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苏共敌人叶利钦

(2007-05-01 06:42:59) 下一个
 蚂蟥周刊


                 苏联敌人

              叶利钦(1931-2007)

  

文 黄章晋

 

199112251938分,在克里姆林宫上空飘扬了70余年的苏联国旗落下,俄罗斯白蓝红三色旗升上了旗杆。18分钟前,戈尔巴乔夫把“核按钮”通过“独联体”武装力量临时总司令沙波什尼科夫交给了俄罗斯总统叶利钦。
  这是二十世纪最震撼的一幕。
  20074231545分,当年迫不及待从戈尔巴乔夫手中夺过权力终结了苏联、设计了新俄罗斯的叶利钦去世。
   
很多人认为,曾令西方世界惴惴不安的强大苏联瞬间解体,是戈尔巴乔夫新思维造成的恶果,由叶利钦在历史转折关头,为满足迅速膨胀的个人权力欲而直接葬送。搞垮苏联和俄罗斯在转型期间剧烈的社会震荡和痛苦,足以证明叶利钦是历史的罪人。

但远在1988年,英国的权威苏联问题专家莱特教授提交的一份绝密咨询报告认为,苏联体制已无法继续维持,崩溃即将到来,西方国家当为这一刻的到来做好准备。当时,英国政府对戈尔巴乔夫即将在联大发表“外交新思维”的真实意图无从判断。
   
与莱特同时,获准骑摩托横穿苏联的美国金融学家罗杰斯也得出了结论:外表强大的苏联只是个拥有许多核武器的、缺乏有效管理和不懂得经济规律的落后国家,这个历史上空前绝后的帝国必将分裂,并且将陷入持续的战乱之中。
   
西方学术界用“内爆”(implosion)来形容苏联的崩溃。1991年,这个拥有党员比例最高的社会主义国家,红旗落地之时,没有任何人出来捍卫这个政权、这个国家。戈尔巴乔夫在把权力移交给叶利钦几分钟前的辞职演说中称:“我还对我国人民失去一个大国的国籍感到不安,它会给所有的人带来十分沉重的后果。”
   
但人民并不能只靠国家的荣耀来获得尊严:除了官僚阶层,苏联国民的业余时间基本消耗在排队购买生活必需品上,男人的娱乐基本来自伏特加,而女人一生平均堕胎10次,平均每5个人就有1个做了切除子宫手术。弥漫社会的腐败和旷工腐蚀了这个社会主义国家的最后理想。
  苏联解体的一连串多米诺骨牌早已准备好,只等戈尔巴乔夫被迫推开苏联的大门,这幢大厦便轰然坍塌。叶利钦之所以在转折关头取代戈尔巴乔夫成为聚光灯下的新主角,也许是因为他好斗、鲁莽的性格更适合完成主动对这幢大厦一击的任务。
   
戈尔巴乔夫在告别演说中曾乐观预言“我相信,我们的共同努力迟早会结出硕果,我们的人民将生活在繁荣昌盛和民主的社会中。”
   
然而,叶利钦并非一个能领导俄罗斯人顺利实现他们追求西方生活和西方制度梦想的人。如果俄罗斯在转型期过程中的巨大震荡和痛苦是场悲剧,这场悲剧只是苏联70余年僵硬窒息的体制带来的另外一个副产品:它没有培养出一个合格的掘墓人。苏联在崩溃之时,全社会无论是在思想理论上,还是社会组织上,都没有为一场空前的转型做好准备。

登上政治舞台时,叶利钦是个精力充沛勇猛好斗的斗士,离开政治舞台时,叶利钦是个精疲力竭心灰意冷的老头。
   
叶利钦是俄罗斯历史上惟一一个从政治舞台主动选择退出并得善终的人。



   文一

 

一小时的英雄

历史转折时刻的叶利钦

 

/记者 陆南

 

   【小题】命中注定的白宫

 

1991819早上,一名白发男子匆匆走进了位于莫斯科畔的大厦——一个俗称白宫的地方,与坚守在那里的反政变分子们见面。

几小时前,以苏联克格勃领导人克留奇科夫为首的八人集团发动军事政变,将总统戈尔巴乔夫软禁在克里米亚的度假别墅里,宣布接管国家政权,并进入紧急状态。这被看成是保守派对戈尔巴乔夫改革不满的最终爆发。

大量的装甲车辆向莫斯科聚集,并来到白宫这座象征俄罗斯加盟共和国最高权力的地方。大部分苏联有权势的人物都在观望,他们不知道形势将如何发展,生怕匆忙的表态将自己的政治前途葬送。于是,一种被称为“政变病”的现象在苏联境内流行,许多政治家纷纷称病,住进医院,等待风向的清晰可辨。

历史在这一刻将掌握风向的重担压在了这位白发男子的身上。他那年60岁,当年612日刚刚当选第一位民选的俄罗斯总统。

他叫叶利钦,出生于乌拉尔地区,行为粗旷,语言直率,大胆坚毅,曾因为高调批评戈尔巴乔夫和苏共,而被开除出政治局,但乘着戈尔巴乔夫改革的春风,他又重新回到俄罗斯政坛,并一举登顶。

即使是这样一个人物,此刻也出现了犹豫。前苏联内政部长Bakhatin当时就在叶利钦的边上,他和他的同伴劝说叶利钦立即宣布掌管俄境内的所有军队和克格勃武装。但是,叶利钦犹豫了。Bakhatin回忆说,叶利钦害怕一旦如此宣布,则有可能导致苏联境内部队的分裂,并迎来一场血腥的内战。

但是,Bakhatin们劝说他打消这个念头,他们对叶利钦说,如果没有人对政变作出回应,则已经在外面的军队完全可能冲进来逮捕他们,政变就会成功。

从那一刻起,叶利钦再未动摇。他在1230分时走出白宫,登上停在门口的一辆坦克,发表了热血沸腾的演讲。

他对在场的民众说,这次政变是非法且违宪的,用他那种特有的咆哮式语言,他号召民众和军队团结起来粉碎这次阴谋。

与之后广为传诵的英雄场景不同。事实上,当时在坦克下聆听叶利钦演讲的民众总共不超过200人。其他的莫斯科人尚没有从政变的惊恐中缓过神来。

而爬上坦克也没有想象中的英勇,因为那些临时被召集来的士兵,精神状态像是要来首都参加阅兵式,他们不明真相,经常有莫斯科民众爬上坦克与他们交谈,并劝说他们回到自己的驻地。

