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怀才不遇蒲松龄

(2007-04-28 14:59:24) 下一个
怀才不遇蒲松龄
来源: 古板04-06-25 15:51:14
   
唐诗人开中国各律诗先河,千年灿烂。既是开先河,后人无论如何是写不出唐诗了,但这并不意味其后没有佳作,小可以为清代诗词乃是唐宋后又一高峰。自唐以降,清诗无论数量还是质量都可以说是最好的。在清代灿若星辰的大诗人名单中或许很难找到蒲松龄的名字,这大概一是因为那本充满比人更人道的鬼魅狐妖的《聊斋志异》太优秀,影响太深远而盖过了作者的诗名,二是由于蒲松龄的诗词成就或许确实难比同代大诗人。这个事实却不应该阻碍我们于“平凡”中发现优异,蒲氏诗歌绝少应酬之作,因而不必雕琢文字堆砌词藻以显才情,他的诗是写给自己看的,有感而发,情真意切,有几首诗在下煞是喜欢,如今贴来,与喜欢古典诗歌的朋友共赏。
旧时代有多少人如《儒林外史》中的人物那般生命不息,考试不止呢?不得而知,其间自叹怀才不遇者肯定不可胜数。既然没考上,不遇确是真的,然而是否怀才,就无法将千余年落第者一一考证了。然而,蒲松龄之虽不遇,确是怀才,这是后人人都看见的,他老先生到死捞到的最高文凭是个什么“岁贡”,根大学肄业差不多,连举人都不是。他倒是有个同乡哥们中了,发到江苏宝应县当县委书记兼县长、县人民法院院长、县检察院院长等等职务,这位哥们需要一个文秘,于是给蒲松龄发了个伊妹儿,邀请他南下就职,为了混口饭吃,蒲松龄于康熙九年秋天出发,走这一路上思绪万千,心里头翻了油盐酱醋瓶,不是个滋味,沿途又常有宜人风景,所以写下不少诗作,有的悲苦,有的优美,有一首《途中》是这么写的:
青草白沙最可怜,始知南北各风烟。
途中寂寞姑言鬼,舟上招摇意欲仙。
马踏残云争晚渡,鸟衔落日下晴川。
一生暧乃江村暮,秋色平湖绿接天。
从山东一路走来,寂寞时就给自己讲讲鬼的故事,用现代的话说,这位也是偏执狂,就好说鬼。一过淮河,景色不同,第一次到南方的新鲜感,写得恬静优美,最喜欢“马踏残云争晚渡,鸟衔落日下晴川。”一联。黄昏作渡船过河,从篷内朝外看,这番景致很写实,不需想象,风光本就宜人,但有没有驾驭文字的功夫,写实跟写实也还不一样。也许这句是从老杜“向晚寻征路,残云傍马飞。”化来,淡化得自然巧妙。
到了宝应,在县委大院当个秘书长,那瓷器也还是个正直的干部,不向农民乱摊派,不征收国家税负以外的苛捐杂税,也不对村级提留款伸手,对于三农问题大概有清醒的认识,所以也就不能更多周济靠工资吃饭的穷秘书哥们,薪水不高,忘不了风雅,文人就这德性。宝应县与淮安、盐城交界处有个射阳湖,蒲先生听说,就利用大周末拉着县长去游玩了一番,回来就写诗:
射阳湖上草芊芊,浪蹴长桥起暮烟。(怎么想出“蹴”来的,浪又没穿耐克足球鞋)
千里江湖影自吊,一樽风雨调同怜。(哥俩没忘了带上酒。看这句这个县长兼书记当得也比较腻歪)
春归远陌莺声外,心在寒空雁影边。(春雁北归,蒲先生想山东的呛面大馒头了。最爱这联,想家的愁绪能这么说出来,不是才情是什么?反正我说不出来,也没那么大运气,我这边的大雁无论什么季节都不会朝东边飞。)
翘首乡关何处是,渔歌声断水云天。(在这么好的景致里思乡也是幸福。我怎们想家的时候听不到渔歌呢?听见的老是麦道娜。)
本来选了好几首要跟大家分享,无奈手指敲疼了,就先到这里吧!在下喝口茶稳稳情绪,蒲先生的诗让我心绪不太安宁呐!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