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加拿大留学签证的“门槛”
留学北美,学位含金量最高。尤其是去加拿大读大学本科,不仅性价比优异、环境安全祥和,而且无论是读研、读本或读大专,毕业后都有宽松的实习工作和申请移民的机会。加拿大签证的“门槛”较高,但是与美国比,签证政策相对稳定和人性化。只要你对签证要求和审批程序获得了起码的了解,并且主要条件具备,就有理由对成功抱有基本的信心。
下面,我们对加拿大留学申请中常见的拒签原因作一次全面扫描。介绍的依据,既包括加拿大2002年6月开始实行的新《移民法》及我们所亲身了解的加拿大各大院校和使领馆近十几年来的审批实践,更重要的,还参考了包括本人在内的东方国际教育交流中心“加拿大留学网e-canada.cn”团队所直接受理和接触的大量实际案例。
二.拒签的十大原因
1.弄虚作假
严重指数★★★★★
在所有拒签原因当中,后果最严重、最应当防范的因弄虚作假而导致的拒签。其后果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是不可逆转的。
签证申请是法律程序。任何国家为维护其法律的严肃性,对法律程序中的弄虚作假行为都规定了严厉的制裁措施。加拿大的新移民法规定,被发现弄虚作假的申请人,可在拒签后两年内将其列为加拿大“不接受”的人,对其再递交的签证不予受理。对用虚假材料已进入加拿大的人员,一经发现,轻者可限期离境、遣送出境或拘留遣送,重者可处以高额罚款或有期徒刑,或两项并处。
实例说明一:一名刚回国的女生慕名找到了我们。她已在某私立预科学校学习了一年多,但最近被迫回国,原因是:她在《就学许可》延期申请中使用了虚假的成绩单。结果,不仅她的延期申请被拒绝,一年内不得再申请,而且还收到了移民局发来了限期离境通知,如果到期不离境,移民局将采取强制遣送措施。无奈,这个学生黯然回国。这种不该发生的事年年都有发生。
尤其令人遗憾的是,作假送签的申请人往往是本来具备获签条件,结果却弄巧成拙。究其心理,首先是对签证政策和审批程序不熟悉,其次是抱有侥幸心理,其三是受人误导蛊惑。
实例说明二:一名学生申请人父母,通过储蓄所熟人弄到了全套虚假的定期存单和银行证明,并混过了我们的尽职核查。然而使馆在向其上级分行核实中,发现了所有存单均不存在。结果被恶性拒签,被列为加拿大“不接受”的人。
还需提醒的是,对查实虚假材料的申请人,加拿大使馆除了将其列入“不接受”名单之外,还会与其它留学大国使馆交换名单。因此,有可能影响到学生的其它出路。
2.条件太差
严重指数★★★★
简单说,条件太差的申请就是本来根本不应该递交的申请。这样的申请,送了也是白送,等于浪费资源,还留下了一次完全无必要的拒签记录。
条件太差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现在不具条件,将来也难以具备条件。这种条件下的学生,应正视现实,考虑其它选择。实例说明一:在一次招生说明会上,遇到一位已45岁的杂志编辑,月收入2000元左右,初级英语水平(进行简单对话尚有困难),希望自费去加拿大攻读工商管理硕士MBA。可以说,留学的可能性对他已不存在。假如其单位有条件公派他去作访问学者,似乎有些许可能。实例说明二:一位张家口的学生希望去加拿大读本科,通过熟人获得了加拿大某校的有条件录取,但是其父母靠养羊为生,全部积蓄仅是年初存进银行的10万元左右,而且无亲属能够提供资助。面对学生及其父母殷切的目光,我们只能友善但坦率地告诉他们条件不够,但如果确有愿望留学,可考虑申请对资金要求低一些的国家,如法国、意大利等。
