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台灣混亂的十七年民意和政治文化在起變化

(2006-08-22 16:28:01) 下一个
台灣混亂的十七年民意和政治文化在起變化 2005-12-14 01:18:11 17年來,台灣社會經歷了大動亂、大分化、大改組過程,在李登輝、陳水扁的煽動下,台灣社會被分化為藍綠兩大類,沒有對錯,只有藍綠;沒有好壞,只有陣營。自政治上“兩顆子彈”打破對民進黨當局的“民主幻想”以來,台灣全社會對民進黨當局推行“台獨時間表”、執政沒有政績、陳水扁和高官高速腐敗、泛綠陣營利用執政條件大肆進行賄選有了新的認識,社會民意和政治文化方面出現了一些變化,第六屆“立委”選舉和“三合一選舉”則成為檢測的機會。 對“台獨”的認識。以往表現在對“台獨”的危害認識不足。李登輝、陳水扁把“台獨”與“民主、自由、人權和本土化”混雜在一起,把分裂中國主權和領土完整與大陸“打壓台灣的國際生存空間、壓制台灣應有的權利、無視台灣同胞的主流意識”混雜在一起,把大陸發展兩岸關系的找夂头核{軍推動兩岸交流的努力,攻擊為“聯共賣台”。民進黨當局在“反共保台”旗號下,在極力推行“台獨”的同時,宣揚大陸“不會打不能打也不敢打”,富有欺騙性,許多台灣同胞看不到“台獨”對兩岸關系、台灣社會和經濟帶來的巨大危害。隨著陳水扁第二個任期的到來,挑起兩岸關系緊張、社會動亂加劇、政局動蕩不止、經濟發展緩慢、生活品質下降的惡果,“台獨”讓日子越過越緊,“台獨”讓社會越來越亂。特別是祖國大陸通過《反分裂國家法》和美國反對“急獨”的立場,“台獨就是戰爭,分裂沒有穩定”深入人心。絕大多數台灣同胞看到了“台獨”執政的危害,“台獨有害論”開始在社會上流行,這成為在第六屆“立委”選舉和“三合一選舉”中,溇G支持者減少的政治原因。 對民進黨執政的認識。民進黨一貫標榜“清廉、公正、正義”,一直推動“改革、掃黑、和解”。實際與此相反,5年來民進黨的賄選、買票、黑金、腐敗,已經遠遠超過執政後期的國民黨。5年多來,一方面,民進黨執政沒有政績,任期內沒有開工過一項重大項目,對國民黨時期開工和完成評估的高鐵、核四、高捷等有關重大項目,不是借故停工,就是延長工期,只能上演“馬屁文化”為代表的假政績,只能損失發展時機、綜合實力、經濟增長率和生活品質指數。一方面是“白金政治”泛濫,在陳水扁第二任期以來被揭露出來的“改革跳票案、選擇性掃黑案、高鐵案、高捷案、股市禿鷹案、二次金改案、公營企業釋股案”等無一不是創下執政黨腐敗的紀錄,特別是陳水扁及家人成為許多重大黑金案的主要涉案人。人們終于發現,“台獨”訴求成為腐敗的最好的掩護,高喊“台獨”原來是要為占有非法財物制造借口。民進黨的腐敗是溇G支持者游離的主因。 對陳水扁的認識。民進黨就是靠“改革、掃黑、換黨做做看”上台的,因此把陳水扁上台執政與民主成就、尊重人權、新聞自由、普世價值、推進改革、加快發展聯在一起,給他套上一層又一層的光環。5年多來的實踐正好相反,“民主”成為陳水扁推進“台獨”和“擴權”的招牌,“人權”成為執政當局到國際間進行分裂國家活動的旗號,“新聞自由”成為打壓媒體、侵犯第四權的借口,“改革”成為撈取政治和經濟利益的機會,“掃黑”成為打擊政治對手的途徑。最讓全社會寒心的是,作為地區領導人的陳水扁卻是一個絲毫沒有招牛?f話從不算數,極盡推卸責任之能事的人。台灣同胞深受其害,中間選民、社會輿論和政治力量,認為陳水扁是騙子,靠變變變騙騙騙治政。一些不明真相的人以往認為,“自己的孩子自己痛”,自己的孩子自己來教育,“肚子扁扁也要投阿扁”。現在這類人也認為“壞孩子也要痛”,不過先將其定性為“壞孩子”。