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扁“中考”不及格:李遠哲表失望,盼扁深切反省 (图)

(2006-08-22 16:27:57) 下一个

李遠哲對台選舉惡質化表失望盼扁深切反省 2005-12-07 01:20:51 轉寄 列印 據中新網12月7日電據台灣媒體報道,台“中研院”院長李遠哲7日上午對“三合一”選舉表達看法時說,老百姓在這次選舉行給了執政黨強烈的訊息,希望陳水扁能深切的反省,不過他最失望的是選舉越來越惡質化,對于選後輸家能向贏家祝賀表現相當風度李遠哲則予以肯定。 此前曾兩度在“大選”中挺扁的李遠哲,對于候選人在選戰過程中互挖瘡疤,盡是些負面選舉、沒有政策討論感到痛心。對于陳水扁說胡志強不知何時“挫起來”,李遠哲也認為“相當不好”,對于醫師公布胡志強病歷,李遠哲認為應予譴責、制裁。 扁“中考”不及格 2005-12-06 23:18:32 轉寄 列印   民進黨大敗是敗在自己,敗在腐敗,敗在無能,敗在陳水扁當局的各項政策不得人心,也敗在民進黨的“內訌”。   2005年12月3日,台灣地區縣市長、縣市議員與鄉鎮市長的“三合一”選舉正式揭曉。在被台灣各界視為2008年大選“前哨戰”的縣市長選舉中,民進黨只獲得總共23個縣市中的6席,而泛藍獲得17席,遠遠超出預期。民進黨遭遇慘敗。   陳水扁“期中考試”不及格   本來這次選舉只是一次較單純的地方選舉,但是由于民進黨把這次選舉看作“政權保衛戰”,而國民黨則也乘勢提出“只有下台才能讓民進黨反省”,並將選戰提升為“人民對民進黨的不信任投票”,是未來大選的“前哨戰”。因此,此次選舉又可被視為自2000年陳水扁上台以來至2008年大選期間對陳水扁與民進黨當局的“期中考試”。   選舉結果昭示了台灣民眾對民進黨上台以來所作所為的強烈不滿。   其一:席次數。在總共23席縣市長中,民進黨只守住6席,不僅沒有達到它先前提出的“過半”目標,而且連修正的“保八”目標都沒能實現。國民黨14席,加上親民黨(連江)與新黨(金門)的各1席,及以無黨籍身份參選而當選的吳俊立(台東縣),泛藍席次達到17席。從而藍綠席次對比是17比6。   其二:得票數與得票率。看藍綠雙方在各縣市所得選票的總和,可以觀察雙方力量消長的趨勢,從藍綠雙方的得票率可以觀察雙方在台灣社會的支持率。泛藍在縣市長總得票464萬余票,比上屆的398萬票增長了66萬票;而泛綠總得票上屆379萬票,此次為382萬票,扣除選民數的成長,泛綠得票不增反減,泛藍大贏泛綠82萬多票。泛藍得票率達到52.26%,比上屆的47.4%攀升4.86%,泛綠得票率僅有43.07%,比上屆的45.3%下降了2.23%。   其三:指標縣市。第一類是對2008年大選有戰略意義指標的台北縣,370多萬人,占全台灣人口的六分之一,合格選民達到280萬左右。在民進黨執政16年後,國民黨“光複”台北縣,無論在士氣還是地方版圖擴張上均有相當戰略意義。台北縣又是民進黨主席蘇貞昌兩任縣長所在地,國民黨的獲勝,不僅對民進黨是一個打擊,而且也是蘇貞昌的一大挫折。   第二類是有象征意義的指標,如嘉義市與宜蘭縣,嘉義市一直是“黨外”的根據地,號稱“民主聖地”,而宜蘭縣一直是“綠色執政,品質保証”,民進黨在此地執政已經24年。這兩個地方失守,對其士氣是重大打擊。   第三類是實力消長的指標,如南投縣與彰化縣。近幾年來,南投、彰化均已成為綠色執政的天下,這次選舉“綠地變藍天”,則預示著地方政治版圖的重新劃分,彰顯了藍綠實力消長。值得注意的是,從得票看,“南綠北藍”(即台灣中南部多支持民進黨、北部多支持國民黨等泛藍)的格局有所變化,不僅民進黨的勢力範圍再度退回到濁水溪以南,而且民進黨與國民黨在北部的得票數差距在拉大,而在南部的得票數領先幅度在減小,如民進黨勉強保住地方執政位置的屏東與台南,都只是以領先1萬到2萬多票當選連任。   民進黨敗在“綠色執政、腐敗保証”   國民黨選舉的勝利,其實可能並不意味著台灣民眾對國民黨表現的肯定。並不是國民黨打敗了民進黨,而是民進黨把自己打敗了。民進黨落敗主因在陳水扁上台5年多來的表現為多數民眾所唾棄。