但是,那个在坦克上的白发男人却成了象征,一个抵抗政变的象征,一个俄罗斯争取民主的象征。在那样一个时刻,通过他的言辞,通过广播、电视和报纸,他的形象被无限放大,激起了全国范围内的反政变浪潮。

在演讲结束后不久,他的周围聚集了数以万计的莫斯科民众,他们连续在白宫外面为叶利钦守夜,保护他们心目中的领导人不受政变分子的伤害,一遍遍大声复述叶利钦的演讲辞,并请求叶利钦出来与他们见面,一起战斗。

可能连叶利钦也没有想到,仅仅2年零2个月过后,这位后来顺理成章成为独立的俄罗斯联邦总统的人,再次让白宫成为自己政治生涯的里程碑,同时也是墓志铭。

 

   【小题】不一样的共产党人

 

美国《时代》周刊在描述叶利钦的时候说,他的前半生似乎都是在为他最后登上坦克做准备的,帮助他培养那种激情和勇气。

1931年出生于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州的叶利钦从小就是一个叛逆的孩子。他自己后来回忆说,自己的童年没有任何快乐。

那时候,叶利钦家里穷,全家五口人挤在一个小房子里面,冬天冷得不行,就抱着家里惟一的一只山羊睡觉。

3岁时,他的父亲因为政治原因被判处3年劳教,关到了古拉格的政治犯监狱。巧合的的是,叶利钦最喜欢的作家恰恰是写过《古拉格群岛》的异议作家索尔仁尼琴。

上中学时,叶利钦因为和同学去一个红军的仓库掏手榴弹,被炸掉了两根手指。在学校,他从来就不是一个乖孩子,经常和老师起冲突,并差点被开除出校。

但这么一个叛逆的孩子,在大学修了一个建筑专业之后,迅速成为一名标准的苏共技术官僚,并按部就班开始自己的仕途。

苏共技术官僚的特点在于,他们需要在一个工作岗位上呆几年,从基层干起,然后评上技术职称,成为厂里的干部,最后再从工厂调到政府部门,从事一个自己可能并不熟悉的工作。而其明显的坏处在于,像叶利钦这样的干部,基本上没有机会系统学习经济、公共管理等政府官员必须的技能,这为他后来在总统任上的糟糕表现埋下了伏笔。

一路挣扎,虽然脾气火爆,但仕途还算顺利。1976年,叶利钦成为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州第一书记,期间,根据苏共的密令,他推平了当年红军枪杀末代沙皇全家的“伊帕季耶奇房子”,算是对苏共表了忠心。

他在该州执政期间,虽然没有什么显赫的政绩,但却被认为是一个有效而坚决的政策执行者。这一点吸引了时任苏共总书记的戈尔巴乔夫的注意。

1985年,叶利钦来到莫斯科,最终被任命为莫斯科市第一书记,并一举在次年成为苏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戈尔巴乔夫知道叶利钦支持改革,他与当时苏共二号人物利加乔夫也把叶利钦视为亲信,希望增强党内改革派的力量。

叶利钦刚刚入主莫斯科,就显示了与众不同的一面。他依然没有显现出他管理城市的卓越能力,但他却抓住了人民的心坎,积极反腐。在他身上有一点与其他典型苏共干部明显不同的特点——他知道如何与民众打交道。

在莫斯科期间,叶利钦住在一个普通的公寓里,经常坐地铁、挤公共汽车上班。在公共场合遇到叶利钦的莫斯科市民经常非常吃惊地看着他。民众已经习惯了官员躲在他们的乡间别墅里,躲在他们高级房车的灰色窗帘背后。

而叶利钦则不是,他抨击官员们享受的几乎一切特权,那些奢侈品以及销售这些商品的特殊商店。因为官员们戴进口手表,穿进口西装,叶利钦撤换了莫斯科2/3的各区书记。

有一次,一名衣着考究的官员问叶利钦,“您的鞋是在哪购买的?”叶利钦立即暴怒,他咆哮到:“在乌拉尔鞋厂买的,23卢布,我立即让他们给你制定一个5年穿鞋计划。”

在民众习惯了苏共干部的飞扬跋扈之后,叶利钦仅仅依靠反腐和亲民就奠定了自己在群众心目中的地位。在戈尔巴乔夫的支持下,叶利钦的政治秀一直到1987年都进行得不错。

19871021,在苏共中央委员的会议上,叶利钦在未得到戈尔巴乔夫允许的情况下起立发言,他先是抱怨俄罗斯人民低下的生活水准,继而说出了一段著名的话:“同志们,我发现我很难向一名工人解释,为什么工人阶级统治了这个国家70年,他们仍然生活在一个这样的水平线上——香肠里的淀粉总是比肉多。”

因为抱怨戈尔巴乔夫推行的改革开放政策步伐太慢,导致了民众的贫穷,并对党内的生活腐化进行了猛烈的攻击,叶利钦付出了代价。他随后被开除出苏共中央政治局。

在当时整体比较开放的格局下,戈尔巴乔夫没有把叶利钦送到古拉格或者遥远的西伯利亚,而是将其发配到建设工程委员会担任副手。

在叶利钦公开认错之后,由于身体原因,他被送进医院治疗。在那里,精神接近崩溃的叶利钦已经没有了莫斯科第一书记的意气风发,在苏共统治的国家里,被政治局开除意味着政治生涯已经彻底终结,人生再无重启的可能。叶利钦这个一直以来的硬汉竟然尝试自杀,不过最终未遂。

 

  【小题】时势造英雄

 

后来所发生的一切证明,正是政治局内的反对派这一身份让叶利钦在一个全民求变的时代成为追求民主的象征,虽然事实上他并不懂得什么民主的理论。在与美国人谈论民主时,叶利钦的言论经常被别人嘲笑。