另一种情况是暂时不具备条件,此时强行递送申请只会预速不达。过一段时间等条件改善了送交签证申请,则可能稳操胜券。实例说明三:一位中产工薪家庭的孩子申请去加拿大读本科。但是他父母因为刚购买了仅有的一套住房,存款所剩不多,无亲属资助。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给他的建议是:在国内继续学习,一年之后再申请,到那时存款已重新多起来,经济压力会变小,签证的把握也会大得多。
条件太差是相对的。绝对不够条件的情况虽然有,但更多见的是因为学习计划的设计和国外院校的选择不合理而造成的条件不符合。这个在后面的第5条、第6条,“择校欠妥”和“计划缺陷”中还会讲到。
3.材料不全
严重指数★★
尽管使馆对递交材料有比较明晰、具体的要求,难以置信的是,竟然很多申请明显材料不全。请注意:材料不全并不是条件不具备,而往往是在签证准备过程中的功课没做好、没做到位。我们不妨换位思考一下:由于加拿大签证申请多数情况下都是“纸上谈兵”,很少面谈,所以签证官只能从书面上“认识”一位申请人。如果材料不全,意味着无法了解申请人的“全貌”,难下判断,拒签就毫不奇怪了。由材料不全导致的拒签是相当冤枉的:明明条件具备,却未充分反映,不仅耽搁了求学的时间,而且还给下次申请增加了难度。
所幸的是,一般性的材料不全尚有机会通过再次申请进行弥补。它造成的难度是那些原本条件平平、似够似不够的申请人,在拒签后重新申请时会在审理中会引起签证官格外的挑剔和敏感。
实例说明一:一名学生家庭经济条件优厚,父亲是某房地产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资产上千万。母亲在某公司从事财务工作,月收入一般。该学生在第一次申请时,仅仅上报了父母亲的固定工资和母亲的几十万“私房钱”存款。由于该家庭还有一个孩子,在签证官看来,这些收入和存款如果都给一个孩子留学,家里势必捉襟见肘,因此以资金不足为由拒签了这名学生。可以想象,当我们为该学生重新准备了全套申请材料送交使馆之后,签证官见到该家庭实际资产时吃惊的表情。但是,由于比前一次申请材料的变化较大,为核实情况,使馆对该生的父母收入情况进行了调查。这个申请等待批准的时间因而比多数学生长了一倍。可见,在材料准备上功课没做到位是有代价的。
材料不全,在有的情况下,也会造成更大的遗憾。
实例说明二:一名学生父母收入优厚,拥有一家年营业额上亿元的广告公司,家庭存款多、历史长,照理说应稳获签证,然而却拒签了。原因是,该生初次申请时为图省事,在母亲工作证明中仅反映了其公司的原始注册地——一处仅20平米的办公室。其公司的新办公场所在市郊用来商住的家中。签证官在审理过程中,出于好奇心去该公司注册地察看,碰巧公司接待人员在老总不在时回答问题较含糊,又未敢提及公司新的办公场所,结果签证官无论如何不相信这间20平米的小屋里能做出1个多亿的营业额,因而以收入不明为由拒签。该生及家长曾一度考虑通过重新准备材料向使馆澄清事实,但后来因失去兴趣而放弃了办理。可见,材料上图“省事”,只会增加周折。
4.材料混乱
严重指数★★★
材料上不能图省事,但并不是说材料越多越好。多要多在点上。换句话说,多不一定就是够。应追求材料清晰充实,更不能杂乱含混、甚至自相矛盾。材料混乱造成的拒签虽然有补救的可能,但处理起来更费斟酌。加拿大移民局审理案子时历来有喜欢“薄案子”的行规,厚重的一堆材料影响签证官的审批速度和工作乐趣。
