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扁拒三通 高雄港衰落 「陈水扁」已成台贬义词 (图)

(2006-08-22 16:28:24) 下一个

阿扁拒三通 高雄港衰落 「陈水扁」已成台湾贬义词 2006-03-23 00:01:00 点击:1416 阿扁拒三通 高雄港衰落 「陈水扁」已成台湾贬义词 23/03/2006 文: 宋小庄 [太阳报]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台湾高雄港在国际集装箱港的排名总在前五名。到九十年代,其排名总在前三名。踏入二○○○年,民进党上台,高雄港时运不济,跌出前五名之外。二○○五年,世界前五名集装箱港分别是:新加坡、香港、上海、深圳和釜山。 台商产业转移省掉运费 去年高雄港集装箱吞吐量不到九百五十万标准箱(二十),下滑百分之二点五,比上海港的一千八百八十万标准箱,相差近半。而二十多年前寂寂无闻的深圳,竟然抛离了鼎鼎大名的高雄。真是三十年海东(海峡东岸),三十年海西。 北京正考虑将深圳现在不到四百平方公的面积扩至近二千平方公,将宝安区和龙岗区纳入深圳经济特区的围,大展拳脚,有所作为。 一个集装箱港的发展,要有广阔的腹地、充足的货源。香港背靠大陆,面向世界。新加坡背靠东盟,面朝欧美。上海、深圳、釜山,莫不如此。大陆经济之蓬勃、市场之庞大,足以调用十个八个像香港这样的深水港,高雄港未来也可以分一杯羹,甚至与新加坡一争长短。 与香港一样,高雄本是难得的深水港,地理条件也非常优越,地处东南亚和东北亚之间,具有国际集装箱转运中心的优势。一九八六年,高雄还提出赶超香港的口号。如果两岸「三通」,高雄有可能重振「雄」风。即使是现在,高雄仍要沾台湾「境外航运中心」的光。该中心於一九九七年四月设置,拟在「三通」之前,先对福州、厦门作试点直航,展开不入境、不通关转运业务。即使如此,每年仍给高雄带来二百万标准箱的业务,相当於其总量的五分之一。 如果两岸「三通」,投资大陆的台商本来可以把根留在台湾,以大陆为主要生产基地,以台湾为最後再加工基地,变「大陆造」为「台湾造」,经高雄港进出口。但在没有「三通」的情况下,可能费时失事,不少台商索性全部产业转移,连根拔起,省掉运费,直接从上海、深圳等港口出口,销往世界。 其实「三通」是善意,不必怀疑。古今中外的历史表明,只有交战国或地区才拒绝通邦、通航、通商。早在二、三十年前,大陆已释出在「文革」时期根本不能想像的善意。一九七八年底,北京制订「和平统一」的方针时,即提出两岸「三通」。一九七九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告台湾同胞书》倡议两岸通邮、通航。一九八一年八月二十六日邓小平说过,「三通主要先沟通海峡两岸人民的感情、往来,然後顺理成章地达到统一」。一九八一年九月「叶九条」也有「三通」建议。一九九五年一月三十日「江八点」也提出加速实现「三通」,皆可谓苦口婆心,成「台」之美。 「陈水扁」已成台湾贬义词 在国民党执政时期,两岸虽未「三通」,但有进展。到二○○○年民进党执政,陈水扁则抗拒「三通」。阿扁可以把「团团」、「圆圆」两熊猫解读为「熊猫飞弹」,自然就能够把两岸「三通」当作洪水猛兽。不久前,他还不顾自己第一任就职时作出「四不一没有」的承诺,又不顾第二任就职时的再承诺,断然「终统」。时下「陈水扁」已成为台湾贬义词,如有人嬉戏时「赖猫」,儿童们会说,「不要做陈水扁」。商人们为了说明做生意讲信用,也经常剖白说,「我不是陈水扁」。呜呼哀哉! 编辑:龙芯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