但是历史还是把他推向了前台。在被开除出政治局不久,叶利钦重返政坛,此后的事实证明,他成了一个成功的复仇者和苏联的掘墓人。

19893月,他在苏联历史上第一次公开选举的人民代表大会上脱颖而出,依靠在莫斯科的良好形象,在这一选区获得了九成选票,成为人民代表。

之后,他成为戈尔巴乔夫和苏联政府最积极的批评者。此时的苏联内外交困,东欧巨变使这个国家的共产党政府还能挺多久成为疑问,而经济上更是糟糕透顶,人们的生活水平极度下降。叶利钦抓住了这个机会。在次年成为俄罗斯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的时候,他发现,无论是改革派还是保守派都支持他,因为所有人都预感到时代可能的变革,而他这样一个党内的反对者无疑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他也在悄悄做着准备。叶利钦找到人民代表大会中的一些年轻人,向他们学习民主的知识。之前作为一名共产党官员,他对这些一窍不通。从这些年轻老师那里,他了解了经济私有化和波罗地海国家的独立问题。

另一方面,他也在积极争取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支持。1989年,他作为俄罗斯争取民主的象征访问美国。当时,叶利钦要求与老布什总统见面,但是美国方面对苏联局势的走向并无把握,因此婉拒了叶利钦的要求。但对于这样的民主新星,他们还是派出了国务卿贝克与其会面。

叶利钦访问美国让苏共当局非常生气,他们发动国内的宣传机器对叶利钦进行抹黑。苏共机关报《真理报》刊出一篇1500字文章,描述叶利钦因为酗酒在美国丑态百出的场景。该报做了一个统计,叶利钦在美国的各类宴会上,共消耗了两瓶伏特加、4瓶威士忌和数不胜数的鸡尾酒。

但是这种报道在1989年只能加强叶利钦的权威,因为对《真理报》这样的官方媒体,苏联人民对从来都不相信或只是努力装出相信的样子,叶利钦的支持率丝毫未见下降。

1991年,叶利钦与苏共中央的较量已经呈现白热化状态。当年1月,苏共在波罗的海三国平息独立浪潮时,出动军队,造成数十人死亡。虽然戈尔巴乔夫不承认自己促成了这些屠杀,但叶利钦却在第一时间飞赴爱沙尼亚,与波罗的海三国签订了“互助条约”,并且敦促俄罗斯籍士兵不要参与对合法政府的军事行动,不要向要求民主的民众开枪。”此时的叶利钦已经成为各个想要脱离苏联的加盟共和国的代言人。

一向儒雅的戈尔巴乔夫在得知叶利钦亲赴波罗的海国家的消息后,愤怒地骂道:“真是婊子养的。”

当年3月,在叶利钦等人的逼宫下,戈尔巴乔夫又被迫进行了一场全民公决,让民众自己来决定国家未来的命运。最后的结果虽然只是一个平手,但对叶利钦来说,这无异于加强了他的势力,俄罗斯的独立已经近在眼前。

此时,苏共党内的保守派坐不住了。后来参加政变的副总统亚纳耶夫要求对叶利钦动手。而恰巧在328那天,叶利钦的支持者们在莫斯科举行了一场盛大的游行。

戈尔巴乔夫在这一天犯了一个错误,他听从了保守派的建议,让军队和坦克开进了莫斯科,虽然这些军人被要求不得使用武器。但是最终的结果正如戈尔巴乔夫的一名助手所说:“328对于戈尔巴乔夫来说绝对是一个转折点,他走向悬崖,却在边上停住,他被深渊镇住了,然后往后退”。军队让他失去了和叶利钦建立联盟的机会。

最终,戈尔巴乔夫屈服了,他后来决定和叶利钦的俄罗斯以及另外8个加盟共和国签订协议,实施放权计划,各个加盟共和国甚至争取到了拥有自己军队的权力。

就在820正式签署协议的前一天,举世震惊的政变爆发了,党内的保守派企图通过此举来挽救自己的利益,而这只是加速了叶利钦登上权力巅峰时刻的到来。

 

  【小题】专政特色的民主英雄

 

经过了登上坦克的辉煌后,叶利钦于821毅然接回了他的老对手戈尔巴乔夫。此时的苏联总统已经沦落为一个无依无靠的人。而主动权已经牢牢掌握在叶利钦的手中。

823,戈尔巴乔夫前往俄罗斯议会,这一天也成为他个人耻辱的一天。叶利钦在这一天完全无视法律赋予总统的尊严,用他的咆哮给了戈尔巴乔夫狠狠一击,也让一部分西方观察家认识到,这个民主斗士说到头还是难以摆脱专政的个人特点。而这也在后来的时间里得到了验证。

当时在场的人形容戈尔巴乔夫就像一个犯了错误的小学生一样惴惴不安地看着底下的听众。他的讲话被不停打断,代表们纷纷要求他保证将解除共产党在整个国家中的特权,并要求他解释为什么在党内强硬派面前表现如此软弱。

担任会议主持人的叶利钦咆哮着,他看着戈尔巴乔夫念出一个个新内阁成员的名单,其中许多人都是他的亲信,他认为他有资格要求戈尔巴乔夫这么做,因为他已经被全世界看成是拯救苏联的英雄。

正当戈尔巴乔夫认为政变并不是所有内阁成员的错时,令人吃惊的一幕发生了。叶利钦拿出了一份材料,上面有政变发生后内阁会议的记录,他挥舞着粗大的双拳,要求戈尔巴乔夫当众大声朗读。

有涵养的戈尔巴乔夫一再说道:“我会念的,请让我把话说完。”

苏联总统的声音响彻会场,他好像在打自己的嘴巴,因为会议记录上清楚地显示,哪些内阁成员当时支持政变,又有哪些人拒不表态。

最后戈尔巴乔夫低下了头,对着现场的人们说:“整个内阁都将辞职。”

叶利钦仍然不依不饶,大笑道:“我们是不是应该签订法令,禁止俄罗斯共产党的一切活动?”戈尔巴乔夫服从了,他承认叶利钦之前采取的措施确实有利于控制局势。

在当了几天西方媒体的英雄后,美国《纽约时报》在828的社论中忧虑地指出,在混乱的苏联人和焦虑的全世界面前,叶利钦用一种老式苏共官员的独裁风格强迫戈尔巴乔夫做了每一件事情。