实例说明一:一名女生希望去加拿大读高中加本科,总共需学习至少六年。其父母存款严重不足,为此取得了亲属的资助。加在一起,共有祖父、祖母、外祖母、生父、生母、养父、继母、舅舅等多方担保。该生家庭为签证所准备的材料有厚重的一大摞。但这样的申请拒签几率甚大,因为担保人虽多,但父母自身材料单薄,而且在六年的漫长周期中,亲属担保的未知数多。经过深入了解、反复研究,我们对申请材料进行了大幅度的调整,为该生顺利赢得了签证。
实例说明二:一名浙江籍学生屡次被拒,原因是父母资金来源和历史过于复杂。其父母最初承包一家个体旅社,后来购买了一家个体旅店,最近又将个体执照注册为个人独资企业。由于个体经营不需要财务报表,因而他们没有正规的财务文件反映经营业绩和基本收入。更复杂的是,其父母挣得的钱以前并未存入银行,而是集资到当地的一家私营工厂,最近才收回部分投资转为定期存款。而以前所集资的工厂也并未将民间募集的资金经过银行正式入帐,可信度大打折扣。该生申请的资金情况是通过大量有欠规范的手写文件反映的,就连其父母本人也算不出来准确的营业利润和年月收入。在家庭拥有生意的学生申请人中,这个学生家的情况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典型性。简单说,就是虽然有钱,但难证明。我们对这名学生的材料进行了不懈的挖掘和提炼,最终雄辩地证明了该家庭的经济实力,赢得了签证。
5.择校欠妥
严重指数★★★
按照加拿大新移民法,只要是在加拿大正规注册、未违法经营的学校(在加拿大注册个学校并不困难),不论学校大小——哪怕同一个城市里,有的学校大到占据了城区的一小半,而有的学校小到只有一两间教室,签证官都无权在签证审批中发表意见评价学校的好坏。
然而实际情况是,尽管签证官不发表意见,但择校的好坏会影响到签证结果。概括讲,择校欠妥主要表现为下面三种情况:
一是学历“低就”。实例说明一:去年一名女大学毕业生找到我们。她刚刚被拒签,原因是“移民倾向”。经了解,她男朋友在多伦多市。两人迫切希望团聚,以至于不在乎什么学校,只要去多伦多就成。为了省力省钱省时间,她男朋友为她拿了多伦多一所大专的某管理文凭班录取,而她在国内本科读的就是经济管理。大本毕业了再去读大专,如此“低就”显然不合理,拒签在情理当中。我们为她调整了择校,很快办好了签证。
二是择校“低就”。实例说明二:一名家庭和本人条件虽然中等,但是完全可以进入许多正规大专、大学的高中毕业生,由温哥华的熟人帮忙办理去一所以招收华人为主、口碑有争议的私立预科学校,而且在学习计划中沿袭该校招生广告的用语,声称从该校出来可进入多大、女王等顶级大学,显然对该校的实际情况缺乏了解。签证官以“不能相信去加拿大的真正目的是学习”为由而拒签。经更换学校,并对申请材料进行合理化修改后获得签证。
我们所经历的实际审批结果屡屡证明,从总体上看,不论是初次签证,还是今后延签,所就读的学校越是正规、知名,签证越是顺利。相反,所就读的学校越是显得有欠规范、声誉越是有争议,给签证官的印象就越难以预料。多数学生希望进那些具有一定规模和知名度的公立院校,这是个不争的事实。与此同时,一些学生去其它类型的院校,也完全可以理解。但是无论去什么学校,都不能只要出国就行,而对学校不加选择。这样做不仅对签证不利,对个人发展可能更不利。
6.学习计划缺陷
严重指数★★★★
学习计划缺陷对学生签证申请来说是致命的。学习计划,是签证申请中最重要、最关键的文件之一。我常说,“学习计划相当于半个面试”。由于加拿大的学生签证申请绝大多数都不需要面试,签证官只能通过书面材料来了解学生,所以签证官在审阅学习计划的时候,是聆听学生自我陈述的最佳时机。实际上,不少签证官在审批过程中,拿起来认真阅读的第一份材料就是学习计划。其重要性可想而知。
学习计划的缺陷形形色色,在此简要列举一些:
一是学业设计不当,可行性欠佳。严格讲,没有哪种求学途径是不可选的,但关键是学业实际要合情合理、可行可信。做不到这一点,就难过签证这关。
实例说明一:西安某重点大学财贸专业毕业的一位女生,执意要去加拿大攻读本科计算机专业,理由是对计算机专业有超浓厚兴趣,选课、培训或业余学习均无法满足其学习欲望,非攻下一个学位方可了结心愿,虽经多人劝说不能阻止。无奈一试再试,均未获签。原因显而易见:一个国内大学已经毕业的学生,花上五年时间和大把金钱,去国外读个本科第二学位确实有人为之,但通常是因为原来的学位在找工作时太没用处。这位女生的情况却非如此。重点大学财贸专业的学位,随便在中国哪个大城市找工作都是公认的好专业。弃之而不用,反而以昂贵的代价去国外读个计算机本科学位,毕业时将27、28岁,还有什么竞争优势?怎么想怎么不合理,拒签才在情理之中。
二是缺乏对学校的起码了解。择校问题上面已经实例说明过了,不再赘言。这里要讲的是对学校的基本了解,以及该校在加拿大教育体系中的位置。对学校任何不切实际的评价都可能导致拒签。
实例说明二:一名学生通过加拿大一个熟人取得了温哥华的一所私立预科学院语言加拿大东部某普通公立大学工商管理硕士MBA的录取。这本是一个自创办起就有争议的项目。然而,他却在学习计划中说,XXX大学是世界著名大学,其MBA在国际上获得很高的承认。这显然不切实际,反映了该生对学校缺乏起码的了解,结果是拒签。以同样的基本材料,仅仅更改了学习计划,该生后来获得了签证。
三是时间安排欠妥。这反映了学生对所选的专业、课程、教学及自身条件的基本了解不够。
实例说明三: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是一名自身条件还不错的学生,通过有条件录取,希望去加拿大一所大学读语言工商管理硕士MBA。然而,她在学习计划中给语言学习的时间只有三个月,而且没有说明为什么她相信自己用如此短的时间就能够过语言关。结果被签证官以学习动机不纯为由拒签。所幸的是,就在与她谈话后几天,她的托福成绩出来了,与学校免修语言的分数线仅相差20分。以此为依据,我们为她准备了二次申请,顺利获签。试想一下,那些没有语言成绩作为参照的学生,如果不合理地估计了过语言关所需的时间,往往会影响到签证结果。
四是学习动力不够,说服力弱。十个手指伸出来不一般长,学习成绩较低、求学道路曲折的学生,往往让签证官担忧:这样的学生在中国就这么差,到了加拿大会好好学习吗?大学能毕业得了吗?不如拒签了算了。但实际情况是,无论学习成绩好坏,只要学习计划得当,每个学生都有获签机会。差学生要说服签证官,自然需要格外努力,尤其需要注重以事实说话。
实例说明四:在多年的教育服务工作中,一个来自辽宁辽阳市的女生以她的发奋自强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论学习成绩,她出国之前不算是优等生。高考两度失利之后,她来到北京在一所私立语言学校学习,本应学两年,可一年后就因为该校教学质量不好而退了学,又自学了大半年英语,但既没考托福雅思,英语对话也非常吃力。她的签证申请曾两度被拒,最终能够赢得面试和签证,靠的主要就是两样东西:一是我们写给使馆的请求信,二是对她学习计划的妥善措辞。这位同学到加拿大之后,以顽强的毅力和优异的成绩通过了语言关,顺利进入了一所名牌大学本科。
五是就业目标不明确、理由不充分。签证官不仅关心你去加拿大读学什么、怎么学,还关心你为什么学、学成后干什么。关于毕业后对未来就业的设想,我们经常见到一些学生在学习计划里相当诚挚地写道:“报效祖国”、“回报父母”、“为家乡发展作贡献”、“天生我才必有用”等等。问题是,这些豪言壮语对老外不起作用。喜欢实证的西方人希望你具体讲讲将来你要找的是哪种工作,这工作有啥好处,你在国外的学习对从事这种工作有那些帮助等等。总之,实际些。