民進黨向來以“綠色執政、品質保証”爭取民眾支持,如今“清廉”、“改革”、“進步”的形象已被“貪污”、“腐敗”、“無能”的形象所替代,從而是“綠色執政、腐敗保証”、“綠色執政、無能保証”。隨著民進黨當局的“高捷弊案”、“高鐵案”、“股市禿鷹案”等一系列舞弊案被曝光,陳水扁“身邊人”陳哲南、吳淑珍等的“炒股票案”、“二次金融改革的圖利財團”等案件浮出水面,“權力的傲慢”與“權力的腐敗”已經使民進黨面臨執政危機,喪失民心,選舉環境大不如昔。從整個選舉大環境來看是“藍好于綠”。   而民進黨的內訌也是使其形象和能量都受到衝擊的重要原因。隨著民進黨內接班問題逐漸浮出水面,各方勢力在為2008年大選積蓄力量的同時,開始不遺余力地打擊異己,民進黨內部包括與台聯黨等泛綠的團結面臨考驗。這次選舉中,民進黨在南投縣、台南市、宜蘭縣等地的候選人提名上擺不平,而且在輔選、資源分配以及責任歸屬等問題上,各方相互推諉,甚至互揭傷疤,互下重手。   再次是民進黨當局施政明顯是意識形態挂帥,“台獨”本性不改。表現在對兩岸關系的政策上,“消極開放”、“積極管理”,嚴格緊縮兩岸交流與開放措施,使台灣經濟所具備的優勢越來越喪失,從而進一步失去中產階層對其的信賴與支持。   反觀國民黨,一是支持者同仇敵愾,萬眾一心。在因兩顆子彈輸掉大選而“槍擊案”真相不明的情況下,國民黨強化了內部團結、激勵了支持者的士氣。2005年國親新三黨主席先後訪問大陸,打破了台灣島內“聯共賣台”的魔咒。形象良好的馬英九贏得國民黨主席選舉,既為2008年衝擊大位爭取到了有利位置,也使支持者對2008年泛藍重新執政充滿信心。二是從選舉策略來看,泛藍勝在“團結力量大”,在單一席次的行政首長選舉中基本上實現了提名上的整合(基隆、花蓮、台中市除外),從而選票集中。三是泛藍改變了過去選舉中“被民進黨牽著鼻子走”的被動挨打,充分利用民進黨執政中的種種弊案追打民進黨,迫使民進黨接招而無法掌握選戰主軸。民進黨在選戰後期企圖利用國民黨的“舊賬”進行反擊,但“比爛”(雙方都是“爛蘋果”)的結果是又讓中間選民對民進黨更加失去信心,從而加劇了民進黨選情的崩潰。   當然,對不少縣市民進黨的候選人來說,他們的落選確實是“非戰之罪”,選舉的大環境──民進黨執政貪污腐敗、弊案連連,陳水扁上台5年多來的表現讓人失望。因此,對許多民進黨籍縣市長候選人來講是“未選已輸”,“輸不在己”。   敗選將引發黨內政治斗爭   民進黨大敗是敗在自己,敗在腐敗,敗在無能,敗在陳水扁當局的各項政策不得人心,也敗在民進黨的“內訌”。民進黨主席蘇貞昌作為選舉的最大操盤手,已經為選舉失敗負起政治責任──宣布辭去民進黨主席。而敗選之後,台灣政治局勢可能將出現如下態勢:   一是民進黨內部的權力斗爭將日趨尖銳。首先是圍繞敗選責任歸屬問題進行斗爭。台灣行政機構負責人謝長廷,因為“高捷弊案”的問題也將受到敗選的衝擊,其位置能否保住值得觀察。謝長廷受到民進黨新潮流系與正義連線等派系的攻擊看來勢所難免。而林佳龍、羅文嘉等民進黨新生代人物在選舉中的失利,預示著黨內世代交替趨勢的受挫,可能又將再度進行以“新民進黨邉印睘橹黝}的所謂“革新”活動。其次是圍繞“陳水扁之後”權力與資源分配問題進行斗爭。   二是藍綠高度對立會呈現有增無減的態勢。一方面民進黨為了鞏固其政權,必將利用其掌握的政權資源對泛藍持續實施“割喉戰”,挑起藍綠對立;另一方面隨著馬英九政治影響力的深入,代表泛藍出馬挑戰民進黨執政地位的態勢明朗化,民進黨出于2008年大選中保住政權的考量,也必將發動對馬英九的“污名化”行動,“逢馬必打”是其基本方略。   三是陳水扁權力會出現“跛腳”態勢。隨著陳水扁任期過半與這次選舉中所表現出的人氣退潮,陳水扁的權力“跛腳”將愈加凸現。民進黨選舉落敗最大的責任者應該是陳水扁。但陳水扁會因此而承擔起應有的政治責任甚至宣布辭職嗎?這應該不符合陳水扁的個性。在民進黨內部的權力分配與斗爭中,陳水扁依然會在考慮如何保住他政治影響力的前提下,在民進黨內進行資源與權力的分配中,大玩“恐怖平衡牌”,以防止任何政治人物可能的“出頭天”來影響他個人的政治影響力。台灣政壇還將“好戲連連”。(撰稿/嚴安林)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