  叶利钦的时代开始了。

 


 

文二

拯救叶利钦,拯救俄式资本主义 
 

    
    
1996:不公正的大选 

 

 记者 胡贲

 

 

这不是一次美国式的大选,在共和党和民主党中选出一个更好的来,我们这次大选是让人民再次在两种政体之间做出选择——别列佐夫斯基

 

1996年初,叶利钦的权力和他的健康一样岌岌可危。

全俄罗斯的人都知道几乎没有人支持叶利钦了,只有叶利钦不知道;全俄罗斯的人都不知道叶利钦随时会倒下,只有叶利钦自己知道。
    1996
年,叶利钦已经通过修改宪法成为近乎拥有无限权力的民选沙皇。但叶利钦身边的支持者只剩下一伙寡头。
  叶利钦的权力危机从199310月炮打白宫后就开始了。

 

【小题】1993,叶利钦再战白宫

 

入主克里姆林宫前,叶利钦曾在摄像机前指着克里姆林宫内金碧辉煌和极尽奢侈的装饰说:“看看,这么多的房间,这么奢侈的享受,再看看我们的人民,过着怎样的生活?这是对人民的犯罪!”但叶利钦很快适应了克里姆林宫里奢华的环境,他经常在这座宫殿里喝的烂醉如泥,而其受到西方支持的经济改革政策却始终一筹莫展。

叶利钦继承了克里姆林宫,新俄罗斯则继承了旧俄罗斯宪法和议会——苏维埃和人大直接变成议会。旧宪法对苏维埃与总统权力缺少明确划分,当1992年俄议长哈斯布拉托夫、副总统鲁茨科伊等就改革政策、修宪内容、对外政策等一系列问题与叶利钦发生冲突时,俄罗斯议会这个反叶利钦阵地逐渐变成了另外一个政府。

1993320,无法忍受制约的叶利钦在一次电视讲话中表示,他将谋求“特别的权力”,来把俄罗斯的改革进行到底,他要求扩大总统的权力,使他可以任命官员而不经过议会的同意。

而议会则针锋相对地发起弹劾叶利钦的行动。最终,反对派们争取到了超过600张弹劾票,但离法定的2/3多数还差72张。

然而,民意依然在叶利钦这边,尽管从1989年到1993年,俄罗斯的GDP下降了50%

1993425,叶利钦发起了有关改革的公民投票:你支持叶利钦吗?你支持叶利钦的经济政策吗?你同意提前进行总统大选吗?你同意提前进行议会大选吗?

公投的结果是叶利钦获胜,58%的选民表达了对叶利钦的支持,52%的选民支持继续进行经济改革。

公民投票为叶利钦提供了政治上喘息的时间,也坚定了他与议会摊牌的决心。

当年9月,叶利钦又在电视讲话中宣布,他将解散人民代表大会和最高苏维埃,这引起了10月份的宪政危机,议会宣布由于叶利钦违宪,被解除总统职务,由副总统鲁茨科伊接替他的职位。

刚开始,反对派被莫斯科大量的游行群众所鼓舞,民众抗议叶利钦恐怖的改革让他们的生活和医疗条件大幅下降,国内腐败盛行,犯罪率高企。

但叶利钦很快从军队方面获得了支持,他像1991年的政变者一样,将坦克开进了莫斯科,面对那些为他守过夜的市民。

在抓住反对派率先发动攻击的可能证据后,他让他的军队炮轰莫斯科河畔的白宫——这个他成为民族英雄的地方,那时已经是反对派的核心所在。

2年就是一个轮回,叶利钦用武力取得了他对议会的胜利,但是莫斯科河畔的白宫门口已经没有人再朗读他的演讲。

他没有出现在炮轰的现场,因为他已经是总统,不需要再鼓起勇气站上某辆坦克,成为一个时代的标记。

在他位于克里姆林宫的办公室里,他完成了一次对自己过去的政变。而之后,他也再没站起来过,只能用酒精麻醉自己的神经,宣泄改革失败的沮丧。

 

【小题】不明真相的总统

 

炮打白宫后,俄罗斯的一切形势都在向更恶劣的方向发展。通货膨胀、失业、犯罪、经济停滞……

“疯狗必须被处死!”1994年,叶利钦愤怒地下令出兵车臣。但总统不知道此时的俄罗斯军队已经腐败到坦克都无法启动的程度。很快,战火从车臣发展到临近的塔基斯坦共和国,电视转播传回的政府军伤亡惨重的画面沉重打击了叶利钦威信。

199511月,重新注册的俄罗斯共产党在赢得了国家杜马选举的胜利,他们的领导人久加诺夫在民意调查中遥遥领先,不断在媒体中公开批评叶利钦将把俄罗斯民族“带向毁灭”。

1996年初的叶利钦已完全落在了总统安全勤务主任科尔扎科夫的控制之中,这位后来声名狼藉的前克格勃特工一度负责审查所有递送给叶利钦的政情报告,以防止任何“坏消息”影响总统的“健康”。他告诉叶利钦,总统的民意支持率在98%以上,116,他甚至促使叶利钦解除了丘拜斯的职务,在过去的四年中,一手负责制定经济改革政策的丘拜斯成了所有“阵痛”的标志。

“民众热爱他们的总统,是丘拜斯这些人的激进改革造成了民众的不满。”科尔扎科夫说。

真实的数据是,叶利钦的支持率大约3%,久加诺夫最高,接近20%

毫不知情的叶利钦决定参加7月竞选,他任命副总理奥列格·索斯科韦茨成立了竞选指挥部。索斯科韦茨是苏联时期成长起来的老干部,满脑子都是命令经济时代的老皇历。当他得知自己的任务就是帮叶利钦赢得更多选票的时候,他所作的第一件事就是下命令给铁道部,要求所有铁道部职工都必须投票给叶利钦,否则将被解雇。这一丑闻令民众,尤其那些来自农村和小镇的选民们彻底愤怒了,更多地倒向久加诺夫一边。