实例说明五:一个中专护理专业毕业的女生希望去加拿大大学攻读传媒专业。这样大幅度的转型并非不可以。但是,暂且不说一个在国内无缘参加高考、即使参加了也无望考取大学的护理专业中专生,如何让签证官相信她去加拿大的大学改读传媒专业能够成功毕业?进一步的问题是,这个专业能给她带来什么,读完回国以后准备拿这个学位干什么用?这名女生给出的理由是:我喜欢。光喜欢是不够的。在签证准备过程中,我们与这位同学进行了很多沟通帮她整理思路。最后获得签证时,她说,以前从没当真思考过以后的就业方向问题,这次在签证过程中受到了有益的启示,对今后的学习也会有用。
7.资金堪忧:收入不足、历史不足、来源不明、担保牵强
严重指数★★★★
学生签证申请中最常见的拒签原因大概就是资金问题。留学需要两大支撑:一是学习,二是学费生活费。如果资金有问题,哪怕学生自身条件再好,签证也会受阻。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所说资金有问题,不是说学生家庭的经济条件不够,付不起孩子的学费生活费。这里讲的问题,是未能满足使馆的审批要求。
资金问题也是形形色色,在此简要列举一些:
一是资金不足。究竟多少资金担保才算够,使馆从未宣布具体数。从实际操作中看,总的原则是,算一算学生去加拿大留学总共需几年、学费和生活费总共多少钱。例如:读语言加大学本科大约五年,共需要大约60-70万元;以此为基数,读高中加大学需要再增加一至三年;读研究生可减少两至三年。担保金越接近所需金额越好,多则更好。
实例说明一:一对任公职的父母要送女儿去加拿大读语言、高三和大学,但家庭存款仅60万左右,被签证官以资金不足为由拒签。一年后他们送女儿去读大学,获得了签证。这先拒后批的过程,典型地反映了签证官对担保金额要求的隐性标准。当然,这个标准从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与父母的职业、收入、其它资产等因素有互动关系。
二是收入问题。父母究竟收入多少才算OK,使馆从未宣布具体数。但收入水平如果与家庭存款或留学支出不匹配,就可能拒签。
实例说明二:一学生父亲任某全国性国营公司省分公司总会计师,年收入30余万元,竟然被拒,原因是签证官认为其父夸大了收入。后经澄清事实,该生获签。在其它拒签案中,也有被认为父母亲收入不足的,例如在北京这样的大城市,如学生父母各自月收入仅三千元,就极可能被认为收入不足。
三是历史不足。使馆要求学生家庭提供过去18个月的资金历史,以证明钱的可靠归属和稳定存在。但同时,使馆对银行利息单、私人借条等凭证又不接受为证据,造成了证明资金历史有相当难度。
实例说明三:一位令人尊敬的老者、我们熟悉并确信诚实的京郊果农大户希望送有出息的儿子去国外完成大学学业。他的存款很新,因为此前上千万资金全部周转于城郊几个大型冷库和投资于同村的十几个经营户。一摞私人借条清晰明白,我们与各个债务人核实无误。但签证官就是不接受这样的材料作为资金历史证据。拒签后为不耽误孩子前程,老者无心与使馆申辩,送儿子转去了他国。
四是来源不明。换句话说,钱少了不行,钱多了说不清也不行。
实例说明四:某学生兄弟俩留学,父母提交了两百余万存款,而父母年收入合计仅十万元左右,结果拒签,原因是收入与存款不匹配。再次申请时澄清了过去的收入来源,遂成功获签。
