到美国活动。但若就此认定美国冷待陈水扁是受到中国的影响,则未免偏颇。 美国在伊朗核武问题上确实需要中国支持,布胡会的种种乌龙也算欠下中国一份情;然而,若是白宫、国务院或美国任何一派政治人物有意在陈水扁过境时给予礼遇,绝不可能全无机会,甚至还有可能重演十二年前李登辉因祸得福的戏码,但可惜这一幕在美国吃了秤砣铁了心之下并未出现,只剩台湾外交系统仍在苦苦斡旋。 倒是苏贞昌原定五月中旬参加海地总统就职典礼被迫取消,与中国打压脱离不了关系。事实上,此举徒留落人口实的机会极无必要,且若苏贞昌过境美国规格高于陈水扁,反倒可以在台湾内部形成一股孤立陈水扁的力量。 陈水扁以一国领袖之姿过境他国竟受如此屈辱,本应是举国沸腾同仇敌忾的大议题,然而台湾舆论却冷眼旁观,并未将矛头指向美国,也没有像过去例行性的批评中国打压,原因之一是认为美国此举是针对陈水扁个人而来,不是向着台湾人民;同时也认为陈水扁操作“终统论”,并一再挑拨两岸关系给美国制造难题,美国“处罚”陈水扁,师出有名。 陈水扁落难国人认为理所当然,夫人吴淑珍也面临同样的窘境。就在SOGO百货公司礼券案、公营事业人事案、炒股案、信托买基金案每一件都有最新发展,并同时把矛头指向吴淑珍之际,亲绿的《自由时报》二日刊登一则独家报导,指出吴淑珍最近内外煎熬身体欠佳,夜不成眠且频尿,精神压力极大。 以台湾人热情又极富同情心的民族性来说,对于一位重度残疾人士身体状况欠佳的消息,必能感同身受并伸出援手。然而,社会对于这个官邸刻意释放的消息,却冷漠以对,怀疑吴淑珍打出悲情牌,以博取社会同情;甚至吴淑珍将投资股市基金获利凑成整数,捐出四百万(新台币)给社会福利机构,也极为残酷的,并没有获得多少掌声。 出访受辱、重残人士身心受创,这样的事件,在一个正常的社会中,应该都会引起激愤及同情两种反应,然而在台湾社会中却两者都付之阙如;原因是台湾两千三百万人全是铁石心肠,对人间疾苦无动于衷?还是本应被同情的人造下太多的孽,以致于丧失了被同情的资格呢?若是后者,那么倒是替成语“咎由自取”四个字,做出了最佳注解。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