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寻找远去的家园》开篇·肆zz

(2006-08-23 07:19:39) 下一个
《寻找远去的家园》开篇·肆zz

万水千山迷远近,想乡关何处。

————宋·柳永


唐代文学家刘禹锡,曾经在一首诗中这样写道:“乔木展旧国之思,行云有故山之恋”。诗人对故国家山的思念和依恋?榱钊烁锌?蚯А?

当代著名画家 、作家和诗人黄永玉先生名满中外,自少小离家闯荡天下 ,过着四海为家的生活,但他差不多每年都要回到故乡凤凰,在麻石小街上走一走,听听乡音,访访故旧,再凭栏远眺沱江两岸的吊脚楼,这一年的心绪才算是有了着落,感情世界也算是有了归依。

(采访实录)

杜宪:家乡在您心目当中还是挺美的 ,是吧?!

黄永玉:我小的时候,1937年我到外面, 到了上海。人家带我去看那个国际大厦,“你说高不高”?我十二岁嘛,问我这房子高不高?帽子都要掉下来了。我说:“不高,没有我家乡的高”,“你家乡哪能有这么高的房子啊?”我说:“山上的房子比它高多了”。


同样是从凤凰城走出来的当代著名文学家沈从文先生,曾经这样描述自己与故乡的关系:现在还有许多人生活在那个城市,我却常常生活在那个小城。过去给我的印象里,我感情流动而不凝固,一脉清波,给予我的影响实在不小。我幼年时候较美丽的生活,大部分都同水不能分离,我的学校可以说是在水边的,我认识美,学会思索,水对我有极大的关系。

“归梦如春水 悠悠绕故乡”。故乡是一个含义丰富的概念,对无论是何种原因远游他乡的人来说,故乡和家园永远是一个魂牵梦绕的地方。

出生於徽州的中国当代大学者胡适,在他的《口述自传》中第一句话就说道:“我是安徽徽州人,徽州话是我的第一语言。我小时用绩溪土话念的诗,现在也只能用土话来念。我将来如有工夫来写自己的传记,要用很大的一章来写我那个时代徽州的社会背景。

而提起那个年代的徽州,就不能忘记“无徽不成商”的俗谚。

(采访实录)

王鲁湘:我们在徽州看到大量的建筑,就是(徽商)从小出去做生意,然后在外头发了大财以后,他把钱再拿回家乡来,在家乡这个地方规划自己的村镇,然后修建自己的宅邸,把自己的家园修建得像一个世外桃源一样。他都是因为有一种根的感觉,有一种家园的感觉,他才会这样去做。这种观念对徽商的影响特别大,所以这些人亦商亦儒。你在徽州盆地上走,你会看到成百上千的大大小小的牌坊。做了大官,为国家立了功劳,然后受到皇帝的特许以后,回到家乡来给自己立的一个纪念碑。但是更多的是什么呢?是贞节牌坊。


与徽商相比,在长江以北的晋中票号亦曾辉煌一时。他们走西口、 闯南北,以勤劳、务实、精细的性格创造出令人惊讶的商业经济,也和徽商是一样,经营成功的晋商在自己的故乡建起这一座座凝结着家园情怀的深宅大院。

山西洪桐县的这几株大槐树,远比晋商文化更为出名,几乎所有从北方迁入中原的人们,都把这里认作自己的故乡。

无独有偶,历史上从江西进入粤北的中原人也都把这个名叫珠玑巷的小镇,当作自己的家乡。原因其实非常简单,当大规模的移民开始后,游子们历经了几代人的颠簸流离,已经模糊了自己真正的起源,於是他们就牢牢的记住了这个移民之路上必经的小镇。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有了家, 就有了根。

(采访实录)

张国雄(学者):这种现象在中国移民史上非常普遍,山西人到河南、山东、河北,他们说是来自於大槐树。明朝的时候,江苏人到云南,他们说他们来自於柳树湾、高石坎。我觉得这实际上是大规模移民的一种共同现象,是一种什么现象呢?大家把血缘、地缘关系的一种放大。但是这现象呢,我觉得也是很生动的传说,反映了中国老百姓的一种根的意识,故乡的观念,一种乡土气。

“思旧故以想象兮,长太息而掩涕。”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在千年的荆楚大地上,为所有的华夏子孙奠定了思乡的情怀。

在守礼义,重亲情的中国人心中,家乡的山水永远是最动人的风景。在广东新会我们“寻找远去的家园”摄制组,在当地侨联的帮助下找到了一处刚刚被发现两天的华侨义冢。埋葬在这里的近千只瓦罐里面,是那些海外游子的灰骨。尽管历经了无数次的漂泊,孤独地客死异乡,但是,他们还是回到了故乡的土地上。

(2001年7月5日)
[ 打印 ]
阅读 ()评论 (4)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