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星岛评论:中美默契「单挑阿扁」释微妙信息

(2006-08-22 16:28:16) 下一个
星岛评论:中美默契「单挑阿扁」释微妙信息 2006-03-02 04:58:22 点击:712 中美默契「单挑阿扁」释微妙信息 陈水扁终于在二月二十七日正式宣布「终止」国统会和国统纲领了。在他徒有众多想法却不了了之的六年任期内,这件事可算是有始有终的罕见之例。从这一天开始,台湾将会承受甚么样的后果,众人都在等待。 在「废统」进程中,阿扁承受了大陆和美国乃至台湾岛内的重重压力,而竟能力排众议,做成此事,从其自身而言,乃在于他必须有所作为,以求替自己戴上「台独新教父」的光环,下台后仍能左右民进党。国统会和国统纲领的存废不需经立法院程序,阿扁只要动用行政权力就可以定案,这从技术层面上保证了阿扁得遂心愿。但是,「废统」成真还有一层隐情。 阿扁能够置美国逐步升级的警告于不顾,铁心推动「废统」,是阿扁果真强硬到愿意和美国撕破脸皮吗﹖非也。阿扁不愿意,更重要的是他看透了美国也不愿意。台湾是美国制衡中国的重要战略支点,不夸张说,也是美国能够制衡中国的最大王牌。美国可以和阿扁撕破脸皮,但是不会和台湾撕破脸皮,更不会一怒之下弃台湾而去。美国会因为恼怒阿扁的屡次挑衅而毅然决然废除《台湾关系法》吗﹖谁也不会这么天真去假设。台美之间无论关系僵化到何等地步,总有转圜的一天。这是阿扁今番「硬起来」的真正动因。 对于美国而言,台海两岸维持现状最符合其国家利益。美国既然要「反对两岸任何一方单方面改变现状」,它就变成了在两岸走钢丝者手中的平衡杆,杆的一头是「一中三公报」,另一头是《台湾关系法》。在阿扁成为「麻烦制造者」以后,这种现状平衡面临破局,华府无可奈何,只有派出白宫密使,外加国务院罕见地连续两天警告扁政府「自制」,甚至不惜推翻以前的战略模糊,挑明以「台湾」名义加入联合国即是改变现状。 在阿扁从「三合一」败选后惊醒过来而搅出的这一轮乱局中,美国明显地偏向了北京。这表明了一个重要信息﹕美国基于自己的战略利益,在台海问题上和中国是有默契的。这种默契对台海未来局势具有深远影响。 从另一方面也可看出来。中台办和国台办二十六日发表联合「谈话」,以「正告陈水扁」的方式十次点名陈水扁,将他定位为「政治诚信和道德人格的彻底破产」者、「台湾岛内、两岸关系、亚太地区的麻烦制造者」。「谈话」完全针对阿扁个人而不涉及民进党或者「台湾当局」,这是一封对陈水扁个人的宣战书,把阿扁和民进党、台湾当局区别对待,与此同时首次表明「两岸同胞已经结成实实在在的『命运共同体』」。由此显见,北京是把台独的帐算在陈水扁等少数人身上。 异曲同工的是,美国也以自己的方式惩罚陈水扁。台湾立法院长王金平访华府,美国外交、国防、国安三大部门的东亚要员通通出面,包括国务院东亚助卿希尔﹔而且会谈时间超过两小时。九天后,总统府资政吴澧培(率团参加早餐祈祷会)访华府,却连副助卿的面也见不上,最后由台湾科长出头敷衍。接待层级的冷热之别,就是华府刻意释放的一个警告。例子还有。比如在国务院演示文稿会上,媒体左一句「陈总统」,右一句「陈总统」,可是国务院发言人回答时,从头至尾不提及陈水扁的姓名,也不提头衔。「陈水扁总统」一词似乎从美国政府发言中消失了。 中美都将陈水扁列出来「单挑」,这种「巧合」证实了中美默契之深。中美均把诚信破产的陈水扁视为不值得交往的惩罚对象,而将希望寄予下任执政者。下届总统大热门马英九将于三月十九日起访美八天,届时这种势态可以看得更加明显。 不过,看深一层,这种默契亦只能以「殊途同归」形容之。表现形式虽近似,但出发点的考量是迥异的。北京区别阿扁与民进党,目的在于对泛绿阵营中的「深绿」和「浅绿」有所区隔,民进党毕竟是台湾执政党,它既然不是铁板一块,北京的策略就是予以分化,削弱扁政府的执政团队,而向「广大民进党员」示以善意,这和胡温政府的对台民心工程显见是一脉相承。 而美国单挑阿扁,则是基于「不可把污水和小孩一起泼出去」的思维。据报导,一位原曾担任美国国防部中国科长的智库人士表示,美国现在的态度是把「台湾」与「陈水扁」区别对待。因为如果惩罚台湾,很可能美国的利益也受伤,所以投鼠忌器。台湾无美国固然不行,美国无台湾则至少是不爽。 终止国统会、国统纲领是一种台独,但毕竟不是改宪法、改国号、改领土,尚未达到法理台独之地步。如果中美保持默契沟通,陈水扁固然必须为「废统」承受政治后果,台湾则料未至于因此承受太严重的军事后果。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