五是担保牵强。自家的资金不足,可以请亲属共同担保。但亲属担保必须可信。留学担保金额较大,即便是亲属,一般也不会把这么大一笔钱随随便便送人。
实例说明五:一学生父母自家的存款不足,就去找亲属额外担保。本来告诉我们是孩子的“姑姑和姑父”(父亲的妹妹和妹夫),听起来不错。可材料送来之后我们才发现,担保人实际上是孩子姑父的妹夫,顷刻间没了血缘关系。被该生父母请求无奈,我们递交了申请。结果可想而知,被以资金不足为由拒签。
8.难以核实
严重指数★★★
加拿大使馆的学生签证拒签率踞高不下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使馆对收到的大量虚假材料的反感和防范。为此,使馆设立了专门的假案调查组,重点核查有疑点的申请材料和随机抽查一般性的申请材料。这一举措近年来成果不斐,有效地遏制了假材料的泛滥,但每年仍会向几百个被核实材料虚假的申请人发出“黑名单”信,拒签后两年内将其列为加拿大“不接受”的人。
俗话说:假做真时真亦假。有些原本真实的申请材料,由于在对其真实性进行调查时出现了困难,不能有效证明真伪,也会被怀疑为虚假。提醒学生和家长特别注意的是:按加拿大移民法规定,申请人负有全部的举证责任,签证官只要对申请材料不信服,就有权力拒签;签证官如果发现了某一证据认为材料虚假,只要申请人未在30天内提出有力证据反驳并证明该材料真实,签证官就有权力认定其虚假。
实例说明一:一个厦门的申请人满怀冤屈地联系到我们,希望为拒签翻案。他家的存款存在中国银行厦门分行。使馆的调查员向中行福建省行核实这些存款,福建省行接电话的员工说这些帐号不存在。使馆因此认为存单虚假,要求申请人在30天之内解释。申请人因为不明内情,又缺乏经验,只是到厦门分行重新开具了存款证明寄给了使馆并申明存单属实,但没有说明为什么帐号在福建省行无法查到。结果,使馆以“黑名单”信拒签,并且不再受理该学生的再次申请。事后,该申请人终于了解到,由于厦门是“计划单列市”,所以中行厦门分行不归福建省行管理,而归上海分行管理。显然,使馆调查员和申请人都未及时知道这一情况,而唯一应该知情的福建省行接电话的员工在回答使馆查询时,在没问清存单属地的情况下就告知帐号不存在,导致了使馆的恶性拒签。等到申请人弄清了缘由的时候,30天解释期已过,要想洗清冤枉唯有向加拿大移民局申请部长特批了。可见熟悉法律规定和审批程序的重要性。
好在只要处理及时,多数因核实困难而被冤枉的案子能够澄清。
实例说明二:一名浙江籍的学生被使馆认为存单虚假,给了30天解释期。经家长立即了解,原来他们家附近的工商银行储蓄所刚进行了计算机系统升级,老存单统统有了新帐号,老帐号虽继续有效,但只能在里面一间办公室的旧电脑里才能查到。接听使馆电话的员工在匆忙中只查了新系统,就告诉使馆帐号不存在,而实际上该学生家的存款全部是老存单。这样的误会一旦澄清,使馆迅速发放了签证。
有时,使馆的核实困难是由申请人考虑不够周全造成的。
实例说明三:一名北京学生的母亲任一家批发公司经理,但每周只去公司两三天。公司原驻地在市区一住宅楼内,新近搬到了东郊。由于新搬家,公司电话呼叫转移到了其个人手机上。使馆调查员给其公司打去电话,该学生母亲正好在家。调查员问:“您现在XXX公司上班吗?”答道:“不在,我在家。”使馆到单位证明信上写着的公司地址实地调查,发现那个住宅楼单元锁着门。结果自然认为就业情况虚假,要求在30天之内解释。这样的误会虽说也能澄清,但如果早考虑到发生误会的可能性,完全可以避免周折。
9.审理疏忽