几乎所有熟悉久加诺夫的底细的人都讨厌这个典型的苏共高官,但是,一个稳健而保守的伪君子,总是强于藐视一切规则的牛仔。

久加诺夫的势头让俄罗斯国内新崛起的寡头资本家们感到害怕,他们决定阻止久加诺夫,因此他们必须支持叶利钦,无论叶利钦多么令人失望。

刚刚被叶利钦抛弃的丘拜斯率领别列佐夫斯基、霍多尔科夫斯基、古辛斯基、斯摩棱斯基以及其他一些俄罗斯的寡头们,来到克里姆林宫与叶利钦面谈。丘拜斯后来回忆说,尽管叶利钦让他做了牺牲品,但是他还是决定帮助叶利钦,第一步,就是告诉叶利钦事实。

叶利钦本来打算宴请这些不请自来的“志愿军”们,但是丘拜斯等人对桌上的佳肴看都没有看一眼,丘拜斯一放下自己的公文包就拿出一份文件交给叶利钦。平静地告诉叶利钦:“形势不容乐观,你的支持率不到5%”。

围着白餐巾的叶利钦面红耳赤,呼哧呼哧得喘着粗气。最后慢慢地吐出一句话,“要把那些制造这些谎言的人揪出来,他们这是政治讹诈,这不是真的,不是真的。”斩钉截铁地重复着最后两句话。

丘拜斯沉默不语,僵持很久之后,古辛斯基开口了,“鲍里斯,这些都是真的,只有你一个人还被蒙在鼓里,你身边的那些混蛋在欺骗你。”

叶利钦转向古辛斯基,紧紧地盯着他。一字一句地说:“你知道我身边的人都说了什么吗?”

古辛斯基不耐烦地挥挥手说,“鲍里斯,你还不明白吗?就是因为你相信你身边那些人的话,才导致你的行动是如此愚蠢。”

又是一阵令人窒息的沉默,之后——所有在场的人都印象深刻——叶利钦随手抄起一个盘子砸向古辛斯基。

丘拜斯这才确信,这头俄罗斯政坛的狮子此时已经病得奄奄一息。他后来回忆说,“有的人尽管天资不太好,但是一辈子都在学习,可惜的是,鲍里斯·叶利钦,在1991年的时候就已经停止了学习。”

 

【小题】“苏联制造”的总统和总统班底

 

尽管叶利钦亲手结束了苏联长达70年的集权统治,但是他本人正是苏共这架机器的产物,是它的一个标准零件。

   实际上,叶利钦第一个任期的执政表现与他的“前任”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等人有着惊人的相似。在对内对外政策上,他们都提出了完全脱离现实的目标,赫鲁晓夫要改革斯大林留下的体制弊病,勃列日涅夫提出要尽快建成“共产主义”甚至宣布已经进入“发达的社会主义”,戈尔巴乔夫提出“改革与新思维”时完全没想到早已病疴缠身的苏联崩溃在即。

    他们做出误判的原因也惊人相似——他们在做出决定前所咨询的人都不超出高层的小圈子,也就是他们自己的亲信,勃列日涅夫决定出兵阿富汗的时候,很多政治局成员都不知道详情。

  叶利钦的亲信,如科尔扎科夫、索斯科韦茨、巴尔苏科夫等人,都是他在前苏联时期就追随左右的“体制内”班底。这些人对怎样推行改革,怎样运行一个民主国家毫无头绪。其中最甚者科尔扎科夫在看到竞选胜利无望的时候甚至强烈建议叶利钦宣布解散国家杜马、取消大选,命令军队动员,取缔俄罗斯共产党。

科尔扎科夫理解叶利钦的性格,他从来不惮于在紧急关头采取非常手段。819政变时站上坦克车,2年以后又命令军队向白宫开炮。最后,如果不是丘拜斯等人的力劝,叶利钦或许真的会又一次采用非常手段。

在丘拜斯想克里姆林宫的首脑阐述自己的观点时,盖达尔把有关情况报告了另外一个总统:比尔·克林顿。他找到了美国大使托马斯·匹克林,希望美国出面劝说叶利钦不要鲁莽行事。

  大选后很久,这场密谋的政变才被部分的揭露出来,有些观察家据此大胆地指出,当时总统面临着独裁与民主的两种选择,而他最终选择了民主。但是,丘拜斯领导的竞选团队并没有这种浪漫的看法。

  “如果叶利钦面对着在选举中一定会失败的危险,那他绝不会让选举再进行下去。”丘拜斯团队的尼克诺夫说道,“他绝不会放弃权力。”

这种体制惯性早在叶利钦执政之初就已经露出端倪。

1992年初,刚刚执掌最高权力的叶利钦任命青年改革派的代表人物盖达尔为总理,负责制定与执行经济改革计划。盖达尔的第一步就是放开价格管制,以便形成真正的“市场机制”,19,价格改革的第七天,叶利钦来到下诺夫哥罗德视察。作为一个善于鼓动民众的政治家,叶利钦坚持要在市中心走走,亲眼看看他的选民们对休克疗法的反应。当他和几位当地陪同官员走进一家食品店的时候,排队购买牛奶的老太太们涌向叶利钦,质问他:“怎么能够这样?价格为什么这么高?”

