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高雄自來水會致癌?買水喝,也不保險

(2006-08-22 16:27:53) 下一个
高雄自來水會致癌? 高雄市在台灣癌症死亡率的地圖上,出現頻率很高,肝癌、膀胱癌、腎臟癌、肺癌等4種癌症,都有高於台灣其它地區的死亡率。致癌原因,除了西化的飲食習慣等個人原因,高雄市著名的空氣、水污染也是流行病學家懷疑的對象。 供應高雄縣市61萬9千人口飲用水的澄清湖淨水場,主要的水源,竟然就是重度污染的河流高屏溪。而澄清湖淨水場的水質檢驗,直到去年氨氮含量仍然不合台灣「飲用水水質標準」。 氨氮來自腐敗的動物排泄物,本身無毒,喝起來臭臭的而已,自來水淨水場往往用加氯的方式去除。這種消毒方式,很容易產生致癌的三鹵甲烷。而且氨氣如果沒有去除,也會氧化成亞硝酸氮,是導致胃癌主要的毒物之一。 連民進黨現任高雄市長謝長廷,競選期間的文宣都質問:「我們喝的自來水會致癌!」當時高雄市長吳敦義回應,目前高雄自來水總三鹵甲烷含量平均值是40~50ppb,環保署規定的飲用水品質標準值為100ppb。 到底吃進多少三鹵甲烷會致癌?或者澄清湖淨水場的氨氮經過消毒後,配送到市民家裡的水是否仍然含有三鹵甲烷?目前都沒有研究證明。但是,曾貴海醫師仍然認為「微量、長期累積」會增加高雄市民罹癌的風險。 曾貴海的辦公室剛好俯瞰曾經是中油苓雅儲卟鄣牡攸c。苓雅儲卟勐┯妥尯?街掳┪镂廴镜叵滤?巴寥溃?黔h保署登記優先整治的著名污染事件之一。對於苓雅區在台灣癌症死亡率地圖上高居肺癌、膀胱癌、腎臟癌前幾名的事實,曾貴海也不感意外。 「政府要建立檢測毒物的能力,」曾貴海說,對於目前環保署只能檢測飲用水中大腸菌、重金屬與氨氮的含量標準,至今卻沒有檢驗農藥或其他化學物質的項目,他很不滿意。 買水喝,也不保險 因此,他幾次主動跟自來水公司溝通,希望自來水公司抽日到全市任何家庭的水龍頭前,檢驗水質,確保無污染,卻不為自來水公司接受。 因為對自來水沒有信心,高雄市民以「買水喝」聞名全省。但是,根據高雄市環保局去年7~8月的聯合稽查,這些分別來自高雄縣、屏東縣的「山泉水」,649家賣水公司中,竟有高達110個水源「無法查」。 「就是只有個水龍頭在(水源地)那邊,或是找不到人,或是沒有水質證明,」高雄市環保局二科科長林昭宏說。 民國86年,環保署統計年報顯示,山泉水等非自來水水質,有57%不合飲用水標準,除了大腸菌,更有8.2%含砷、8%含亞硝酸鹽氮、5.8%含硝酸鹽氯、5.6%含氨氮,都是致癌風險高的化學物質。同一年,高雄縣環保局也抽驗高雄縣山泉水加水站水質,結果有七成不符飲用水水質標準,多半含大腸桿菌或其他細菌。 高雄縣環保局長丁杉龍,建議高雄民眾不要「棄自來水喝山泉水」。雖然環保局規定賣水業者每3個月提報一次水質,但「(賣水業者)都是請外面代檢業幫他們檢驗,有時會有串通,……而且水源公司沒有執照的多,環保署也沒有硬性規定需要執照,」丁杉龍悲觀地說。背負全台灣最多工業廢棄物的高雄縣環保業務,他累得剛剛從醫院打點滴回辦公室。 高雄「山泉水」的主要來源屏東縣(佔34.2%)在台灣的癌症死亡率地圖上,也扮演著重要角色。 東港溪的水能喝嗎? 屏東縣東港鎮的膀胱癌、腎臟癌,不分男女的死亡率,都明顯高於台灣其它地區。國科會生物科學發展處長、流行病學專家陳建仁就指出:「膀胱癌跟環境污染的關係很高。」 東港鎮位於嚴重污染的東港溪下游,也是屏東唯一飲用東港溪水的市鎮。 屏東草根環保團體「藍色東港溪保育協會」秘書長黃麗霞指出,屏東縣因為地下水豐盛,自來水普及率只有30%。自來水公司只有在新園鄉的港西設有抽東港溪水做自來水的抽水站,而東港鎮居民的主要飲水是自來水。 