妥协
(2006-06-27 01:46:09)
下一个
妥协
今天在msn上碰到了一位多日不见的研究心理语言学(好像是这个名称,不然是语言心理学?)的朋友。两人就compromise to life这个话题聊了开来。彼此都带着很多疑问和感触,又彼此引出了更多的问题和思考。看来,很多时候感觉是要和朋友分享的,被迫思考,也是很有积极意义的。
朋友以最近发生的事情引出了主题。
时间:几个月前
地点:校园
事件:与华裔朋友约会
我的朋友是很注重精神生活的MM, 理性,健谈,也十分开朗。起初的约会,还好,虽然大多是朋友滔滔不绝,谈论着中国的文化,教育还有传统。华裔朋友虽然对其颇感兴趣,也长着一张纯正中国人的脸,可是却无从交流,无法深入。渐渐地,几次约会下来,朋友突然觉得心里好空虚。虽然和这样一个对自己很感兴趣的男人在一起,也很有风度,很有魅力,可是总是少了很多关键的东西——精神上的共鸣。然后,沮丧接踵而来,时间也这样溜走了。
朋友很感慨,如果真的要融入美国这个社会,这个文化,势必抛弃许多自己引以为傲的东西。那些曾经是自己的行为准则,精神食粮,所谓的道德标准。文化差异的冲突在此时实在无法令人漠视。
我也发现有些来自国内的女孩,能够非常smooth的与老外结婚相处。和这些所谓的大姐们聊天,无法有任何共鸣。感觉她们已经完全丢弃了自己原本的文化,任人写写画画。丈夫说的就是对的,孩子说的也没差。她自己呢?有声音么?有思想么?难道她在家中的地位就是一台复印机,或仅仅是台录音机?
这样的生活我无法体会,无法去理解。总觉得人应该有一些本色的东西,自己首先要尊重自己,才成就了人在群居生活的独立性。这样忘本的妥协,让我从心底升起寒意。
姑且爱情至上好了。有了孩子,作为一个家长,如何教育孩子呢?在自己都是照本宣科的情况下,如何能够教育好生长在美国文化中的孩子呢?Culture conflicts是不是在家庭生活,亲子生活中也愈演愈烈呢?Generation gap是不是再也无可弥补?
另一方面,避开跨国婚姻,就谈谈眼前很多女性面临的问题。
女性,单身,高学历,高年龄,高个子——所谓相亲市场的三高女性。(不确定最后一项是不是高工资)
曾几何时,这些女孩子都是同期学生中的佼佼者,而目前却在这个男权社会中举步维艰。男人大多欣赏小鸟依人的娇柔女性,以其为天。独立自信自主的女子,和男人并肩而战,可以做战友,做同事,做朋友,甚至做情人,但大多不能做妻子。于是,依靠自己的独立继续被发扬光大,女性变得更加独立自主…
当被父母催婚,害怕手机响起的时候;当相亲的材料在相亲市场上被翻来挑去的时候,那时候的女子还能那样从容么?心里会不会涌起怨怼,无奈,怅然?当众口铄金的时候,是不是也开始会怀疑自己的坚持?会不会想到妥协二字呢?
于是,上海所谓的一等女人嫁欧美;二等女人嫁日韩之说?难道是源于我上述所说的原因,才会导致三高女人选择即使缺乏精神共鸣,却能在物质上或是行为上给予尊重的老外么?记得自己还曾经对跨国婚姻嗤之以鼻,先入为主的认为那是一群虚荣的女人…可是这样看来,跨国婚姻虽然有这样那样的弊端,难道国内婚姻不会出现另一类的问题么?中国的男性,会接受样样强于自己的女子么?即使平起平坐,能承受得起其潜力的威胁么?到时候男人的自尊面子要往哪搁啊?
于是,总有一方要妥协。要么伪装自己成为小女人;要么争取远嫁喜爱中国文化的欧美人,以精神换取尊重和认同。
这还是婚前,有那么多自由,可以很任性,可以认真的尝试多次的恋爱。可是一步入婚姻,如果不想打开离婚那扇门,不想妥协都要妥协…
妥协,好听一些,是不是可以称作非完全主观之选择呢?
于是,妥协是绝对的, 自由是相对的。人是社会的,社会是不完美的。
我以前是一个Sales of a 4 stars hotel in Guangzhou. 我的老板跟我说过一句话令我一直铭记在心,他说:做Sales首先要学会如何跟你的客人Said No。可惜,这色咪咪的才子(才四十来岁)就那么地去了。真可惜!
我从他这句话里引出的另一句:做人首先要学会Said Yes! Said No, 那可是要很讲艺术的话。