她们的愤怒吓坏了叶利钦,几个月以前,他还是一个不管走到哪里都受到人们欢迎的英雄。震惊之余,叶利钦当即下令:“首先,立即降价,其次,查查谁是牛奶公司的经理,开除他。”倒霉的、已经改组为股份制企业的牛奶公司经理就这样“下课”了,“他(经理)是一名老党员,非常理解这一切。”负责执行这一命令的地方官员后来向记者解释说。

叶利钦曾经运用自己的强势支持过青年改革派,而在许多关键时候,他也曾倒向保守派一边。他对改革派的支持从来都不是绝对的和可预料的。对青年改革派来说,叶利钦的支持始终是出于政治的考量,而非出于对改革计划的理解。

除了他最亲密的人之外,叶利钦谁也不信任,谁都可以拿来做交易。盖达尔的改革没有继续推进,而切尔诺梅尔金的稳健政策则放开了本被收紧的货币和财政政策。这一妥协造成的后果是,1993年,超恶性通货膨胀如期而至。

 

【小题】一边倒的宣传竞赛

 

1996317,叶利钦访问俄南部城市克拉斯诺达尔。尽管当时他已经接受了青年改革派和寡头金融家们的建议,但还是依赖克利姆林宫的亲信。访问变成一场灾难。在一群戴着纽约黑帮似的墨镜、身穿黑西装、眉头紧锁的人簇拥之下,叶利钦身边一百米之内的本地人只有陪同的官员。

回到莫斯科,丘拜斯向叶利钦展示了那天的照片,并同时拿出他1991年竞选时的照片放在边上。幸好,叶利钦还拥有全俄罗斯最敏感的政治嗅觉,他立刻发现了问题的症结。

1991年的叶利钦还是民族英雄,是最成功的民众代言人。而现在,用叶利钦自传里的话说,已经被变成了“另一个勃列日涅夫”。

当天晚上,科尔扎科夫等人被赶出了克里姆林宫的权力中枢。丘拜斯们正式开始运行叶利钦的总统竞选。

叶利钦重新复活了,他在全国各地不停的访问,走进农场,工厂,于选民们握手,倾听她们的声音。他甚至还下令军队撤离车臣,并在克里姆林宫与车臣反抗组织首领们达成协议。他的支持率很快开始回升,达到与久加诺夫并驾齐驱的态势。

接下来的选举,成为久加诺夫与叶利钦的“消极竞选”的对抗,双方阵营都试图打击对方的形象。但是久加诺夫的先天劣势是,全俄罗斯超过90%的记者都不会愿意看到共产党重新执政。他们自愿加入了叶利钦组成的“十字军”,所有的报纸,杂志,电台连篇累牍地报道各种不利于共产党的“独家新闻”,不断用“共产党人已经商定了秘密的计划,将要把我们重新带回苏联时代”之类的话吓唬老百姓。

这场宣传战比过去苏共宣传高效得多。那些报道了总统发动的车臣战争彻底失败的骄傲的俄罗斯新媒体们,一夜之间又成了马力全开的宣传机器。荒诞不经的谎言,占星家的预测,甚至神谕都出现在每日的新闻中,目的只有一个,帮助叶利钦在大选中胜利。

这种宣传起到了这样的效果:大选是俄罗斯人民对两条路线的选择,到底是继续市场化改革,还是回到苏联体制,是新俄罗斯,还是旧苏联。

久加诺夫身边的是这场改革的输家,军官,科研人员,退休老人,他们是旧俄罗斯的代表。
   
在另一边,叶利钦仿佛一夜之间焕发出了活力。他简直成了俄罗斯的克林顿,他身披红旗,向无名烈士鞠躬。他参加摇滚音乐会,用夹杂着英语单词的流行语呼吁青年人团结起来,保卫“freedom”。掌握多家报纸和电视台的古辛斯基甚至请了一位MTV导演制作了一盘支持叶利钦的摇滚音乐录影带。年轻人,记者,金融家,青年改革派学者,甚至最新崛起的莫斯科黑社会都站在了叶利钦的一边。

但丘拜斯还是担心,很久以来,叶利钦的健康就是他最大的弱点。他酗酒,这已经不是新闻。而酗酒严重破坏了他的领导形象。甚至曾经因为在总统专机上酗酒而让爱尔兰总理在机场白白等了3个小时。而长期生病也使他无法很好地掌控克里姆林宫,一旦高强度的竞选活动将他的身体彻底压垮,那竞选就完了。人民不会选择一位竞选途中就在接受心血管搭桥手术的人领导自己的国家。

叶利钦告诉选民,自己确实有酒精上瘾问题,但他正在“寻求帮助”。实际上,在酗酒问题上人民是很能理解他的,在苏联时期,唯一不会缺货的商品就是劣质伏特加。酗酒是苏联普遍的社会问题,当年许多人或多或少都靠着酒精熬过那最艰苦的日子。

第一轮竞选,叶利钦已经领先于久加诺夫,第二轮还是他们两人。

199672,大选最后一轮的前夜,久加诺夫在广场上召开集会,以进行最后的努力,“叶利钦让俄罗斯失去了往日的光辉。”久加诺夫争辩说。

参加集会的几乎全部是40岁以上的中年人,只有极少数青少年因为好奇在远处住驻足观看,人群中,18岁的玛丽娜·麦兹涅瓦面对CNN的镜头说,“我们来这里就是想看看久加诺夫,看看一个共产党领袖究竟是什么样的”。苏联解体那年,她刚刚12岁。

“我们的父母年轻的时候,通常说的就是久加诺夫现在说的这些话。”玛丽娜说。

克里姆林宫里,由于心脏病发作,叶利钦已经在病床上躺了整整4天。而这一切,选民们并不知道。

 

 

 

文三

 

叶利钦遗产

 

你们每一个人的痛苦都引起我内心的痛苦。多少无眠的夜晚,摧心地忧虑着,到底需要怎么做,才能使人民活得安好。我没有比这个更重要的任务。现在我要离开了。——叶利钦

 

 记者 胡贲

 

  叶利钦病逝后,一位莫斯科市民说:“叶利钦这辈子做的惟一正确的事,就是挑了普金当接班人。”

199989,叶利钦签署了任命弗拉季米尔·普京为总理的命令。并同时宣布,他将“视普京为自己的继承人”,相信只有普京才能“让所有人团结起来,在新的21世纪复兴伟大的俄罗斯。”

几乎所有的政治家都不看好这次任命,久加诺夫认为,叶利钦“应该去医院”,莫斯科市长卢日科夫说,这简直就是“政坛奇闻”,“这是一个垂死老人最后的挣扎。”

这已经是不到两年中,叶利钦替换的第五位总理。那位在1990年代初期挣破苏联体制的桎梏,带领人们走向自由的勇敢,热情,坚强的斗士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位长期缺席,疾病缠身,并且被少数“野心家”们操纵的木偶。叶利钦面临着1996年一样的危机,他的支持率再次下跌到5%以下。