從高屏溪旁林園工業區叢立的石化儲料槽、煙囪管前,跨過高屏大橋,就進入屏東縣新園鄉一望無際的農作區。 五月初,位於東港溪下游的港西抽水站附近的整個河面,幾乎密不透風地鋪滿厚重的布袋蓮。港西抽水站正雇用兩台怪手在抽水口附近打撈,已經工作6天,卻只能清除抽水口不到10公尺的河面面積。 問抽水站工作人員會繼續往水源上游清理嗎?「不會吧,水中太有養分了,」他說。 布袋蓮是水質優氧化的重要指標,對布袋蓮越有「養分」的水質,氨氮的含量也越高。港西抽水站的水除了供大高雄區鳳山水庫淨水場的自來水,也供新園鄉與東港鎮居民的自來飲水。 從抽水站往東港溪上游溯源,一路都見綠色的布袋蓮完全覆蓋河面,兩岸則是綿延不斷肥美的蔬果田、冒著白泡的養殖魚池。 港西抽水站重複兩塊寫著「水源重地,禁止游水、釣魚、游泳、養殖、種植」的大招牌,兀自站在正忙著清理水面布袋蓮的怪手前,紅字、黑字的費力狂喊,顯然沒有受到周遭人們的重視。 位於港西下游的東港鎮河邊,曾經是養殖牡蠣的重要地區,因為河水污染,養殖場今天已經移到河口的海邊。但是,蹲在延平街河邊牡蠣集散場剝牡蠣的劉太太,仍然抱怨今天早上剝的牡蠣,因為碰到「河裡流出的壞水」而大部份都是死的。至於自己剝出來的死牡蠣,因為捨不得丟,則準備中午拿回家做蚵仔煎吃。 到底東港溪的水對東港的癌症死亡率有多大的貢獻,沒有人做過研究。東港溪保育協會的黃麗霞也認為,東港鎮的自來水與癌症的關連性需要更多的證據。但是,她接著也指出高雄居民的「買水喝」風氣,「已經蔓延到屏東來了。」 癌症不是個人可以解決的事 事實上,東港、高雄、安南都只是幾個比較突出的例子而已,台灣地區整體的飲用水水質,已經出現明顯的危機。 根據環保局署的統計,自民國72年到83年,台灣飲用的自來水水質不合格率,上升高達14倍之多(不合格率從2.7%增加到23.2%)。文化大學生物系教授鄭先祐的研究則指出,民國81年台北縣,台中市,高雄市飲用水的不合格率,都高達四分之一以上。特別是高雄市,不合格率竟高達四成。 追本溯源,跟台灣污染的水系應該脫不了干係。 根據環保署84年的調查,台灣地區50條主次要河川,受到污染的有35條。河川污染總長度比,從民國76年的28.4%,增加到民國83年的39.6%。而台灣人民飲用水的主要來源──水庫,從北到南,石門到明德水庫,曾文到烏山頭水庫,鳳山到阿公店水庫,水質都已達「嚴重污染」的程度(優氧指數超過50)。 但是,類似的問題到今天為止,仍然是當成「環保問題」在處理,到底跟台灣人民的整體「死亡率」有什麼關係,卻幾乎沒有人重視。即使台灣癌症死亡率十年內「翻兩番」,並且連續高居國人死亡率榜首,許多專家卻仍然認為那是「個人」應該負責任的事。 成功大學公共衛生系主任陳美霞,就對目前醫學界所提偏重個人生活習慣的防癌策略非常不滿。她認為抽菸、酗酒、嚼檳榔固然是癌症的直接危險因子,但這些個人生活習慣背後,卻有一定的社會、環境因素。不去改變這些因素,只一味要國人改變生活習慣,效果是有限的。還有,環境的嚴重污染問題,也是個人的力量不易改變的。 「我覺得活在台灣很憋,」穿著黑白分明格子襯衫的陳美霞說。面對越來越高的癌症死亡率,她也只能像其他無數住在台灣的人一樣無奈地「自力救濟」,嚴格控制自己分別在國中、小學的孩子生活習慣,少吃油脂。 「為什麼要自力救濟?只是因為大環境大家都覺得很無力,我們一直改善生活習慣,但是他們一直污染,我們怎麼辦?」陳美霞提高聲音批評:「政府若任由污染繼續惡化,這種政策就應列為我國癌症的危險因子之一!」 事實上,到底環境污染對癌症有多大的影響,目前全球仍有許多爭議。 英國著名流行病學者杜爾(Richard Doll)就曾指出,造成癌症的因素中,飲食(包括飲水)有最大的影響力,佔35%。