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雨果

hugodemain@yahoo.fr 博客名 “今日雨果”纯为召唤维克多·雨果代表的一种崇高精神。我名叫“小雨”。
个人资料
正文

★ 小雨哲学立题:哲学是“智慧学”,还是“良知学”?- 趣海拾贝(九)

(2010-10-03 20:35:53) 下一个

 

小雨哲学立题:哲学是“智慧学”,还是“良知学”?
- 趣海拾贝(九)

La Philosophie est «la Sagesse» ou «Conscience»?
- Questions intéressantes (9)

La Filosofia è "Sapienza" o "Coscienza"?
- Domande interessanti (9)

Philosophy is “Wisdom” or “Conscience”?

- Interesting Questions (9)

作者: 今日雨果


观海角,观山峦,观海洋,观河川,观一切。
苏格拉底,公元前470年~399
译者: 今日雨果



小雨哲学立题:哲学是“智慧学”,还是“良知学”?
- 趣海拾贝(九)


  请允许小雨问一个有趣的哲学问题:哲学是“智慧学”,还是“良知学”?

  此问题是由网友“击水三千”的文章[1]所衍生出来的,他的文章的题目开门见山地问道:“中国为什么产生不了哲学和哲学家?”

  击水三千”先生的此文写得言简意骇,发人深省。尤其是对“真王国”、“善王国”、“美王国”,三个王国的总结。

  小雨可以蛮肯定地说:中国几千年的戏剧中,从没有过哲学家的角色。[2]

  有一点小雨与击水三千”先生有不同看法,提出来与商榷。

  先生说:哲学是人类的有生命力的智慧学。
  沿用先生的语句结构,小雨认为:哲学是人类的有生命力的良知学。

  先生说:智慧合,则哲学生;智慧分,则哲学死;智慧“独”,则哲学无。
  沿用先生的语句结构,小雨认为:良知合,则哲学生;良知分,则哲学死;良知“独”,则哲学无。

  到底是conscience --> wisdom? or wisdom --> conscience? 即,到底是智慧比良知呈更高层次,还是良知比智慧呈更高层次?小雨认为是后者。

  从“良知”的英语词“CONSCIENCE”的拉丁语来源,可以看出端倪:
  Origin of CONSCIENCE
  Middle English, from Anglo-French, from Latin conscientia, from conscient-, consciens, present participle of conscire to be conscious, be conscious of guilt, from com- + scire to know — more at science
  First Known Use: 13th century

  良知”的英语词CONSCIENCESCIENCE加上前缀CON而构成。
  前缀con-表示“共同”的意义:
  例如:
  concentric同中心的(con+centric中心的)
  contemporary同时代的(con+tempor时间+ary→同时间的)
  conclude结束;总结(con+clude关闭→全部关闭→结束)
  confirm坚定;证实(con+firm坚定)
  condense凝结;浓缩(con+dense 浓密的)
  consolidate巩固,加强(con+solid坚固+ate→成为大家的财产→没收)
  conflict冲突(con+flict打→一起打斗→冲突)
  confluence汇流(con+flu流+ence→共同流→汇流)
  congregate集合的,聚集的(con+greg集合+ate→集合到一起→聚集的)
  console安慰(con+sole安慰→一起安慰)

  也就是说,con'science是一种“共同”的“科学”,并向高一层次的升华。“conscience” is “science”(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并集)在更高层次上的概括和升华,中文翻译为“良知”。

  良知是比智慧呈更高层次的升华。

  譬如,原子能的发现及利用是人类的智慧的体现。进而,把原子能用于发电,是人类的有良知的体现;反之,把原子能构造原子弹用于战争,是人类的无良知的、恶、丑的体现。
  再譬如,船和飞机的发明及利用是人类的智慧的体现。进而,把船和飞机用于扩大商品交换和人际交流,是人类的有良知的体现;反之,把船和飞机,乃至其合成品--航空母舰用于战争,是人类的无良知的、恶、丑的体现。

  中国人是否只能与哲学和哲学家无缘?过去的历史上有没有,众说纷纭,见仁见智。小雨才疏学浅,无法系统地回答。

  中国人现在是否只能与哲学和哲学家无缘?

