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年少时却也爱读武侠。
当年看的总是些三侠五义之类。现在想来里面那些飞檐走壁的侠士比起如今小说电影里鼓吹的凌空善舞的英雄们自然本事差了许多。然而那时却也还幼,他们已足够让我崇拜和沸腾。
后来就见识了金庸先生的武侠系列,我以为那是武侠小说的巅峰。我曾读得夜不能寐。
再后来也断续读过梁羽声和古龙的作品,可惜我已渐渐过了痴迷的年龄,只有在偶尔的闭目神游中还能重新体验儿时向往的叱刹。
所谓武侠者,一种负有超级能力的人也,因了各国文化历史的不同,便有了不同扮相。在西人古文化中,他们是骑士,是剑客,在当今文化里,他们又被叫做蜘蛛人或者超人等。
名字虽然不同,却都寄予了人们的期望:渴求具有非凡能力的英雄来拯救充满邪恶和黑暗的世界。
天下的侠客类文学莫不如此。
若我们让想象增大张力,不难发现其实世上所有带冲突的事情都可以用武侠故事描述,甚至包括做饭的较艺,此类成功者如“满汉全席”。所以我决定选择用武打而不是红楼赛诗那样写下这个如果还能叫小说的东西。
其实都只是一种手段而已。
人间方数日,轩中已数年。虽然在小轩里呆的日子实际不足一载,却仿佛觉得已过了一世纪。小轩吸引我的,不仅仅是那些诗文曲画,更有屏幕后那颗颗奇异璀璨的心灵。将其日夜揣摩,竟个个生动欲出,也就最终有了此文。
塑造江南和漠北两派的对立,是为了营造冲突,却也是真实历史的影射。冲突,并不可怕,碰撞才能出火花。窃以为观念和风格的千篇一律才是事物走向死亡的征兆。而创造出逍遥派,却是说在观念风格碰撞之时,还可以逍遥如我,笑看冲突背后的各种鲜活性灵的淋漓体现。
然而总有不谐之音在提示这里不是天堂。这是我设想出黑面党的原因,却也是寻找江南和漠北如何化干戈为玉帛的招数。蚊蝇的力量被夸大了百倍,实是为了构成戏剧冲突的无奈需要。
武侠文学已经走向没落,正如当年风靡欧洲的骑士小说。但我相信那种侠义精神能够流传下去,那些荡气回肠的武侠形象还会活在热爱他们的人们心中,或者被赋予新的特征而重放异彩,就像塞翁笔下的唐吉柯德,在现代被诠释成孤独不屈的斗士。
将此献给小轩的兄弟姐妹,也是以之纪念逝去的武侠岁月。
然后放下笔,自己给自己倒一杯茶,陶醉于数字世界的伟大。
二零零三年四月 Fguitar 于文学城茶轩
二零零四年二月重新整理
参考文献:
1. 金庸,网络版:《射雕英雄传》;
2. 金庸,网络版:《天龙八部》;
3. 金庸,网络版:《倚天屠龙记》;
4. 古龙,网络版:《多情剑客无情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