另外就是吸菸佔30%,污染只佔2%。 但美國另一些癌症研究專家,如埃布斯坦(Samuel Epstein)卻指出,70%以上的癌症是受環境影響造成。 台灣流行病學家也指出,對地窄人稠,污染卻越來越嚴重的台灣來說,杜爾的比例有提高的必要。 高雄醫學院流行病學教授葛應欽,根據十數年從事職業及環境致癌因素研究的經驗,在《台灣各社區居民的疾病死亡及其意義》一書中,重新推估台灣癌症的歸因:吸菸佔20%,飲食營養佔20%,環境污染(包括空氣、水、農藥等)佔20%,病毒感染佔20%,喝酒、嚼檳榔佔5%,職業性暴露佔5%,其他(遺傳、陽光、電磁波等)佔10%。 環保署出身的成功大學環境醫學所代理所長李俊璋也認為,環境污染對台灣的癌症影響,跟生物性的原因比起來,毫不遜色。 「台灣是個化學品濫用的地方,癌症相對的發生率就高,」有過第一手面對台灣污染經驗的李俊璋說。 難以證明的關連 但是,這樣的聲音卻仍普遍不受重視。做過十年工業污染對癌症影響之後,葛應欽決定暫時放棄類似的研究主題。 「我放棄一年多了,因為我覺得無力,」葛應欽說。因為癌症是「微量、長期累積的」慢性疾病,潛伏期至少需要10~20年,找到癌症的因、果都很容易,但要證明兩者間的直接關係卻「很困難,要花很多時間、金錢、精神,」他指出。 而且「即使做出來又怎麼樣?台灣人民都很溫和,」葛應欽不滿地批評,因為工業或農業污染的致癌效果研究,通常會影響到別人的利益,若要訴諸於法,更需要排除其他因素的直接證據,通常大家也就不了了之。 曾因為做高雄縣永安鄉台電興達火力電廠對當地居民肺癌影響的研究,而自嘲遭遇「一邊是廠方、一邊是居民,警衛站中間,我就躲在警衛旁邊」困境的葛應欽,對於夾在不同利益衝突間的壓力,感到厭煩。 「根本不可能有人可以證明那樣的事情嘛!」他提高的聲音像是對「科學也有限制」表達的憤怒:「但無法證明不表示不會發生(致癌),只是很難證明而已。而且我也無力幫忙當地民眾,他們對我期待很多,但是我無力幫他們。」 因此最近葛應欽開始改做原住民的癌症研究,「現在原住民好紅,又沒有爭議(因為原住民癌症的主因較單純,以吃檳榔、抽菸為主),連立法委員對我都很尊敬,」他笑著自我解嘲說。 環境與癌症的研究,在商業掛帥的年代,的確吃力不討好。成大公衛系主任陳美霞就建議,台灣的癌症研究應該在環境方面下更多工夫。 「如果台灣要成功抗癌,思考模式要超越美國、甚至世界衛生組織,」陳美霞豪氣地說。她所謂的超越,指的不是技術上的超越,「歐美,尤其美國的防癌,雖然花下大量經費、資源,效果卻有限。因為他們太偏重治療,忽視預防。台灣不見得要在治療科技上超越歐美,但是可在預防上超過他。」 她指出,台灣可以利用目前污染與癌症的密切關係,研究歐美主流醫學界目前還沒有加入,卻已經在全球越演越烈的「環境荷爾蒙」戰爭。 有更多本土的研究,才能對公共衛生政策有更明確的影響,對於目前台灣四個死亡的人中就有一人將死於癌症的「流行病」,也才可能進行「控制」。 高雄醫學院附屬醫院夜間的燈光已經亮起,今年剛滿40歲的高醫職業病防治示範中心主任何啟功,還沒下班。他的研究主題就是工業污染與癌症,他對台灣未來環境荷爾蒙研究的前景就很看好。 「我相信未來會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投入這種研究,」他指出,因為在全民健保制度下,「醫生賺的錢會越來越少,」做研究還是很好的出路。而且他的觀察,年輕一代對公共議題,也越來越有興趣。 何啟功的辦公室窗外,逐漸灰暗的高雄市夜空,一盞一盞地亮起照明初夏夜晚的路燈……。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