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小笆的白果

(2007-04-30 05:25:57) 下一个

  小笆的家在冀东乡下。者片土地西临京城,西南通天津卫,东至唐山、山海关,虽然不比江南鱼米之乡,历史上也还不算穷地方。然而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却也有吃不饱饭的农民。虽然周围有几座大城市,但城乡决然是两个世界,那个年代里,乡下的岁月中能让人感觉到20世纪的东西至多不过手电筒、自行车、每年一次由公社派下来春耕的履带拖拉机,除此而外,想那生活方式是跟千年前没有本质区别。


上山下乡的伟大运动曾经轰轰烈烈,城市青年,志愿也好,无奈也好,大批奔向祖国四方的边疆偏远地区,内地乡下虽然也接受了不少知青,毕竟不那麽热闹,况且在下感觉,能到些内地地方者,多办是走了後门的。


上山下乡运动最初68、69年,这里并没有接受知青的任务,直到71年前後,公社所在的镇子里才出现了一个知青点,住了7、8个游手好闲的男女城里青年。小笆记 兴麄儾粚凫度魏我粋 农村生产大队,只在公社干活,但时常在三乡五村闲逛。若是某农户晚上给鸡笼上盖的时候发现有一两只鸡没有归笼,基本上可以断定知青到村里来过了。


那年,小笆念小学一年级。村民在好几年中基本上没有见过现金,公分折合粮食,大秋麦秋两次分,有的人也许还欠公家钱。所以孩子们关於钱的概念基本上是一分二分的镍币,小笆很久以後才知道钱可以是纸的。小学生需要买本子铅笔橡皮什麽的,都是用家里存的黄豆或者鸡蛋到镇子上的供销社换。有时两个大个白果(当地土话称鸡蛋)的价值超出换全套铅笔橡皮本子的价钱,供销社的叔叔会问“你是要两块水果糖疙瘩呢,还是要2分钱?“小笆虽然很想吃糖疙瘩,但他多数时候要分币拿去给妈妈。


那天小笆妈给了两个白果,让他去换自来铅(自动铅笔的铅芯)、毛子油和起灯儿。小笆用草篮子提了白果出了村,过了西小桥,看见一女二男三个知青在水渠边。他们侉著口音叫他∶”小孩儿,过来过来,快,有事问你。干什麽去呀?“
小笆∶”上供销社。“
男知青甲∶”上那儿干什麽?打酱油?“
小笆∶”不是,换毛子油!“
男知青甲∶”用什麽换?黄豆?棉花?还是鸡蛋!“
小笆∶”使白果换!“
男知青乙∶”嘻嘻!白果?我瞧瞧!“


小笆揭开篮子上的包袱皮,男知青伸手拿了鸡蛋∶”哎哟,你小子胆子不小啊!你这鸡蛋是坏的,臭了,幸亏我们看见了,要是到了供销社,你麻烦大啦,知道嘛!“说著把鸡蛋递给男知青甲,小笆担心自己的鸡蛋,想走近甲,乙拦住他∶”知道供销社为什麽收鸡蛋吗?那是供应北京的菜市场的,你把臭鸡蛋卖给国家,这是欺骗国家。“


小笆说他们胡说,白果是昨天下的,还是存在花花鱼儿里一个月都不会怀的,就向甲讨要鸡蛋,可甲说你给了乙,乙又说给了甲,甲乙二人假装争吵,推搡嬉笑,漂亮女知青柔和地对小笆说∶”这麽小就记性不好,是不是忘在家里没带著,我记得刚才你的篮子就是空的。“小笆坚持向俩男知青讨要,他们就挥拳瞪眼,女知青就说∶”你可别若他们俩,坏著哪!他们要揍你我可不管,我特怕他们。“三人说笑著朝镇子走,小笆就跟著,过了乱葬岗,三人见他还在跟,就越走越快,然後钻进了高粱地,小笆也跟进去,青纱帐内如茫茫大海,三转两转就不见了知青们的踪影,小笆只好流著泪回家了......。


後来,小笆进城了,再後来社会变革了,他念大学那些年出现了”伤痕文学“,其中关於知青的题材很多,但小笆一看到知青诉苦就愤怒的不行。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