严重指数★★★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在使馆的工作人员当中,签证官是常年的工作最繁忙枯燥的一群人。每天对着一堆真假难辨的材料,平均审理每个案子的时间不超过半小时,签证官的工作压力可想而知道。疏忽偶有发生。对申请人来说,因审理疏忽而导致的拒签称得上是“不可抗力”。处理这类拒签案的挑战是:由于拒签信上所标注的拒签原因通常都非常笼统,要想正确判断是什么了造成了拒签,需要熟悉程序、吃透材料和相当经验,必要时可向加拿大移民局调看审理笔录。
实例说明一:一名父母收入稳定优厚、家庭存款宽裕可靠的学生很蹊跷地被签证官以资金不足为由拒签。经分析查明,签证官未看到学生父亲的任职收入文件和存款历史文件。对症下药,问题迎刃而解。
实例说明二:一女生学习经历复杂。她高中毕业后高考失利,先复读了一年,重新参加高考后进入了滨海某大学英语四年制大专班。在那里学了三个学期后,因不满意教学质量而退了学,到北京新东方学校读了几个月英语,之后两年基本自学,只取得了530分托福成绩,仍未达到加拿大大学直接录取分数线。她申请去加拿大读本科学位。签证官以怀疑其学习能力和学习目的为由拒签。原因可以理解:高中毕业四年了,签证官认为这名学生一事无成。尤其是大专中途辍学,似乎说明她毅力不够;最近两年号称自学,实际上有可能已经就业。这样的学生到加拿大后有可能完成不了学业而流入社会。为了慎重,我们调看了审理笔录,发现了一处重大的审理疏忽:这个女生在自学英语期间,曾接连四次考托福,成绩的上升虽艰难缓慢,但却有力地说明了她在学习上的持之以恒和坚忍不拔。我们提交了全部四次托福成绩,最后一次的成绩报告在最上边。签证官只注意到了这一次成绩,而忽略了另外三次。这一疏忽必然严重地影响对该学生的整体印象。就此发挥,该学生最终获得了签证。
10.斟酌裁定
严重指数★★★★
签证审批的标准并不是精确地量化的,因此,相当大一批申请人的条件并不是那么黑白分明、完美达标,而是或多或少地有些弱点或瑕疵。对这些所谓的“中间线案子”,也就是批准可不批准都有道理的申请,加拿大移民法赋予签证官以很大的斟酌裁定权。只要签证官对申请人的条件信服,就可以批准;反之可以不批准。这就是为什么大致条件差不多的学生或家庭,有的顺利拿到签证,有的却不那么顺;有的首次申请被一签证官拒了,下次申请被另一签证官批准的原因。
但决不要把签证申请当成撞大运。因为它的确不是撞大运。批准或拒签都是有理由的。我们之所以需要精心准备申请,目的就是强调、突出优点和重点,正视、解释弱点和瑕疵,努力避免把命运完全交给签证官的斟酌裁定权。
实例说明一:一名从文艺职高毕业的女生申请去加拿大一所公立大学读工商管理本科学位,被签证官以学习目的不明为由拒签。的确,这个女生学业设计的可行性和可信度都令人担忧:在文艺职高,普通高中的文化课程少而又少,如果在国内想通过高考进入大学本科工商业管理专业难上加难,签证官如何相信她进了加拿大大学就能行呢?然而,这还不是主要的难题。更大的挑战是:这名女生,从文艺职高毕业时已将近22岁。也就是说,一般孩子18岁左右高中毕业,22岁左右大学毕业,而这名女生职高毕业时,别的孩子已读完大学了。对签证官来说,这是个很反常的学生,成绩也不很优秀,拒签理由是站得住脚的。但是经过与家长进行耐心细致的沟通,我们了解到致使她走入今天局面的一个令人震惊的原因:这个女孩在初中的时候曾经被坏人劫持扣留。幸运得救之后,父母为了孩子的安全,让她数次转校,深居简出,从而耽误了三年多学业。显然,遭遇不幸而影响学业不是孩子的错,她和父母也尽了最大努力重建美好的生活和未来。签证官的斟酌裁定权并不总是对学生不利的。这名学生成功获得了签证。
ERL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