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叶利钦的第二任期都是耻辱性的。

 

【小题:灾难性的私有化】

 

竞选胜利当天,叶利钦还因为心脏病发作而躺在病床上,此后他接受了心脏搭桥手术,整个胸膛被切开,换了5根动脉,离开克里姆林宫修养好几个月,直到19961224他第一次回到克里姆林宫,体重下降了57

他向卫兵们问好,“早上好,士兵们。我现在情绪非常好,身体也非常好,随时准备应付各种冲突。”他说话时的声音非常小,气喘吁吁,语速很快。第二天,医生们发现他的术后反应——肺炎又发作了。为此,他不得不再次推迟正式开始工作。

一直到1997年的3月,他才正式开始第二任期。他再次任命丘拜斯为第一副总理,负责经济,同时还任命另一位青年改革派涅姆索夫为第二副总理,与丘拜斯并肩作战。

此时的涅姆索夫和丘拜斯都意识到,在1996年选举中崛起的金融寡头们正在逐渐控制这个国家的命脉,从政治到经济。

“休克疗法”之父盖达尔最初的私有化计划是,将国有资产估价,然后平均分配给每个公民以证券,公民可以利用这些证券参与国营公司拍卖的股份竞购,也可以直接出售这些证券。但证券私有化方案本身的粗糙和混乱的政局,造成了严重的入市前投机,资产迅速集中到投机者手中。这与东欧的邻居们完全相反。

1993年,保守的切尔诺梅尔金在上台伊始,在议会压力下放弃紧缩政府开支手段,政府不得不依靠印钞机来解决财政问题,恶性通货膨胀使得俄罗斯民众对政府和未来彻底丧失信心。而这又进一步促成了卢布的不稳定,减少了人们的投资意愿,导致资本外逃。而对于一个一切都重新开始的国家,没有投资,就等于没有未来。通货膨胀更促使人们无暇考虑长远的计划。

19948月,通胀最危险的时候,一位参加过攻占柏林的老兵把自己分到的证券以两瓶伏特加和一条面包的价格卖给了投机商,他对着电视镜头怒吼,“叶利钦,看看你对柏林解放者都做了些什么?”

证券(voucher)私有化因为过于惊世骇俗而被继任者丘拜斯制止,而此后数年中的借贷私有化和货币私有化过程则在内部人的控制之下成为一场少数人攫取国民财富的狂欢,这些在1993年到1994年成长起来的金融寡头们很快组织起自己的帝国,他们甚至雇用退役的苏军战士,组织私人军队。

实际上,早在1994年,莫斯科大学里的经济学家就开始抗议说,“所谓的休克疗法实际上从来没有发生过”,“丘拜斯的私有化政策就是让那些前苏联干部们,那些红色经理人们,让那些所有拥有特权的人们,用联邦政府的钱从联邦的口袋里买下这些资产。”

 19945月的《经济学人》发表封面文章《世纪出售》,其中指出,俄罗斯的资产是世界上最便宜的。布尔什维克饼干公司的股票价格是每股53美元,是1992年私有化时的3倍,然而,布尔什维克饼干公司每吨饼干产能的价格是9美元,而同期波兰的一家饼干制造厂每吨产能的价格是850美元。

丘拜斯不希望自己再次被寡头们劫持。他在克里姆林宫召开会议,向寡头们传达新的消息:以后的私有化,将执行新的游戏规则。

就在丘拜斯还在努力肃清寡头对政治的影响的时候,新的危机再一次到来。

 

【小题:破产边缘的财政】

 

危机首先出现在长期以来毫无纪律性可言的政府部门。国家的公共财政一直是一个黑洞,俄罗斯联邦财政从来入不敷出。偷税漏税随处可见,因为国家不能给税务部门的工作人员支付足够的薪水,他们只能“自己想办法”,这使得财政陷入恶性循环。

更糟糕的是,特殊补贴部门,比如农业、军工企业、银行以及数目巨大的前苏联工厂都让政府背上了巨额的财政负担。而共产党人掌握着议会,他们认为这简直就是天经地义。

1993年到1994年的财政危机可以通过大量印钞来解决问题,但这种引发恶性通货膨胀的“饮鸩止渴”绝不可能再进行第二次。叶利钦决定从国际国内借贷,他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申请贷款,在国内发行短期国家债券。到了1998年,这些债券的总值已经高达700亿美元,1994年,短期国家债券的收益中3/4都被用于填补预算赤字,而到了1998年,仅有1/9的收益用于真实的预算,其他的都被用来支付以前发行的短期国家债券的利息。

同时,全球石油价格也在下滑,1998年是最近20年中石油价格的谷底,比1997年下跌了25%,而石油早在70年代开始就是俄罗斯最重要的出口品。政府不得不发起更多借贷以弥补因此造成的收入下降。

拐点发生在199841,财政部每周的短期债券例行拍卖会上,卖出新债券所得甚至不足以支付此前已经到期的短期国家债券,政府不得不拿出另外1.2亿卢布以偿还给那些持有到期债券的投资者。而叶利钦对这一信号的危险充耳不闻。

到了64,公开拍卖短期债券仅仅筹集了58亿卢布,而政府需要支付的本息高达84亿卢布,恐慌开始了。股市不断下跌,资本开始外逃,在第一次车臣战争以后刚刚有点起色的俄罗斯经济迅速卷入了1998年的金融危机。

很快,对经济现状不满的反对派们在议会要求弹劾总统,叶利钦为了自保,只能一届又一届地更换总理,而所有的总理都回天乏术,实际上,他们在位时间如此之短,以至于他们根本不可能发挥任何实际作用。刚刚上任不到一个月的基里延科总理,不得不放弃了自己与克里姆林宫和寡头们保持距离的计划,要求丘拜斯前往美国,寻求国际社会的特别援助。但是援助还没来,俄罗斯经济就彻底崩溃了……股市崩盘,央行汇率失守,政府信用破产,10年内第二次的恶性通货膨胀。

 

【小题:“我已经尽我所能”

 

