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扁紧缩两岸经贸,业者私下抱怨:「一直被政府骗」!

(2006-08-22 16:28:02) 下一个
拒绝合演荒谬剧 业者用脚表态 江睿智/特稿 原本应该是摆脱选举恩怨,筹办二次经发会,凝聚全民共识,迎接两岸新局,使台湾经济再出发的新年,但这一切期待,都因陈水扁总统「积极管理,有效开放」的元旦文告,宣告落空了。 台湾前途与两岸关紧密连结,企业界感受最深刻。自一九九六年秋天政府宣布戒急用忍政策实施以来,台湾企业从没有停止登陆投资,两年前民进党政府「西进大赦」,补登记投资额就高达六十亿美元;而当执政党修改两岸关条例,大幅提高违规登陆的罚则,台湾企业登陆却从未降温,只有加速,并且朝大型化发展趋势,经济部最新调查更显示,已有八成一的造业已选择西进。 这些年来,因权力者在政治斗争过程中,个人政治利益高於国家利益及民意之上,使得两岸关陷入严重倒退,各界殷殷期盼多项两岸经贸开放,进展极度有限。即便在展现强大民意的这次选举後,两岸政策不仅不动如山,陈水扁再来个「积极管理,有效开放」,两岸关更是走回头路。 僵硬的两岸经贸政策,已使得台商在全球竞争中处於弱势。因为戒急用忍政策,使得我晶圆厂无法登陆布局,扶植了大陆中芯;在「积极开放,有效管理」下,业者殷殷期盼再开放八晶圆厂登陆,不但没有在选後松绑,反而经济部长何美「○.二五微米西进也活不了」的说法,到头来是登陆已无竞争力;业者私下抱怨:「一直被政府骗」! 政府不做台商靠山,反而强调要管理登陆台商。多年来,有办法的大、小企业,不论是透过海外购、提供商业谘询、个人投资等等有技巧的商业行为,迂转进。 去年在陈水扁「做不好有效管理宁可不开放西进」指示下,经济部拟定有效管理方案,锁定上市柜公司负责人、大股东等个人西进等个案进行清查,但官员坦言,查了半天,并无实据。 在实务上,更可以看到,就算查到违规实据,只要负责人索性不回台、放弃中华民国国籍,政府根本就罚不到,所谓「有效管理」或是「积极管理」已沦为是配合政治斗争的荒谬剧,阻止不了企业登陆布局的决心与企图心,甚至更让企业是吃了秤铊铁了心,非走不可。 这次,陈水扁又喊出「积极管理」,经济部计画研拟更严厉管理办法,这对於面对全球化竞争,心急如焚的企业界,恐怕已不是「失望、心寒」可以形容,业界对政府失去的信心,将更难弥补。 友善列印 ::: 早报 政治新闻 :::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