即使在“台獨”陣營也出現變化,李登輝以前稱陳水扁為“被搖來搖去的小樹”,現在也稱其為“政壇陳世美,忘恩負義,反複多變,像他腰痛一樣變來變去”,只會選舉不會治政。看來,對陳水扁的失望,是全社會的行為。 對選舉文化的認識。以往習慣上認為國民黨是“黑金政治”,習慣于操縱選舉和賄選,是惡質選舉文化的直接責任者。幾年來人們看到的選舉事實是,民進黨當局的賄選性質更加惡劣,“兩顆子彈”這類早已被民主政治所不齒的苦肉計竟然成為陳水扁連任的主要手段;賄選的規模更大,出任“法務部長”規定30台幣為賄選的陳定南,在宜蘭縣長競選過程中竟然辦了2950桌。“清廉形象”的羅文嘉,竟然直接向選民發放現金。民進黨後起之秀、在“新聞局長”任內“一身正氣”的林佳龍為了當選,竟然指使醫生公布胡志強的病歷。桃園縣的民進黨候選人為了勝選,竟然再次使用“非常光碟”手段。這樣改變了人們對民進黨選舉策略的看法。此外,社會上開始出現看作秀開始變成看作為,“拼選舉”、喊口號、說大話開始變成要務實、看政績、講廉潔,政黨形象、個人形象開始變得重要起來。馬英九的成功和民進黨的失利,說明泛綠煽動和依靠的“分藍綠陣營、搞省群對立”的影響力開始弱化。 對“溇G、溗{式選民(不穩定支持者)”作用的認識。在藍綠基本盤相對穩定,在雙方理想動員力接近“五五波”的情況下,溗{和溇G選民(某種程度上也稱為中間選民)的作用在增加。從政黨和候選人形象、公共政策、執政能力、清廉程度等方面,則會影響和改變“雙溸x民”的支持度。因為對“台獨”沒有政績和內部腐敗的不滿,所以從2004年12月10日舉行的第6屆“立委”選舉和此次“三合一選舉”來看,顯然“溇G式選民”對民進黨當局的支持度有所降低,從“兩顆子彈”衝高的50.11%分別降為43.5%(第六屆“立委”選舉)、49.52%(“任務型國代”)、43.08%(“三合一選舉”),應該來說跑掉的有中間選民,更多的是“溇G式選民”。因為對國民黨改造的成果和“馬英九現象”的肯定,所以溗{式選民對國民黨的支持度有所增加,從32.82%(2004年“立委”選舉,藍軍是46.85%)、38.92%(“任務型國代”,藍軍是45.03%),到50.96%(“三合一選舉”,藍軍是52.27%),顯然是“溗{式選民”或者是中間選民,對泛藍尤其是國民黨的信心和信任度在增加。第六屆“立委”選舉和“三合一選舉”的結果,比較集中的反應了“雙溸x民”的選擇。 從第六屆“立委”選舉和“三合一選舉”中,可以看出在台灣社會中,因為民進黨執政帶來的負面影響,已經在促使民意和政治文化出現某種變化。正是上述社會在潛移默化中出現的變化,形成了不利于民進黨當局的大環境。從“三合一選舉”中看,民進黨以往的選舉戰略、文宣主題、競選策略、政治動員、拉票手段並不比以往差,但是沒有奏效,原因集中在民進黨太爛,集中在社會上已經出現的不利于民進黨的大環境。導致曾經多次讓民進黨勝選、建立在“親不親統獨分,對不對看省籍”基礎上的競選策略,紛紛變成“七傷拳”,傷人三分,自傷七分,為在野的國民黨在沒有政治、經濟資源可以利用的不利情況下,只是靠政策上的闡述,而較好地破解泛綠方面的“抹黑牌、抹紅牌、民粹牌、省籍牌”。國民黨得到14席、泛藍得到16席、事實上是18席的結果,正如馬英九所說,不是國民黨做得好,而是民進黨做得太差,是民進黨自己打敗了自己。 縣市長選舉結果是近年來台灣社會出現的政治文化變化的結果,也推動了政治文化變化的深化。只要民進黨當局堅持“帶來動亂的獨欲、帶來腐敗的貪欲、帶來陰值臋嘤?保?灰陨鐣?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