而叶利钦本人则因为身体健康原因,长期缺席,在这个国家最需要领导的时候,叶利钦却躺在病床上,被自己脆弱的心脏折磨着。

许多俄国人将叶利钦的第二任期总结为一个词语:混乱。自从登上俄罗斯最高政治舞台以来,叶利钦就致力于战胜共产主义,从这一点来说他胜利了。但除此之外,他和前任的克里姆林宫主人们并没有太大的区别。

他向人们承诺带来民主和自由,但是他自己从来没有理解过什么是民主。也不知道自由的底线在哪里。

由于叶利钦一直拒绝从属于任何政党,他执政的8年中,俄罗斯从没有建立过真正的“执政联盟”,俄罗斯共产党是唯一一个有着全国性组织的政党,但是俄共从没有像其他东欧国家的共产党一样改革成一个现代的,民主化的政党。寡头们乐得在背后操纵总理人选的更换,青年改革派们则在叶利钦的朝令夕改下心灰意冷。结果是,俄罗斯从前苏联继承下来的行政体制从来没有得到过彻底的改革,旧体制的官僚们依然控制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当然,俄罗斯人民在叶利钦时期享有了超过以往任何时期,甚至后来普京时期的自由。正是在叶利钦时期,俄罗斯的大众传媒得到了空前发展。俄罗斯在历史上第一次享有了真正的言论自由,迁徙自由,表达自由。但这种自由却很可能被滥用,实际上,叶利钦本人,与古辛斯基等媒体大亨一起,在1996年的大选中就滥用了言论自由。他们对竞选对手的造谣和诋毁使得这次选举如同一场闹剧。

叶利钦还给了地方“89个联盟主体”更大的自由。1990年,他曾经邀请各个非俄罗斯民族的加盟共和国与中央政府签署联邦条约,以便在莫斯科和地方之间重新分权。1995年,他推动了地方州长的直接选举,大大缓解了地方的分离主义压力。但在建立起真正的民主和法制之前,这些给地方让权的措施被许多州长滥用。许多地区被和他自己一样的“强人”所控制,州长们掌握了地方议会,法院,执法机关,乃至一切政府权力。并利用这些权力谋取私利。

从没有任何人奢望过一个领导人可以在10年的时间内将一个“帝国”改造成民主与法治的现代国家。但叶利钦在摧毁了旧的帝国以后,依然沿用着旧帝国的克里姆林宫式的集权统治。

1991年到1993年间,他曾经有过机会。但当他命令坦克向白宫开炮的时候,当他迫使新的议会通过了大大加强克里姆林宫权力的新俄罗斯宪法之时,这个机会就被错过了。

1999年的叶利钦,已经是心力交瘁,他在最后的告别演说里真诚地请求人们的原谅:

“我要让你们知道,我以前从未说过这些话,今天重要的是把话告诉你们。你们每一个人的痛苦都引起我内心的痛苦。多少无眠的夜晚,摧心地忧虑着,到底需要怎么做,才能使人民活得安好。我没有比这个更重要的任务。现在我要离开了。我已经尽我所能,不是仅我健康的所能,而是在所有难题的基础上尽了我的所能。”

  

【小标题:跨世纪的继承人】

 

在新世纪之前的最后一天,叶利钦放弃了手中的权力,他成为俄国历史上惟一一位在任时主动退出政坛的人。

叶利钦选择了普京来保护他和他的家族,寡头们也选择了普京以延续叶利钦的政策。但这一切都类似于一场赌博,只要普京愿意,在他站稳了脚跟之后,就可以回过头来对付那些把他送上权力中枢的寡头们。

叶利钦遗留下来的联邦宪法赋予了克里姆林宫太大的权力,而他所设立的新俄罗斯政治传统谈不上民主,更不透明。事实证明,在玩弄权术和利用大众传媒这两个方面,普京都比叶利钦高明得多。而且普京身体健康,精力旺盛。同样的权力之剑,在病人手中和战士手中,会发挥出完全不同的力量。

在叶利钦宣布任命普京为总理,并支持普京为克里姆林宫的继承人的时候,连普京自己都感到意外,但是普京能在短短几个月之内就从政治新鲜人成为名副其实的总统,恰恰也是因为俄罗斯独有的政治体制。

   首先,普京已经被任命为总理,而随着叶利钦在1999年除夕之夜的辞职,他成为了代总统。尽管当时叶利钦已经失去了民众的支持,但克里姆林宫依然掌握着国家机器。代总统普京,怎么看都比其他竞争对手拥有更多的体现总统领导力的机会。

   普京在当上总理之后的政治亮相堪称完美。在他就任总理1个星期之后,车臣分裂分子再次入侵了临近的塔吉斯坦加盟共和国。并且在全俄各地制造恐怖袭击。第一次车臣战争在俄罗斯国内曾经极不受欢迎,而莫斯科爆炸事件所引起的恐怖气氛却给了普京最好的机会展示自己的强硬和领袖才华。

另一方面,正如1996年叶利钦当选一样,古辛斯基和别列佐夫斯基的支持让普京成为电视媒体的焦点,人们很快就熟悉了这位克格勃官僚,甚至开始喜欢他沉默寡言的气质。

在叶利钦和寡头们的谋划之下,卢日科夫和普里马科夫的最终退出,剩下一个“老反派”久加诺夫已经无力对普京构成威胁。从1996年到2000年,俄罗斯人已经前进了,但久加诺夫还在原地踏步。最终的总统大选中,普京赢得了52%的选票,久加诺夫获得的选票不到25%

    别列佐夫斯基,这位在1996年和2000年分别将叶利钦和普京送进克里姆林宫的寡头最终因为桀骜不驯而被清算。他决定将自己控制的俄罗斯公众电视台转让给亲普京的阿弗莫维奇,然后永远离开俄罗斯。

在他最后一次参加克里姆林宫的宴会时,看见俄罗斯新的领导人正好整以暇地坐在自己的靠背椅上。

   “你,”普京说,“是你把我推上总统宝座的。那么,你还抱怨什么呢?”

别列佐夫斯基无言以对。

叶利钦则在莫斯科郊外价值4千万美元的别墅中平静地度过了生命中最后的7年。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