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大陆新闻人看龙应台:讓人迷惘的龍應台

(2006-08-22 16:28:06) 下一个
讓人迷惘的龍應台 ● 繆小星   兩岸之間要的是國家認同、中華文化的認同,而非政黨認同、制度認同﹔兩岸對等,不談誰代表誰,誰吃掉誰,一個國家(并非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前提下什么都可以談,這本身就是用民主的方式解決爭端和分歧,在中華文明史上是有進步意義的。可是龍應台(《為台灣民主辯護》4月15日《聯合早報﹒言論》版)看到的只是大陸的獨裁和飛彈。   大陸人民從來沒有小看台灣的民主進步,我曾在美國和新加坡留學,現在大陸工作,有許多文化界教育界的朋友,經常談論台灣的選舉,肯定這是中華文明史上了不起的事,也為大陸的民主進步提供了借鑒。而陳水扁小了很多,只認為這是台灣的進步而非中華的進步。   同時,大陸的政黨政府也沒有否認台灣的選舉,強調尊重台灣人民的選擇,沒有否定過陳水扁是領導人,只是說這不是一個獨立國家領導人的選舉,陳不是獨立國家的總統。   陳水扁很不服,并代表一半左右的選民,根本不屑于大陸的態度。可是,大陸的民眾能認同台灣是一個獨立的國家嗎?如果根本不理睬大陸這邊的民意,又如何談民主呢?   也許,台灣的選民要問,選總統是我們這邊的事,干嘛要聽你大陸的民意?大陸的回答也很簡單,我們根本不管你們選誰,但是你們能不能獨立出去也該聽聽大陸的民意吧。所以龍文討論的問題到底是談民主,還是談國家認同呢?   談國家認同,陳水扁根本就不聽大陸的民意,則很不民主﹔談民主,陳水扁根本就無視大陸這邊要和他以及他代表的民意平起平坐地用民主的和平方式談判,而很不國家。如此看來,龍文所大談的問題有點不著邊際,看似深刻而理性,在台灣定位上卻是一個偽問題。   龍應台對大陸民主進程的觀察,事關爭取台灣民心的所悟所感,和對台灣民主厚度的表述,激越、深邃而富有理想,我深以為然。然而,也許正是這種熱情和期盼把不同質的問題攪在了一塊。我也曾如此,我的朋友們在一起慷慨激昂高談闊論也曾如此。可是事情的發展方向漸漸地根本不是民主不民主的問題,我,還有我的朋友們真的有點迷惘,今天讀了龍文更是加深了這樣的迷茫和憂慮,因為龍應台的人品和著作我們都已閱讀多年,有的短文我還曾讀給我的女兒聽。龍應台的影響太大了。   我在美國和新加坡讀書的時候,曾和許多大陸、台灣、香港過來的學生談及大陸的民主,大家有一個共識:大陸畢竟在進步之中,而且不可逆轉,何以言之,君不見:經濟的全球化,全方位的開放,接受世界主流文化的影響,大陸內地中產階層的壯大,教育的日益普及,媒體(主要是都市報生活報)的開放和競爭,還有從上而下技朮官僚量和質的提高,都是有目共睹的。中國的民主選舉也在一步一步試,哪怕有作秀之嫌,也還是在挪著步子。   另外,懷疑大陸的同時也不要低估大陸的智慧,當年不也是蔣經國開放了黨禁報禁?我們生于斯長于斯,我們的命吆蛧?业呐d衰更加直接,我們明白自己的弱點和困難,我們需要點撥但不需要輕蔑甚至詛咒,更不可能接受任何以民主之名分裂國家的行為。理由也非常的簡單:我們不希望處于進行時的中國民主被台海的危機給打斷,我想這大概也是龍應台的初衷吧。   我想起了30年代梁漱溟先生在山東鄉下說過的一句話,中國,要的是大家都來做滴水穿石的工作。   最后,我想問一問的是,龍文反復出現的“國際空間”和關于華人和台灣人的分述,很有點讓人費解。為什么春秋筆意呢,有什么苦衷嗎?民主的先驅和斗士。 ﹒作者是中國新聞工作者 《聯合早報》
[ 打印 ]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