  小雨认为:玄!只要看中国人的造假的如火如荼就可得知,只要看中国人造航空母舰的目前的“决心”就可得知,只要看中国人对体现了群体智慧和群体良知的“零八宪章”的目前的态度就可得知。

  国人,包括前辈中打江山的革命者们,对于暴力-->金钱-->知识-->智慧-->良知(最高境界)的人类普遍的、渐进、递增、优化的历史发展规律,全球视野不广,前瞻认识不足,进而升华的斗争哲学在良知层面上先天不足,由此酿造了文革惨剧,迄今在制定国策上仍受其影响。

  零八宪章”,其光明正大的出现,乃群体智慧和群体良知的结晶,纵有瑕疵,仍不失精华,为何得不到法定程序框架下的商讨、切磋、议定呢?零八宪章”的流产,是中国失去的又一次前进的机会,也是中国人失去的同哲学和哲学家结缘的又一次机会。

  的部分原因,在小雨的一段拙文中有所披露,现附上供参考。 [3][4]

  。。。小雨认为,若将毛泽东在《实践论》中的十六个字扩展为二十四个字:“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去恶从善、去丑求美。”,更适合于二十一世纪的现实和本质。这二十四个字,作为一个整体,更具有全面性和普遍性。治病,治人,治国,治世,治理对象不同,治理规模不同,治理手段不同,治理过程不同。但是,小雨坚信:从其哲学本质上来说,四者之间,必有普遍规律蕴含在内。人类进入二十一世纪了,东西合璧、全球化的趋势已不可逆转。为了理性地迎对这一趋势,“去恶从善、去丑求美”这八个字,是非加不可了。难道不是吗?!

  小雨另外唯一想补充的一点是:在二十一世纪里,从语言学的角度来说,你我得努力学好至少三种外语。不然的话,很难做到这“二十四个字”,如果一个人连其它部落,其他民族,其他国家的人民的语言都不懂,谈何“精”、“真”、“彼”、“里”、“善”、“美”?无论是在自然科学领域、社会科学领域,或哲学领域里的事物及其描述它们的言谈或作品,无论翻译得如何完美,都是很难做到100%地反映原文的背景知识、确切的含义、微妙的隐喻和原本的思想的。

  小雨再查看了定义“哲学”的维基百科全书的诠释:
  哲學(英语:philosophy)是從希腊语“Φιλοσοφία”philo-sophia)轉變而來,意思為「热愛智慧」,或是比較少用的「智慧的朋友」。[1] 从西方學術史看,哲学衍生出科学。后来,哲学成为与科学并行的学科。。。[5]

  这下可怎么才好?呵呵。

  那么,到底哲学是“智慧学”,还是“良知学”?很想听听各位介绍一下您的理解、定义、阐述以及启示。
  欢迎提出不同意见,尤其是不同的哲学意见。[6]


后记
Post-scriptum
Poscritto
Postscript

  。。。


参考文献
Référence
Riferimento
Reference

[1]
中国为什么产生不了哲学和哲学家?
作者:击水三千
http://bbs.wenxuecity.com/culture/439263.html

[
2]
小雨哲学立题:中国的戏剧中有哲学家的角色吗? - 趣海拾贝(一) 2008-08-03
作者:今日雨果
http://blog.wenxuecity.com/blogview.php?date=200808&postID=2887

[3]
小雨哲学立题:“中西医结合疗法”启示录 - - 趣海拾贝(四) 2008-09-05
作者:今日雨果
http://blog.wenxuecity.com/blogview.php?date=200809&postID=6230

[4]
《实践论》
作者:毛泽东
http://baike.baidu.com/view/976518.htm

[5]
哲学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http://zh.wikipedia.org/zh/哲学

[
6]
《沁园春•长沙》(1925年)
作者:毛泽东(附毛泽东亲笔书法)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http://news.xinhuanet.com/ziliao/2003-09/02/content_1058375.htm


初稿 2010103
稿最新稿:始终登载于小雨的博客上,请点击:http://blog.wenxuecity.com/blogview.php?date=201010&postID=2690


声明:转载请务必注明作者及出处。若无注明,所有照片及视频均为作者所摄。作者保留文字,照片及视频的版权。
联系:hugodemain@yahoo.fr

free counters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